鲁迅对于大家都不陌生,尽管他去世的时候,距今已有80多年,不过,他那措辞犀利的文章,洞察人性的见解,即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为过时。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后,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就发表了《鲁迅的七条遗嘱》。七条遗嘱中,除了“别收钱、尽快埋掉、不纪念”等外,还有一条如下: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
几十年后,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因为家境原因,无奈只能卖爆米花生活,在当时,成为焦点,甚至有很多人笑话,不过周令飞不以为然。
这样说来,周令飞也算是遵从了鲁迅的遗嘱。
既然那个时候就能卖爆米花,说明爆米花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普及到百姓生活中了,否则不可能靠此度日。
鲁迅
那么,爆米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引出主题的部分有点长,只为怀念鲁迅先生)
有人说,既然爆米花的材料是玉米,而玉米又是明末时期传入中国,那么,爆米花最早也得清朝才能出现。
这种说法不严谨,因为爆米花爆的不一定是玉米。
爆米花
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翻译过来就是:上元节的时候,在锅中做爆(糯)米花,叫“孛娄”,也叫爆米花,大家各做各的,然后用爆米花来占卜自己这一年的好坏如何。
可以发现,至迟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爆米花。不过,具体爆米花的过程和现在不一样,而是利用热来膨化糯米。
大米爆米花
范成大在《石湖集》中说了:拈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意思就是:糯米蒸熟后晒干,再放入锅中反复炒,然后就能膨胀爆开。由于爆开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像雷声,南方人把雷声称为“孛娄”,所以爆米花在南方以此为名。
当时的爆米花可以用来占卜,除了占卜个人命运,还可以占卜庄稼的收成如何。
宋代《田家五行》记载 :“雨水节烧锅,以糯米爆之,谓之孛娄花,占稻色。”
爆米花
明朝时期,青年男女还可以用来占卜爱情,生意人可以占卜生意如何。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家家爆花卜年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
清朝时期,人们不仅直接食用爆米花,还以之为烹饪原料,加工成菜美味食品。
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