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又名通县,地处北京的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当时的通州尚隶属于河北省,因为交通地理特别,在当时便已建起了三座火车站。
南站
本组图片是侵华日军摄影记者有泽在1940年3月拍摄的,本组图片介绍的是当时他在通州所记录的火车站景象。
全景
这是当时通州南站站内的景象,有上下并行的两条铁轨。以上两张图片在上一期的图文中皆有展现,为了使本组图片更加完整,便重新分享一次。
通州站
当时通州的三座火车站分别是通州南站、通州站和新通州站(西站)。图为通州站的站牌,这里距离通州南站五里,下一站所谓的终点站便是通州西站。
巡逻
通州的三座火车站相距很近,可见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每个车站内,除了有日本士兵驻扎之外,还安排伪军协助把守。
出站
在通县站出站的旅客,穿着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站在栅栏外检票。因为客流量不大,车站的出口也很小。
通州城门
火车继续行驶,路边出现了通州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历史上,通州在华北的地位十分显赫,以至于民间有了“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
城墙
火车越来越接近新通州站,通过车窗,可以看到城墙外出现不少由铁丝网围起来的木板房,房子周围还挖有防御的壕沟。
新通州站
新通州站里的上行站牌,并没有标出通州站的名称,而是直接指向了双桥。在站牌上还安装一盏电灯,使乘客夜晚也可以看到。
日本兵
新通州火车站是一座大站,从这里驻扎的士兵人数便可以看出来。此时,日本人正在给伪军整队,旁边站的不少围观的日本兵。
军官
车站前小广场的一名日本军官。此时新通州站的各项配套设施尚未完全竣工,图中的这名鬼子军官便迫不及待地前来检查工程进展情况。
阅兵
车站的兵营前竖着高高的瞭望塔。伪军正列队从塔下经过。为了保证队伍整齐,第一排的排头和排尾都混杂着一名日本兵。
木工作坊
当时京古(北京—古北口)铁路沿线火车站的建筑大多为木板房,车站内因此设立有专门的木工作坊。
建设中
一座正在搭建中的木板房。之所以大量使用这种建筑材料,一来是日本鬼子传统建房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缩短建设时间。
工事
虽然建设木板房可以大大缩短工期,但不够坚固,日本人就在房屋周围砌起的矮围墙,其主要作用是作为防御掩体。
瓦房
新通州火车站的日本人宿舍,为了使房屋更加安全和舒适,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原图片专门提到这是“单身宿舍”,说明还有拖家带口的日本人住在车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