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当代年轻人宁呆出租屋,也不回家过年?不少人看完沉默了

李砍柴 2024-02-20 15:56:37

春节已悄然结束,无数人开始分享自己这个年是如何过的。

有人在家与亲人团圆,有人在单位与同事打牌,

还有人出门旅游,在陌生的城市感受春节。

一个女孩分享了一段自己在出租屋里吃泡面的视频,并发文:

有人自己在出租屋里过年吗?

没想到,视频发出获赞无数,评论区无数人红了眼。

有人无比羡慕,称这个年过得太窝火了,

如果可以,宁愿一个人自己吃泡面,也不想在家迎合任何人。

也有网友说,过个年累死了,除了做饭还是做饭。

要是能自己一个人吃碗泡面,多爽啊。

也有人说,一到过年就吵架,大年三十放完炮就开吵,年年春节都要干一架。

熙熙攘攘过完了春节,有人欢喜有人愁,踏上了归途,有人万般不舍,也有人一肚子委屈。

01

过年回家,相亲和催婚,是年轻人绕不过的话题。

回家早的人,相亲好几波是必然的,就算大年三十到家也逃不脱相亲的命运。

有网友刚回家,就被家人以走亲戚的名义,带走见了相亲对象。

河南一小伙子,春节回家被安排相亲。

到了女孩家门口才发现,和自己一样来相亲的人排起了长龙。

相亲过程,堪比面试现场,一群人排在那里等待被“叫号”。

为了逃避相亲和催婚的压力,许多人选择过年不回家。

34岁的外卖小哥, 4年春节没回家了。

因为只要一回家,就会被问,有没有结婚。

当得知自己还没有女朋友时,所有亲戚就会轮番上阵。

不是说他老大不小了,就是说他的堂弟堂妹都有孩子了。

时间长了,他自己都觉得没有女朋友很丢脸,不结婚就是没本事,过年也不敢回家面对家人了。

和外卖小哥一样,00后装修工小李,也是因为没有女朋友,过年没有回家,选择留在工地过年。

他父亲每天一个电话,无一例外都是催婚。

还说让他过年回老家,相亲对象都找好了。

但小伙不想去相亲,索性过年也不回家了。

本以为大龄青年是被催婚的主体,没想到00后也开始遭遇了。

有网友说自己是03年的,已经被催得焦头烂额了。

也有网友说再这样催下去,明年不敢回家过年了。

那种不结婚就像犯了大罪似的道德绑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逃离。

02

比起令人窒息的催婚,更要命的是催生。

有博主分享,自己明明在外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独立的大人。

但一回到家,在亲戚眼里就成了一点事不懂的小孩。

结了婚不生孩子,亲戚就会说你不孝,不体恤老人害怕看不到后代,想要抱孙子的心情。

有了一胎的,还要催二胎,有了二胎还要催三胎,

生俩女儿催生儿子,生俩儿子的继续催,好像不生白不生一样。

催生的口吻出其一致:年纪不小了,早点生;

趁着年轻再要一个,将来有个伴;

你看谁谁谁,咋咋地……

还有一个网友,结婚五年没有孩子。

家里人怀疑他们夫妻身体是不是有什么毛病,让他们赶快去医院去看看。

其实他不是不想生,而是这几年没挣到钱。

小两口开了个小饭馆,疫情几年,饭馆也关门了,还欠了不少钱。

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要孩子,他想缓一缓。

可对父母来说,结婚五年不生孩子,那就是大逆不道。

于是即便在小两口负债累累的情况下,父母依然逼着他们赶紧生娃。

也许在父母眼里传宗接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而且父母还会拿他们那个年代说事,说过去一穷二白,不也养大了好几个孩子吗?

父母的话无法反驳,也是事实,但今时早已不同往日。

网友被逼无奈,在不忠不义不孝之间,选择了不回家。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过年了。

而成了一场大型催婚催生现场,无数人被压得喘不过气。

03

记者采访了一个独自留在外地的年轻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小伙子说,因为回家觉得没有归属感。

平时不闻不问的亲戚,过年了又要配合演家和万事兴。

关键是有些七大姑八大姨真不会说话。

一上来就问一个月挣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有没有升职加薪。

混得好的自然父母和自己脸上都有光。

混得一般的,不免被嘲笑、奚落,被拿来比较。

明明是一个满是亲人的家,却成了最不愿意回去的地方。

也许在举目无亲的地方,才能真诚地活着。

《最后一班地铁》中采访了一个杭州的女生,同样过年没有回家。

她觉得家族里男性比较多,过年就是男生休闲娱乐,女生服务劳作。

吃饭要男女分桌,女的都在做饭端盘子,男的都在喝酒嗑瓜子聊天。

回家本想放松放松,结果更累。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回到家,连一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除了吃饭、走亲戚,睡觉只能住酒店。

而县城的酒店, 春节期间几乎爆满,需要提前30天预定。

没有住处不说,每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受着委屈挨着骂,过年过成了任务。

04

有人说,家是一个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的地方。

因为宠爱过不了两天,父母的唠叨就来了。

不是骂孩子除了睡觉就是刷手机,就是嫌子女不出去拜年,不愿走亲戚。

多少子女回家就是为了休息,可又不得不戴着面具,应付七大姑八大姨,身心疲惫。

储殷教授说,年轻人肯回家,肯回家陪父母过个年,肯躺在家里过年,就是好孩子。

父母要宽容,要理解,要支持,家就是个放松的地方,规矩是留给工作场所的。

其实不是子女不思念父母,也不是父母不心疼子女,只是新旧观念无法调和。

老一辈人,从苦日子里过来,总拿如今的生活与过去对比,无法理解现代年轻人的压力。

而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无法与老一辈人共情。

但无论如何,亲情却是永恒的。

就算父母再唠叨,依然会准备热腾腾丰盛的饭菜,返程的后备箱依然塞得满满当当。

你总烦父母管得多,父母却总怕你后备箱装得少。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能够说出口的都是唠叨,说不出的才是爱。

说到底,唠叨也好,催婚催生也罢,哪怕是吵架也都是牵挂。

所以,明年我们依然收拾行装,还要回家!

-End-

作者:阳光

编辑:一乙木

0 阅读:171
李砍柴

李砍柴

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