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灵山拜须菩提祖师学旁门外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便在大众面前变成一棵松树。菩提祖师见了,便料定孙悟空必然生出不良,惹祸行凶,定要赶他下山,回傲来国花果山去。祖师发毒誓,不准提师父半字。
那么,菩提祖师为何因孙悟空变松树就要赶他下山,如果孙悟空变其他树,结局会如何呢?

前面的文章中,解读了菩提祖师即如来佛祖,如来即大明二祖。那么,《西游记》为何以“菩提”隐写大明二祖呢?这个疑问,还是要借助训诂学来解读。这是因为,三大名著都是诗禅小说,都以大量的汉字寓意为隐语,在文本背后隐藏真相。
《广韵》:“梵言菩提, 汉言王道”。《西游记》是以《大唐西域记》为故事外壳,隐写的大明藩镇之乱,第一回开篇就讲清楚了四大部洲不是佛界,而是隐写的泗州。因此,此“菩”即王道。确实,菩提祖师就是给猴王传道。
菩,香草也。四大名著中都有“天香”,此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朱明的一大隐喻符码。草,是曹的谐音,也引自《明实录》,寓意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邾国即邾子国,《西游记》以朱紫国喻之。
菩,就隐含了大明王道。那么,“提”是什么意思呢?提的本义是“挈”,引申义中有“举”,《前汉书·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是以周武王井田封疆制以证汉高祖封刘氏同姓王的合法性。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以周武王封建同姓,汉高祖封建子辈为据,力排众议“封建诸子”。历史上,只有周朝、西汉和大明行此“封建”,其他朝代都废除了这一制度。四大名著都说大明将亡于封建,指的就是以周武王封建诸侯为源头的封建制。因此,“菩提”、“祖师”就是指的朱元璋“封建诸子”。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其中的寓意与《水浒传》“洪太尉误走妖魔”是一回事。这回书中,说菩提祖师看见孙悟空变松树,便要赶他下山,今后不准说师父半个字。孙悟空应承:“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果然,书中确实不再有半个字的“咅是”,也没有一个字的“菩”或者“提”,但却有“菩提”。菩提可谓无处不在,尤其是第十九回“浮屠山玄奘受心经”故事中,乌巢禅师授心经,《心经》中满是“菩提”。
前面的文章解读过乌巢禅师,后面还有详细解读这个以松树为巢的禅师究竟是谁。这里,也是先简要说说《心经》。
《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法师译并题名,所据之本为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因此,《西游记》中就隐写的是“大明咒经”,大明亡于洪武,亡于封建,是不是一种“咒”呢?
《心经》之心,即心猿、“斜月三星洞”,“月到天心处”,讲的就是大明。心为十二经脉之一,隐喻从永乐到天启大明十二帝,也就是《石头记》中的金陵十二钗。徐铉说:“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大明国号出自祝融,祝融为火正,所以,朱元璋建都于南方火正之地。四大名著中写“火”的章回很多,寓意大明火德而又将亡于火。《西游记》、《石头记》就暗中记载了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烈火烹油”的结局。
菩提祖师是三星洞祖师,岂不就是定鼎火局的大明太祖?既然是大明太祖,却为何因一棵松树而大动肝火呢?

孙悟空变松树,是因为菩提祖师传他“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七十二般变化。七十二地煞与《水浒传》一样,都出自朱棣所建武当山真武道场中的七十二岩庙。后文书中,将以均州暗写武当山,还实写了武当山荡魔祖师,隐写的都是以玄武大帝转世的朱棣。
学成七十二般变化,祖师又授以十万八千里筋斗云,这个数合三十六天罡之数,也出自真武道场之三十六岩庙。
传授七十二般变化前,菩提祖师预言了孙悟空的未来:“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
菩提祖师说的是雷火风,各给孙悟空带来五百年灾难,孙猴要躲过总共一千五百年三灾变化。什么意思呢?
五百年,在书中多次写到,取经途中,孙猴时常夸耀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那么,“五百年”究竟写的是哪一段五百年呢?实际上,“五百年”只是一个以“年”瞒过读者的一条重要隐喻符码,说的朱家五行字辈传世,最终亡于木字辈。
年,禾熟之名,本字是“秊”,“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大明不就是亡于“金”吗?年,进也,五百年,寓意朱家五行字辈轮流进位为帝。百,就是“白”,有光明之意。《水浒传》中有“白衣秀士王伦”,说的就是朱家五行轮转为“皇”,白、王就是“皇”,隐喻道衍“以白帽加王”。《西游记》泾河龙王变白衣秀士,第十七回黑风山中也有一个白衣秀士,就是借用了《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王伦”。

朱棣是第一代木字辈皇帝,大明总共经历了三轮木字辈,因此,就有“三灾之祸”。这三灾都是因为大明玄武带来的,因此,孙悟空所学之旁门外道就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灾,家火,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朱家大火并。
菩提之“提”又隐“摄提”,是管四季之星宿,也是一年的意思。“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偏巧,朱棣也是第四子。
天雷、阴火、鸹风,其实是“雷火丰”,因此,孙悟空先说了一卦“水火既济”。这一笔,《西游记》比《水浒传》写得更明确,说的就是刘基盘了朱元璋一道。《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命刘基卜皇宫地基,刘伯温却选择燕雀湖。大明是火德运,皇宫建在水上,看似“水火既济”,其实是“火水未济”,因大明先有火后有水,朱元璋以洪武为年号,更是大洪水。
火水未济,因此是“水浒”,施耐庵预言,大明必亡于“水”。历史证明,《水浒传》中诸多预言都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天雷,即《水浒传》中之五雷天罡正法,隐喻的就是朱家五行字辈。阴火即寅火,指的是壬寅年(康熙元年)朱由榔被“烈火烹油”。《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都有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就是讲的大明亡于洪武,亡于“淫”,淫谐音“寅”。
鸹,老鸦,《水浒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就是因为一只“鸹”聒噪不已。鸹,“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建诸子”,总共是九大皇子藩王,四大名著中的“九”都有此寓意。“逆毛”,就被借喻为大明谋反的藩王,第一个篡位者就是朱棣。
孙猴无腮,却有两个嗉囊,分明就是一只“鸹”。朱棣是燕王,大明金陵皇城建在燕雀湖上,燕雀才有两个嗉囊,猴没有。
讲到这里,孙悟空变松树而被菩提祖师赶下灵山的原因,大致也就清楚了,孙猴就是因为以“三灾变化之法”变松树而遭师门驱逐。

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旁门外道,过了三年时间才学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筋,从竹(朱),《本草纲目》说是“白茅根”。白,已经解读,茅是“卯”的谐音,也作“茆”,隐喻大明。十,周制为八尺,十八,就是“重八”,朱棣谋反皆因洪武“封建诸子”。
学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三灾变化之法”,转眼又是“春归夏至”,加上前面三年,那就到了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朱棣皇帝进入南京,靖难之役终结。孙悟空变松树,也就隐写了这段历史。
这天,灵山大众在松树下会讲,问孙悟空三灾变化之法学成了没有,孙悟空说都学会了。大众便要孙悟空试演演,猴王便请大众出题,大众便以松树为题,让猴头变成一棵松树。孙悟空如题,就变成一棵松树,引得大众喝彩不已。
大众嚷闹惊动了菩提祖师,祖师出来呵斥大众,当知道是孙悟空变松树时,菩提祖师就要把孙悟空赶下灵山,让他回到傲来国花果山。前面的文章解读过,花果山也是灵山,都是大明祖贯和都城的隐喻。由灵山而去灵山,这就隐喻了永乐迁都。

菩提祖师不仅要赶孙悟空下山,还发下毒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洪武封建诸子,九大藩王都将之藩,这九大藩王中,朱棣就在“九幽之外”,幽指的就是幽州。“万劫不得翻身”,万历之后,大明立即(泰昌不到一个月)进入第三轮木字辈皇帝,大明就亡于这代木字辈。朱棣自“白帽加王”后,便生出不良,之后便“惹祸行凶”篡夺了大明皇统。
那么,为什么猴王变松树,菩提祖师就断定他“定生不良”而将“惹祸行凶”,还不许说是自己的徒弟呢?
前面的文章中解读过“松”,在《西游记》特殊的语境中,指的就是大明二祖。这个寓意,也是从《水浒传》学来的。松,公木,公:“分也,从重八”,《说文解字》的本义是公平分配,以平分八份为公,意思是分很多次。《水浒传》也就以“重八”借喻朱重八,所以,书中写了很多次“公人”、“做公的”。
木,指的就是木字辈朱家皇帝。《皇明祖训》中确立太子朱标位下为大明皇统,朱棣却篡了皇统,因而,孙悟空变松树就暗喻了朱棣取代重八皇统的意思。菩提祖师不准孙猴说是他的徒弟,说的是朱棣假借《皇明祖训》,以清君侧靖难之名行夺位之实,朱棣根本就不是大明太祖的衣钵传人。

菩提祖师的态度很坚决,孙悟空只得辞别师父,回到了花果山。果然,猴头开始惹祸行凶。那么,孙悟空到底惹了什么祸,行了哪些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