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学院派美术受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响很大,对古典时代的品位高度认同。学院派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风格,试图模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典雅,用古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当代的社会道德观。
18、19世纪的西方国家掀起了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浪潮,欧洲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学院派大师,这些大师大多毕业于美术学院,接受学院派的教育方式。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为避免巴洛克艺术将艺术推向世俗化,对古典艺术造成负面影响,西方各国在皇家政府的帮助下创办了诸多“美术学院”。
“学院”最初被理解为“正规,不走邪路”的意思,因此学院在教学上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风格,反对教学改革,并要求学生按照学院严格的规范要求进行绘画创作,秉承学院的艺术绘画风格。
学院派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即使学生天性散漫,在学院严格的教学管理下,学生都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专心上课研究绘画艺术。
学院派美术学院如现今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其有严格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编写规范严整,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答辩,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有系统详尽的安排。在教学方法上,列宾美院独树一帜,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
绘画时学生要按照学院的规范进行写生创作,包括画面构图、油画人物色彩的调配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创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长此以往,所谓的方法、套路会阻碍学生发现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抹杀部分学生的绘画热情,这也是学院派的弊端。
提到18、19世纪的西方油画艺术,印象派和现代主义运动是最受当代人关注和了解的,而学院派油画艺术随着当代艺术和前卫画派的出现被进一步诋毁,称其为保守、感情用事、没有创新、庸俗的象征,甚至对18、19世纪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只字不提,一带而过。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审美标准和评判准则,但是任何艺术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不同发生改变。艺术本身没有对错与衡量标准,以现代的艺术视角去抨击、指责学院派艺术和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大师是不公允的。
18、19世纪的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诸多国家先后出现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这些学院派大师的美术作品影响了世代人,时至今日仍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并成为世界美术史中重要的篇章。
17世纪的法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歌颂王权贵族为主,法国的古典主义学院派得到了王公权贵的支持,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此后,在18—19世纪,保罗·德拉罗什、让·莱昂·杰罗姆都是当时法国学院派的代表人物。
德拉罗什179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和雕塑家。他曾走访过欧洲各国,善于绘画欧洲历史题材的大场景油画,作品令人瞠目而赢得巨大人气。他的画作有着戏剧性的构图,画面的处理方法细致光滑,色彩亮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中代表作《为简·格雷夫人执行死刑》就是用宏大的场景表现英国历史,1834年作品在巴黎著名沙龙展出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画面中的白衣女子是亨利七世的孙女简·格雷,16岁时成为英国女王,但因天主教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都铎的阴谋篡位,将只在位九天的女王简定为叛国罪处以死刑。
这幅画就是描绘当时死刑的情景,画面色调和谐肃穆,没有用过多的色彩做装饰,唯一最亮丽的颜色就是主人公简所穿的白色长裙。画面中简·格雷表情坚忍,画家把画面的视觉中心汇集在简的身上。
简的位置并不在画的中心,而在画面的左下方,白色的长裙加重了左边的重力,和右侧高大的刽子手相互平衡,刽子手安排在画面的右侧有强化处刑威力的作用,表现画家对简·格雷极大的同情。
让·莱昂·杰罗姆也是法国著名学院派古典主义画家,绘画功底扎实、笔法细腻、造型准确,创作的美术作品具有神秘的文化气息。
他曾去中东旅行,中东文化对他影响极大,他将在中东所看到的风土人情搬到画面中,使东方神秘的文化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对东方充满了向往之情,他的作品中既有学院派古典主义的严谨,又包含东方情调的浪漫色彩。他的绘画作品画面色彩绚丽,对比强烈,绘画题材广泛,从历史神话到人们的生活场景涉及不同领域,深受各界美誉。
《后宫露台》是杰罗姆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描绘阿拉伯王宫隐秘的后宫生活,画中建筑华丽的露台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无比宁静,左下角深蓝色地毯上有几位身着艳丽长裙的皇宫女眷,她们坐在一起清谈、奏乐,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右侧水池中的女眷们有的在嬉戏玩耍,有的在水池边沉思洗浴,神情惆怅迷茫耐人寻味。
土耳其后宫佳丽三千,妃嫔们终日在狭小的空间里等待国王的宠幸,杰罗姆用浪漫的手法表现土耳其后宫嫔妃一生寂寞无聊的生活状态。
17世纪上半叶,德国经历了30年战争的洗礼,绘画艺术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以至于没有统一的民族画派。17世纪下半叶,德国的艺术思潮开始复兴,直到18世纪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德国兴起了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学院派画家温特哈尔特。
温特哈尔特生前主要为皇家贵族画肖像画,是当时最著名的肖像画家,后来他到法国定居,为英国、法国、比利时、俄国的皇室绘制肖像画,成为法国宫廷首席画家。
他的代表作是《尤金妮皇后被宫女们簇拥着》,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拿破仑三世美丽的妻子尤金妮被宫女们簇拥着的场景。这位法国的最后一位皇后是西班牙贵妇人,当年她与母亲参加总统的舞会因而遇见了拿破仑三世,二人于1853年结婚。
画家受田园画的启发,把人物身后的场景设计在森林中,墨绿色的森林衬托出了妇女们奢华的衣着。
温特哈尔特注重细节的描绘,妇女们衣服丝绸的质感、帽子薄纱的质感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十分逼真。此画把宫廷的奢华无比、群芳斗艳描绘到极致,虽受到“卖弄风情”“过于奢华”的批判,但也可以看出当时法国政权稳固、经济繁荣的新气象。
英吉利海峡将英伦三岛长期隔绝于欧洲之外,特殊的地理位置促使英国与外界交往贫乏,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保守、自闭、守旧的传统美术形态。直到18世纪,英国本土画家霍加斯的崛起改变了英国画坛的历史,英国出现了一大批学院派古典主义画家,其中乔苏亚·雷诺兹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雷诺兹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崇尚古典与理性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学生接受严格的学院派训练,重视模特儿写生,让学生勤奋练习绘画、深入地钻研学习大师的绘画作品。雷诺兹教育学生绘画不是简单地对物体进行复制,而是将事物理想化。
比如画模特儿的时候可以分别从几个模特儿身上选取美的部分组合成完美的整体,也可以通过想象把原本的自然事物表现得更加完美,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画家热衷追求的表现方法。
费雷德里克·莱顿也是英国著名学院派古典主义画家。1878年他被聘请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工作近2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声望,甚至被授予男爵称号。
莱顿的作品大多以描绘上流社会日常为主,贵族气息浓厚,他所描绘的女子大多柔美华丽,优雅宁静,带有梦幻色彩,作品深得王公贵族青睐。《炽热的六月》是莱顿古典主义的代表作,也是他成为维多利亚画家的成名作。
画面中在一片波光灿烂的大海前有一位身着橘色长裙的少女蜷缩在沙发中熟睡,少女身着橙色长裙的身体若隐若现,极为性感,能够激发、唤醒人们的激情,令人炫目,希腊人称这位美丽的少女为维纳斯。
18世纪中期,俄罗斯皇家政府创办了俄罗斯皇家艺术学院,政府为培育人才,聘请了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各国艺术家前来学院任教,从而将西方国家的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风格带入俄国。
直到19世纪,俄罗斯皇家艺术学院为俄国培育出许多一流大画家,画家们在艺术学院毕业后练成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又远赴西欧其他国家留学考察,博览了欧洲各国大师的绘画作品。
这一批画家对俄国画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用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美化理想中的生活,用晴朗清新的色调代替枯涩、呆板的绘画风格,创作题材以宗教神话为主,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奥多·雅科夫列维奇·阿列克谢耶夫。
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是城市景观流派的创始人。他所描绘的城镇风景画得到了瞩目的成就,并采用了动态性构图、空气透视法。景观油画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中世纪的建筑、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是他主要描绘的对象。
他的后期作品色彩越来越浑厚,色调越来越明亮,比如《莫斯科红场》,作品描绘的是18、19世纪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的场景。画面中的圣巴塞尔教堂位于画面的中心,克里姆林宫和斯帕斯塔位于画面的右侧,画面左侧为商店的街景和沙皇的大楼。
画面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世纪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状态。画中有马车、商家店铺、士兵、马、狗等,所有细节都在表现这个城市欣欣向荣的景象。
画面色彩明暗对比强烈,左下角处于背光的阴影中,而右侧的克里姆林宫和瓦西里大教堂处在阳光照射的环境中,色彩亮丽,表现出建筑的巍峨雄伟。
18、19世纪欧洲出现众多学院派古典主义油画大师,他们大多毕业于当地的美术学院,并接受学院派古典主义传统教学方法的熏陶。学院派严格的教学方式虽顽固古板,但培育出的学生绘画基本功扎实,作品风格别具特色,名人巨匠辈出,值得后人学习。
现如今中国政府每年花大量资金派送高校美术教师去列宾美院、巴黎美院等世界著名院校进修,学习学院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绘画技巧。
中国高校美术教师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也可以把西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本国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院派教学风格,培育出更多中国学院派绘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