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白:上面没人罩着,阿拉伯名将也心里没底啊!

抗抗说历史 2025-03-22 21:16:39

公元715年,古太白的征伐事业达到了最高峰——最高峰的意思就是,征伐事业停了。

率军打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除了运气之外,杰出的指挥官和英勇善战的队伍,都不可或缺,但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后方的支持。

【百度AI绘制】

作为倭马亚王朝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古太白深受他的直接领导、伊拉克及东方全境总督哈查只,以及哈里发韦立德的喜爱和器重,有这两位大哥罩着,古太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的任务就是作战、征服、报功。但是——

公元714年,哈查只死了;

公元715年,哈里发死了。

这不啻晴天霹雳。

我们发现,很多中国的观念和俗语,用在古太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古太白与穆哈拉布家族有宿怨。老古不是呼罗珊地区的总督吗?上任之后,老古宣布穆哈拉布家族为不受欢迎的人,把人家驱逐出境了。

穆哈拉布家族有个好朋友,叫做苏莱曼。

接替哈里发韦立德的,也叫苏莱曼。

非常凑巧,他们是同一个人。

这下好了,河东换河西了,穆哈拉布家族终于熬出头了。

于是,古太白失去了平日的冷静和缜密,他开始患得患失,担心会失去地位,担心人身安全,担心不测的命运……

哈里发苏莱曼并未表现出对古太白的不信任,他给老古同志写信,让他放下包袱,好好干,努力为帝国再立新功。倘若是哈里发韦立德的来信,老古同志一准儿跃马扬鞭、投身疆场;但当同样的文字出于哈里发苏莱曼的笔端时,老古同志当然想从字面读出更多的深意来,他越读越心惊,越读越疑惧,他没办法给自己一个“不把家人从呼罗珊首府木鹿接到撒马尔罕”的理由。当家人到达撒马尔罕之后,古太白要求乌浒河渡口加强戒备,同时下令,如果没有通关凭证,不允许任何西来之人通过。

这事儿啊,经不住琢磨,越琢磨越觉得没活路了。

终于,古太白将军决定造反!

据称,老古同志打算率大军西返,先拿下伊拉克,再开进叙利亚,废掉哈里发苏莱曼,扶植一个听话的,做自己的傀儡。

于是,老古召集将士们开会,发表了一通讲话,历数了大家获得的成就,回顾了他是怎么率领大家不断取得胜利的,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是怎么分配战利品的,特别强调自己从来不克扣大伙儿的薪水,如今,大家处境安全,生活富足,等等等等。

正当将士们对最高指挥官的絮叨不明所以时,老古终于向大家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兄弟们,跟我一起造反吧,我们打回大马士革去!

很不幸,古太白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却不是稍微合格的反叛者。他可能连最基本的私下沟通都没进行,单凭着对将士们的信任,就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了!

当大家弄明白,他们的将军打算率领他们,去与其他穆斯林同胞开战时,现场陷入了可怕而冰冷的沉默。

古太白并没有死心,他费了很大力气,取得了一些新皈依的非阿拉伯人的支持,并将他们纳入了自己的军队。

但是,这些人也不愿介入阿拉伯人的内战,他们的首领哈扬·纳巴蒂对部下们说:

这些阿拉伯人,他们并非为伊斯兰而战,我们坐在这里,看他们自相残杀就可以了。

至此,一世英明的古太白将军的结局,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参考资料:《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休·肯尼迪著,孙宇译

0 阅读:5
抗抗说历史

抗抗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