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真的温酒斩华雄了吗?事实上吧,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文史详谈 2023-07-11 13:53:43

《三国演义》第五回中记载了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让人看了直呼过瘾。也就是到这一回,才一扫前四回中的阴霾。前面的故事中有什么阴霾呢?就是英雄不得志,不被礼遇,以及想干一番大事却做不成。

第一回中,刘关张偶遇董卓,却被轻视。第二回中,刘备当着安喜县尉好好的,却被督邮刁难和索贿。第三回中,丁原不惧董卓的威势,却反被杀害。第四回中,曹操慷慨激昂,想要除掉国贼,结果却不能得手,仓皇中开始了逃亡。

到了第五回,讨伐董卓的诸侯们会集到了一起,又有关羽斩杀了华雄,还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故事到了这里,才有了些明快的色彩,让人看到了一些的希望。

讨伐董卓的会盟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很巧妙的。但我们去考察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一事。

进入对历史的叙述前,还是先要声明:《三国演义》的作者绝对是很懂三国的历史的,他没有按照历史的真实来写,不代表着他不懂历史,不意味着他的学识不如我们。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华雄这个人,真实的华雄应该是叶雄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员猛将。但这里的“华雄”实际上应该是“叶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繁体字里面的“华雄”,是这样写的:華雄。而繁体字里的“叶雄”,是这样写的:葉雄。注意看,这里的“華”和“葉”的字形是相近的,有彼此混淆的可能。

据学者和专家们考证,《三国志》在传抄的过程中,误将“葉雄”抄写成了“華雄”,也就是把“叶雄”抄成了“华雄”。《三国演义》成书时,错误的“华雄”早就为大家所熟悉,所以小说也就来了个将错就错;而真实的叶雄,这个名字反倒被大家忘了。

温酒斩华雄

说起名字上的错误,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好几处。比如著名的张飞,其字是益德,而不是翼德,这是同音而导致的名字错误。

与“叶雄”变成了“华雄”类似的还有,曹萌变成了曹节,郭氾被写成了郭汜。

曹节是在第一回中出现的一个人物,是“十常侍”之一。但这里的曹节显然是被写错了,正确的应该是曹萌。繁体字的节写作“節”,而繁体字的萌和简体字的一样,“節”与“萌”字形相似,后来就被传抄错了。

为什么说“曹节”是写错了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曹操给自己的一个女儿取名为曹节,她后来成了汉献帝的皇后。如果曹节真的是曹节的话,曹操绝不可能给自己的女儿也取这样的名字;因为曹节是曹操的祖先,让自己的女儿和祖先同名,这是不允许和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所以,曹节是传抄错了,正确的名字是曹萌。

而郭氾被写成郭汜也是一样的原因。因为“氾”和“汜”外形相近,也出现了传抄的错误。

真正杀了叶雄(也就是华雄)的,实际上是孙权的父亲——孙坚

考察过了华雄真正的名姓——叶雄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关羽温酒斩了叶雄了呢?答案是,还是不能这样说。因为真正斩了叶雄的,是孙坚,也就是孙权的父亲。

电视剧里的孙坚形象

而刘关张三人,并没有参与讨伐董卓,他们当时远在别处。所以,事实就是,关羽并没有杀了叶雄,连这种可能性都没有。

那么,至于这里面的“温酒”,那就更是大型凡尔赛了。小说之中,关羽去斩叶雄之前,曹操为他温了一杯酒,但他没有喝;及至他斩了叶雄回来,酒还是温的。

这里的意思就是在说,关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了叶雄的性命,显出了关羽是何等厉害和勇猛。但却不明说,而是用“酒尚温”来说。这是非常高级的凡尔赛了。

叶雄本是一个小人物,虽然是有些名气,但算不上是很出名。但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反倒使他成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小说中极力地来描述叶雄是多么多么厉害,但这么厉害的叶雄,却被关羽秒杀了,可见还是关羽更厉害。

这是小说里的逻辑。但放在真实的历史中,叶雄被杀并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大事。这里有一点值得思考,我们也不妨来开开脑洞。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普遍认为是罗贯中。但他的籍贯是哪里的呢?这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山西的,又有人说他是浙江的。而巧的是,关羽就是山西人,孙坚就是浙江人。

罗贯中纪念馆

从这里我们可以来进行一下推测,罗贯中是山西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国人都是有乡土情结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果罗贯中是浙江人,而孙坚也确实杀了叶雄,即便民间已经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文化基调,那他在创作小说时,把孙坚杀了叶雄的事情写一下,也是无妨的啊。

但罗贯中却把浙江人孙坚所做的,安在了山西人关羽身上。那个时候,关羽已经成为民间文化里的红人,但实在也没必要再给他加添更多的光环了。因此,很大的一种可能是,因为罗贯中和关羽都是山西人,所以罗贯中才有了这样的感情偏向,把孙坚的英雄事迹写在了关羽的头上。

以上的这些猜想仅是一种分析,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些新的视角。但大家也不要太当真,把它当成一个脑洞就好。这也是写作和阅读的一点乐趣吧。

而《三国演义》本就是一部脑洞大开的小说。我们在阅读和评论这本书时,开开脑洞,正是合宜的。

关羽的第一次战功是什么?是哪场战斗为他奠定了威名?

在《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算是关羽的成名立万之作。虽然在第一回中,也说“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但那次的战功并不能算在关羽一个人头上。所以,关羽的威名被认可,从小说中来看,就是这里的温酒斩华雄。

但即便没有温酒斩华雄,关羽在汉末三国时依然是一个武力值超高的存在。作为这么一个能打的人,他的个人首秀不是温酒斩华雄,这是我们已经从历史里考察过了,那究竟是什么呢?

关羽的个人首秀,被史书里记载的是他与颜良的战斗。放在小说中的话,是在第二十五回。如果真要按历史来写的话,那《三国演义》就没法儿看了。到了第二十五回,已经过了全书的六分之一还多,我们的关羽才发威,这哪能行呢?

看来,古代写小说和现代写小说都是一样的,必须不断地为主角加戏,要在故事的开头就把主角的形象立起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何要让关羽温酒斩华雄了。这多好啊,小说才进行到第五回,我们的关羽就刷出了一波漂亮的战绩,真是又美又飒啊。这样一来,关羽的主角形象就立住了。

关羽与颜良

为何要把刘备鞭打督邮的事情安在张飞的头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刘备的形象,在第一回中已经立住了,他就是想要报国,想要有合伙人。于是就有了桃园三结义。

接下来,如果按照历史的真实来写,那刘备的形象就会出现不统一,皇叔不应该是以德服人的吗?这会增加读者的阅读压力,对读者是很不友好的。所以,鞭打督邮的事情,就放在了三弟张飞的头上。有了这一件事情,张飞火爆脾气的形象就立了起来。

第三回和第四回也是一样的操作,用同样的方法来写了吕布和曹操。

第三回的主角其实是吕布。董卓其实算不上《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主角,吕布是一个主角,虽然只有十几回。吕布在第三回出场了,作者也需要尽快让读者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所以就浓墨重彩地写了他背叛丁原、归顺董卓的事,把这个人物的不忠不信、目光短浅和反复无常写了出来,也就是在告诉读者,应该这样来看吕布。

第四回里的孟德献刀纯属虚构,但却很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还有这一回里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这都是作者在为曹操定性,让大家从认识他的第一眼开始,就知道曹操是一个奸雄。

结合今天我们所分析的第五回,在前五回中,作者真是不浪费笔墨,知道怎样来先声夺人,把主角的形象尽快立起来。只是在短短的五回之中,作者就把刘备、张飞、吕布、曹操和关羽的形象立了起来。而且更让人佩服的是,对于每个人物,他只用了一件事就写透了,写活了。这是很了不起的。

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看出小说一堆错误以后,就觉得《三国演义》一无是处、无足可取。果真是这样吗?事实上,《三国演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我们切不可因为多知道了一些知识和道理,就自高自大,若是这样,求知反倒成了招损。相反,我们在了解了历史后,应该更加认识到这本名著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知道它究竟好在哪里,以及它为什么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和改动。

0 阅读:0

文史详谈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文史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