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红学家出来走两步:四大名著都有“天香楼”,怎么讲?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5-26 11:38:43

《红楼梦》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曹学以及秦学认为,这段故事写的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秦可卿的事。天香楼是宁国府的一座楼,但是,“天香楼”却不是《石头记》的首创。《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早就写过了。其后,《水浒传》、《西游记》中都写到了“天香”与天香楼。

以“天香楼”为证,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清朝历史,那么,前面的三大名著岂不也是清朝人写的?这三大名著也是写的清朝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两处写到“天香”

明朝时,没有《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年)本书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其实是篡改)原著,改书名为《三国演义》。所以,现在的版本就有杨慎的《临江仙》为开篇词。

“施耐庵墓志”中说,殁于洪武三年(1370)的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只需这一条铁证,就可以判定这个假托王道生之名的墓志是伪造的,施耐庵是施彦端,肯定就是个假的。同时,墓志中所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必定也是毫无依据地胡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肯定在《水浒传》之前,施耐庵在书中多处借用罗贯中小说中的人物、兵器、战马,继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笔法和主题:大明实亡于洪武,朱洪武封建诸子,“封建必亡”。这其中,“天香”就是一大明证。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两处写到了“天香”。第一处是“刘玄德襄阳赴会”这则书中,阿斗出世。书中写道:“时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降生刘禅。是夜,有白鹤一只栖于县衙屋上,鸣四十余声,望西飞去。守衙之兵,皆以为异禽。临分娩之时,天香满屋,经月不散。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有孕,故名阿斗。”

查阅《三国志》,陈寿并没有记载刘禅出生的具体时间,更没有“天香满屋”之类的记载。到了《三国演义》中,毛纶父子则是这样篡改原著的:“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刘禅。是夜有白鹤一只,飞来县衙屋上,高鸣四十馀声,望西飞去。临分娩时,异香满室。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

“异禽”被删去,“天香”改为“异香”。显然,毛纶父子是读懂了原著的,仅此一改,就说明他们把一部篡位小说改成了正统忠君演义。

我在其他文章讲过,《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水浒传》、《西游记》三大名著的作者应当读过《竹书纪年》。他们认为,所有改朝换代的皇帝都是篡位,自古以来绝无“禅让”。

第二处,是“曹操大宴铜雀台”故事中,王朗进献七言诗:“铜雀台高壮帝畿,水明山秀竞光辉。三千剑佩趋黄道,百万貔貅现紫微。风动绣帘金凤舞,云生碧瓦玉龙飞。君臣庆会休辞醉,携得天香满袖归。”

王朗的这首诗,满是大明符码,其中就写到了“携得天香满袖归”。铜雀台之“台”也就是楼台,这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天香楼”。楼,重屋也,刘禅出生时,书中连写两“屋”,也是“天香楼”。

《三国演义》中,王朗这首诗被删掉,只以一句“时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一班文官进献诗章,诗中多有称颂曹操功德巍巍,合当受命之意。”瞒天过海,把这首隐射朱明的七言诗一笔勾去,象征朱元璋的“天香”也未能幸免于难。

篡改和删除“天香”,也就证明这个符码确实是个“敏感词”。删除王朗的七言律诗,似乎还说得过去,格律诗是唐朝时才成熟的,东汉末年的人怎么可能写七律呢?但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书中,却把原著中的一首七绝改为五绝:“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东汉人不会作七律,同样不会写五绝。可见,毛纶父子是因为“天香”而删去了王朗的诗。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大的区别不是别的,就是把一部同批“封建”的人文主义小说,篡改为刘氏正统忠君演义。这样篡改,固然具有当时的“时代意义”,但却摧毁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人类历史以来,《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次揭露了“封建”本质,第一次预言“封建必亡”。

《水浒传》中“天香”弥漫,香花灯烛预言大明灭亡

这部书第一回写的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讲故事之前,施耐庵以唐代诗人王维《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之作》为回前诗,借用其中“绛帻鸡人报晓筹”,隐写朱元璋《金鸡报晓》诗。朱元璋的这首诗在书中多次出现,而且,《西游记》、《石头记》中也点化了这首大明太祖的七言诗。这首诗,我已经解读多次,不再重复。

这首诗之后,就是“话说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前有大明宫,后有紫宸殿,仁宗皇帝竟然穿越去了唐朝。但是,后面一首赞诗,却又把时间拉回到明朝: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这首赞诗,同样隐写的是大明,更是直接隐藏了“天香楼”。开头一句,把朱元璋家世交代得清清楚楚,还隐藏了朱元璋的字“国瑞”,以及他的属相龙。“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就是写的大明皇宫。其中,“天香”就是四大名著中最为典型的大明标志。

七十回原著中,只有这一处直写“天香”,但却在后文书中以“香花灯烛”隐写大明将亡。即便是智取生辰纲之前,晁盖与吴用、吴用、三阮东溪村结义时,也是“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这哪里是结义,分明是在祭祀。

所谓“香花”,就是天香朱家。“天香”是什么,后文再讲,花,即“草化”,谐音曹化。《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也就是说,大明朱姓由邾国曹姓化出。这就是曹雪芹“曹”的由来。

四大名著中都有“曹雪芹”,难道此“人”是清朝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孙子曹霑?——这件事,后面的文章再讲。

灯,烈火也。烛,谐音朱(猪)。施耐庵在梁山大聚义这回书中预言,大明将亡于火。后来的《西游记》、《石头记》印证了《水浒传》的大预言,大明最终就是“回首相看已化灰”的悲惨结局。因此,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到最后的《石头记》,可谓大火盈篇。“火烧赤壁”也出现在《水浒传》、《石头记》之中。比如,薛宝琴就写了一首《赤壁怀古》。

“香花灯烛”也不是《水浒传》的“发明”,《三国志通俗演义》“刘玄德败走江陵”故事中,蔡冒、张允献城投降,“令襄阳百姓香花灯烛迎接(曹操)”。赵子龙进桂阳,“居民香花迎门而接”……等等。

如果说“天香”有偶然巧合的可能,那么,四大名著中的“香花灯烛”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不就是朱明的符码,不就是大明亡于烈火的惊天预言与历史真实吗?

《西游记》中“天香”袭人,灯烛香花见证大明亡于火

《水浒传》中点化了朱元璋《金鸡报晓》,《西游记》更是写了一个荆棘岭(金鸡岭),昴日星官“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正是出自《金鸡报晓》中的“三声唤出扶桑日”。而书中的“天香”,则出现了五次。

第一次写“天香”是在第七回中。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在天宫搞安天大会。西王母携仙子、仙娥等献歌献舞,书中有诗描写这一场景,其中有句:“缥缈天香满座,缤纷仙蕊仙花”。

再次写“天香”,就是第九回了。此处的“天香”高度仿写《水浒传》,但却是写的太宗文皇帝在大明宫紫宸殿早朝。书中赞道:

“烟笼凤阙,香蔼龙楼。光摇丹郡动,云拂翠华流。君臣相契同尧舜,礼乐威严近汉周。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宫花灿烂天香袭,堤柳轻柔御乐讴。……”

对照《水浒传》大明宫早朝,这段描写,简直就是“洗稿”。不过,《西游记》中的“天香”却在此处点到了“袭人”。

《石头记》中袭人姓花,本名花珍珠,贾宝玉改为花袭人。花,与花和尚、花果山之“花”一样,都是隐写的大明朱姓,也就是说,袭人本姓朱。珍珠,是一则“秋千格”灯谜,倒过来是“朱珍”,袭为世袭,因此,珍珠、袭人隐写的是大明仁祖,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

朱世珍本名朱五四,五四得九,四大名著中的“九”,首先隐喻的是洪武三年所封的九大皇子藩王。《石头记》告诉读者:“乘除加减”,书中的数字都有玄机。

《西游记》后面三处“天香”,分别写在第五十四回,赞的是昴日星官:“翠羽扇开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其中,依然隐写了袭人。

“珍楼宝座,上刹名方。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第六十五回中的小雷音寺也是“天香”之所,“珍楼”是不是为《石头记》中的贾珍提供了原型呢?

天竺国即“天朱国”,朱国即邾国,就是大明曹姓先祖之国。天竺国有玉兔公主,玉即朱元璋之“璋”,兔,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大明意象,比如“赤兔”就是朱兔。既然是朱国,那就必然有天香了。所以,这回书中有这样一句赞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

《西游记》中也有“香花灯烛”,猪八戒娶高小姐时却写成了“灯烛香花”,而陈家庄供奉灵感大王时,却是“香花灯烛”。意思是一个意思,《西游记》证明,大明就是亡于火。

天香,出自《明实录》

《石头记》中的天香不需多讲,仅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天香楼又是“西帆楼”,这就又有另外一层寓意了。“西帆楼”即西藩楼,写的是《石头记》作者石涛自己的家史——这个话题稍显题外,按下不表。

四大名著中都有“天香”以及“天香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这四部书都是写的同一个主题:封建必亡。他们的作者简直就是隔空同题作文,都以别朝故事(《红楼梦》以汉唐纪年),隐写明朝兴亡历史。说秦可卿是康熙废太子胤礽隐藏在贾家的女儿,是毫无依据的猜谜。如其不服,就请把“天香”以及“天香楼”的来历讲清楚。

三大名著各写天香,但都有同一个出典之处,此典即《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其文如下: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白药一丸”,吃了之后口有香气,这就是薛宝钗养命之“冷香丸”。因冷香丸,朱元璋出生于天历元年——这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天香”。天历元年是戊辰年,朱元璋属龙。大明太祖子丑之时出生,所以,贾元春三更半夜省亲。

天香,是以大明太祖出世而隐喻大明的符码。自《水浒传》后,就有了“天香楼”。楼,是“木娄”,娄,指的是朱娄国,也就是邾子国。木,指的是朱家“五德”中的木字辈。大明从朱棣起,便更改皇统(青更封),最终又亡于木字辈,也就是朱由检、朱由榔。朱由榔的结局就是“烈火烹油”,大明结局于“香花灯烛”。

灯,即《石头记》中的灯姑娘,“曹雪芹”也印证了《水浒传》的大预言,朱明亡于木字辈,结局于一场烈火。

“天香”隐写的就是大明历史,与清朝以及江宁织造府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0 阅读:43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