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白派出阿拉伯使节团访问大唐王朝

抗抗说历史 2025-03-20 21:16:37

首先声明:此事虽然出自阿拉伯文的史料,但一定不实,稍微严肃一点的现代阿拉伯史家都不会取信此事。

说是中国“国王”邀请古太白派使节前去访问,因为他想更多地了解阿拉伯人跟他们的宗教。

于是,古太白选派了十余个帅小伙儿,组成了阿拉伯使节团。

【估计比这几位还要帅】

当这些使者们到达中国宫廷时,他们先洗了澡,换上白色长袍,浑身上下喷上香水,精心打扮之后,才进入皇宫。从正式接见到使节退出,双方都没有说一句话。

使者走后,“国王”问群臣的看法,大家都说:

这个民族怎么只有女人啊!他们如此美貌,芳香扑鼻,搞得我们所有人都勃起了。

注:此句引自Tabari Ta'rikh,II。

这么生猛的句子,岂是自视为君子的儒家士大夫,在上朝这么严肃的场合说得出口的?仅此一句,即知此事为杜撰。

阿拉伯使节都换上白色长袍,我理解,当时正是倭马亚王朝,倭马亚人尚白,我国史书中称其为白衣大食。取代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尚黑,称黑衣大食,还有个尚绿的王朝,大家自己百度吧,称绿衣大食。

【白衣大食宫廷装束。百度AI绘制】

第二天,阿拉伯人换上了华丽的刺绣长袍,戴上裹头巾,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群臣不得不承认,原来这些人也是男人啊。

第三天,阿拉伯人戴着护面锁甲和头盔,全副武装前来觐见,他们佩剑持矛,肩背弓箭,身骑大马,中国群臣深受震撼。

当天晚上,中国“国王”会见了阿拉伯的正使。正使向“国王”解释道,第一天他们穿的是居家时的服装,第二天穿的是在宫廷中的礼服,第三天则是上阵临敌时的装备。

阿拉伯人想通过此事告知中国“国王”,阿拉伯人在生活中是活色生香的,在宫廷中是高贵安详的,在战场中是勇猛无敌的。这个故事流传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似乎可以反映出,彼时的阿拉伯贵族青年,不蓄胡须、芳香扑鼻、状若女子可能是某种时尚,激发他人的“性幻想”可能是某种技能。

中国“国王”表示,他听说穆斯林的领袖十分贫困,而且缺乏盟友,他愿意向穆斯林提供帮助;但如果情况并非如此,他则会派军队消灭他们。

正使当即就怒了,他驳斥说,古太白的军队强大,战无不胜,大军所过,身后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古太白的股掌之中,怎么会贫困!然后,正使继续说,古太白曾立下誓言,绝不放弃征服,直到“踏上你们的土地,封印你们的诸王,并征收贡税”。

注:封印诸王的意思是,在王爷们的脖子上盖上印,以此表示他们必须缴纳屈辱性的人头税。

于是,中国“国王”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让人将中国泥土盛放在几个金碟之中,派四位贵族青年携带这些金碟和其他礼物,前往进见古太白。

之后,古太白站在来自中国的泥土上,在贵族青年的脖子上一一盖印,并把礼物作为贡赋收下了。

于是,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按照古太白的活动时间,如果真的有这次出使,当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不久。那时,玄宗二十来岁,血气方刚,如果阿拉伯使者如此嚣张,估计很难活着回去向古太白覆命了。

【李隆基,此时还不认识杨玉环。百度AI绘制】

显然,阿拉伯的历史创造家们意起淫来,那也是要把人气笑的,呵呵。

参考资料:《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休·肯尼迪著,孙宇译

0 阅读:18
抗抗说历史

抗抗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