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四世三公的这种顶级家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元昊说历史 2024-05-19 09:16:10

说到三国里的顶级家族,首先能想到的肯定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

四世三公有多牛?

简单理解就是连着四辈人,都有人坐到了司徒、司空和太尉这样的高管。

具体到袁家:

第一个当上三公的,是袁安,在东汉章帝时曾任司空、司徒;

袁安的儿子袁敞,东汉和帝时曾任司空;

袁敞的侄子袁汤,东汉桓帝时曾任司空、司徒、太尉;

袁汤的儿子袁逢,东汉灵帝时曾任司空;

袁逢的弟弟袁隗,东汉灵帝时曾任司徒、太尉。

那个后将军袁术,是袁逢的儿子,嫡长子,但是袁绍的身世比较复杂,《后汉书》上记载是袁逢和小妾生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了早死无后的伯父袁成。

这个四世三公不是说官有多大,关键是,他的门生故吏多。

“一世三公”的窦宪,他的势力包括“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

“两世三公”的李固,史书上说“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如果你家四世三公,想想这个网络得有多大呢?

记得袁绍从京城逃出来,组织了十八路诸侯,这里大部分,都是袁家的故吏,还有董卓,也是攀上了袁家这颗大树,才能东山再起。

这样庞大的家族,是怎么起来的呢?

和弘农杨氏一样,袁家的发迹也开始于动荡年代。

袁氏老祖袁良师从大儒孟喜,以孟氏《易经》为其传家之学,在西汉末年的汉平帝时期,担任过太子舍人,后来刘秀复国后做了成武令。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袁良的专业非常的对口。

袁良是一位经学家,专门研究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给它们做注解,给老百姓宣传里面的话,让他们乖乖干活劳动,不要造反。

袁良的儿子叫袁昌,把家族从陈郡阳夏搬到了汝南郡汝阳县,这就是东汉时赫赫有名的汝南袁氏家族的由来。

经过袁良和袁昌两代人的辛苦培养,终于在下一代迎来了突破。

袁良有个儿子叫袁安。

一年冬天,洛阳大雪,很多人都出门去乞食,袁安却僵卧在家里。

洛阳令到地方巡查灾情,看到袁安的家门口积雪深厚,以为他已经死了。

让人扫除积雪进入屋内,却发现袁安躺在床上。

洛阳令就问他,为何不出门求助。

袁安回答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意思是大雪天大家都挨饿,不应该去打扰别人。

洛阳令认为他很贤德,于是举荐他为孝廉。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儒家文化中,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袁安困雪”。

意在教育孩子们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袁安先后担任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任职所在之处民意甚高,公元 71 年,袁安被任命去楚郡任太守解决一件事。

当时是汉明帝时期,当地刚经历楚王刘英的谋逆案,办案人员为了邀功,将案件扩大化,牵连了数千人。

这种为了自己的政绩,无辜牵连他人蒙冤的官员极其卑劣。

永平十三年(公元 70 年),楚王刘英谋反案交给楚郡核实。第二年,朝廷因袁安善于处理复杂案件,任命他为楚郡太守,负责审理此案。

袁安的做法很聪明,先是表明不追究办案人员,包括府丞、掾吏的责任,同时仔细查询案卷,不避生死分条详细上奏,最终,400 多户人得以出狱而免于其害。

袁安治下无冤案,袁太守名动官场。

一年后,袁安调任京畿担任河南尹。

这个位置不简单,天子脚下当地方大员,组织上要重点培养了。

袁安在任十年,辖区“政令严明,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汉明帝将这样的大才留给了儿子,汉章帝登基后,袁安开始进入中央,相继担任太仆、司空、司徒。

袁安作为袁氏家族的第一个三公,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历经明帝、章帝、和帝三朝,第二个是弹劾权贵外戚窦宪。

在董卓和曹操为什么在控制朝廷后封自己为丞一文里,我们说,外戚是皇帝为了防止三公权力过大设置的。

问题是外戚普遍升迁比较快,一下就爬到了顶端,就像窦宪。

妹妹窦氏成为太后,临朝听政,窦宪成为大将军,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窦氏一门几乎控制了整个皇宫。

窦宪嚣张跋扈,袁安是少数几个敢跟窦宪唱反调的。

例如,在窦宪出征北匈奴前,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都上书反对,但最终窦太后决定出兵。窦宪北征后,其弟窦景擅发边郡之兵,袁安上书弹劾,要求公开诛杀窦景,但奏书被搁置。

袁安去世后,窦宪也迅速完蛋了,和帝成功将权力抓了回来,由于当年袁家是抗窦的功勋符号,和帝对袁安诸子给予了回报,袁氏因此一门荣达。

袁安长子袁裳官至骑都尉,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三子袁敞官至司空。

袁敞是他家的第二任三公。

后来袁京之子袁汤,在桓帝当上了太尉,封安国亭侯,这是他家的第三任三公。

袁汤有三子,袁成、袁逢、袁隗。

袁成官至左中郎将,袁逢与袁隗在灵帝一朝皆身居“三公”,这是他家的第四辈三公,袁隗甚至强强联合的又娶了当时的学术领袖经学大师马融的女儿,由此还掌握了舆论开火权。

袁家的这帮子弟们后来并没有秉承当年老祖的道德标杆,而是开发出了多面下注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袁家本身是士族集团的代言人,但人家又同时和外戚与宦官全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到了袁家第四辈时,袁成与大魔王梁冀私交甚厚,梁冀甚至对他达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洛阳潜规则是“事不谐,问文开”。

袁成,字文开。

这绝对是高难度,这个梁冀可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他是东汉外戚的跋扈之首,还鸩杀(毒死)过皇帝。

梁冀倒台后,牵连者非常多,但袁家平安渡劫。

因为袁家同时还抱着太监的腿,当时的中常侍袁赦是汝南袁氏的宗族成员,深得皇帝宠信,袁家跟太监说咱们是实在亲戚,可得互相照应。

袁逢、袁隗这两个三公又和太监袁赦一荣俱荣了,也因此,后来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诸多世家大族、清流名士被掀翻在地,但他老袁家却稳坐钓鱼台。

在最大的政治风暴中没有被踢下牌局,这也成为了他袁家最终在第五世大爆发的关键点。

袁家第五辈时出了两个翘楚,一个叫袁绍,一个叫袁术,这二位我们就很熟悉了。

然而,家族再强大,在乱世能混出名堂的,还是需要自己的能力出众。

袁绍和袁术虽然出身袁家,但他们在乱世中展现出了不同的才能和策略。

袁绍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领导能力,成为一方诸侯,与曹操等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而袁术则因为自身的短视和决策失误,最终走向了失败。

因此,在乱世中,家族的背景和势力固然重要,但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