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恐怕是现在人冬季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了,如果追溯火锅的历史,至少要穿越到4000年前。
1989年,在南京高淳曾经出土了一个陶器,距今超过4000年,虽然不完整,不过仍然能推测出来它的全貌,故而命名曰“四足双层方陶鼎”。
四足双层方陶鼎
可以看得出来,陶鼎上层是用于煮食物,下层是用来烧火,想来是先民们在冬天使用的。因为如果不是一直有火烧着,很快就会凉下来,那样显然不合适。
这种样式的鼎,一直到西周时期还有,不过已经从陶制变成了青铜制。
西周有盘鼎
西周墓中出土的有盘鼎,就是这样,因为下层似盘,故而称为有盘鼎。有盘鼎很小,容量仅够一个人使用,这并不奇怪,因为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分食制,也就是各自吃各自的,这样很卫生。
战国时期,流行吃狗肉,当时贵族就比较喜欢吃狗肉火锅。
到汉代时,对于火锅有了改进。人们不再满足于一口火锅只能吃一个味儿,于是,“鸳鸯火锅”的始祖出现了,这就是分格火锅。
汉代火锅
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在他的墓中就出土过一件分格火锅,共有5个格子,每个格子都可以放一种食物或者调料,这样就可以一次吃到不同口味的食物,比鸳鸯火锅还多。
除了这种五格火锅,还有三格火锅,可以看出,这些火锅较小,真是因为那时候是分餐,一人一案。
汉代三格火锅
宋代以前,火锅基本上还只是富贵人家才能吃得起,到了宋朝以后,由于大宋的繁华,吃货属性的宋朝人不再宵禁,开放夜市,各种美味佳肴也都竞相争放。
比如猪肉,以前都是下等肉,没什么人吃,皇族甚至只吃羊肉,寻常老百姓才吃猪肉,不过也嫌弃猪肉不好吃。直到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吃猪肉才逐渐多了起来。
还有螃蟹。宋朝人喜欢吃螃蟹,吃的法子也多,不仅有生腌蟹,还有清蒸、油炸等等,他们满满的吃心,掀起了吃蟹第一个高潮。
宋人吃蟹
火锅在这个时候,也已经走向寻常百姓家。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所谓“暖炉会”,就是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的一个习俗,到这一天,人们围着暖炉,吃着烧烤或者火锅,聊聊天,叙叙旧。
据说到了元朝时,忽必烈的厨师发明了涮羊肉,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片状,放到汤里滚一滚,捞出来就能吃,别提多方便了,还别有一番风味。不过也有说是契丹人发明的,辽代壁画中就有涮火锅。
辽代壁画涮火锅
事实上,火锅这东西皇帝也喜欢吃。
清朝的皇帝,个个都喜欢吃火锅,乾隆几乎每顿都要吃火锅。他吃的火锅有鸡鸭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等。
在康熙和乾隆时期的千叟宴以及满汉全席中,也有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