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董卓给自己封的是相国,曹操的才是丞相。那为什么董卓和曹操,在控制皇帝,掌握权力之后,会第一时间升级自己的职位,变成丞相或者相国,难道丞相的权力可以大到控制朝廷了吗?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这时候还没有丞相,直到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魏冉、吕不韦都曾居相邦之职。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冷知识,西汉的第一任相国是谁?不是萧何,是韩信!
要搞清楚丞相的权力,首先要明白皇帝是怎么分配工作的。
假如你是一个皇帝,早上醒来,太监告诉你今天的工作安排:有行政的,有军事的,光奏章就有一百二十斤,你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感觉看完就得三天。太监告诉你,这还是少的,外面还有一堆竹简,而且必须今天批阅,因为明天全国各地的奏章会继续往这送。
你觉得需要改变,否则你就成了工作机器,永远干不完的活。都成皇帝了,一点娱乐放松的时间都没有,你的身体怎么办,你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怎么办?
于是你决定招一批人来替你干活
职位最高的三人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负责行政权;太尉负责军事权;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权,并兼任副丞相。这就是最高的权力机构三公,三公下面还有九个人,负责一些更具体的权力,如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
你找了这12个人来分担你的工作,又怕他们做大做强,把你踢走,所以你保留了一部分权力,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对他们的任命权,也就是说这12个人还有底下的一些高级官员不能世袭,找谁来当,做多久都由你说了算;遇到重要事件,你可以召集这帮人一起商量对策,就是廷议;第三,只有你才能调动军队。
虽然太尉是职位最高的武官,但他只负责与军事有关的日常行政工作,比如武官的选拔,粮草的征调等等,如果真的要调用一支军队,必须持有你的信物,这就是虎符,这铁质的小玩意平时一半在军队将领手中,另一半就在你手里,你是皇帝,只有把你的这一半虎符拿出来和将军手里的一半契合在一起,才能调动军队。
这样的安排你很满意,具体行政问责于丞相,日常的军队行政事项责成于太尉,御史大夫则是监察官,很有些三权分立的样子。
有他们帮你,你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虽然每天都要996,但你也有了自由活动的时间,虽然宫里的嫔妃还是抱怨你陪伴他们的时间太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慢慢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了丞相。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围着丞相的官员越来越多,你甚至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每天丞相会挑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给你确认。晚上你做了一个恶梦,丞相带着一队士兵闯进你的寝宫,把你关进大牢,而外面的丞相又扶植了一个新皇帝。
这一刻你决定改变,你设立了一个尚书台。
你规定,所有士大夫都不允许进入宫廷,所有官员比如丞相要把文件交给尚书台,由尚书台梳理一遍,再转交给你。
于是,丞相失去了日常行政的决策权,所有的决定都必须由你自己来做,再由尚书台把你的决定发给丞相府去执行。从此,丞相府就由一个决策机构演变成单独的执行机构。
除了丞相,你不放心的还有太尉。
太尉虽然没有调兵的权力,但是将领的任命都归太尉管,如果太尉把亲信安排到拱卫京城的两支军队里,担任最高长官,加上城门校尉也是太尉的人,那整个京师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了太尉手里
如果这个太尉曾经还做过郎中令,那皇宫里的侍从警卫也不再安全。
你记得前世有个叫周勃的太尉,就是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进入军营,进行了一番激情演讲后,士兵情绪高昂的跟他走了。
所以你改变了太尉的人选,找来了自己的小舅子担任。
你知道小舅子啥也不是,只有你当皇帝,他才是外戚,如果有一天你被人换了,小舅子也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小舅子对你绝对忠心。
人换了,职位的名称也要换,所以你撤销太尉的职衔,把小舅子提拔为大将军
军队的事交给大将军,你觉得已经安全了,但作为加班狗的你,每天还是有处理不完得政务,于是你把一部分工作也交给了大将军,小舅子有了新的职务,大将军录尚书事。
但你千算万算,没想到的一点是,你所设计的权力构架需要你在的时候,才能通畅运行,有一天你的继任者短命,或者年幼不懂事,最高的权力决策就落到了大将军手里。
王莽和司马懿就是成功把握了这个漏洞,改朝换代,何进是大汉王朝最后一个大将军录尚书事。
到了曹操当政的时代,在打赢官渡之战,消除袁绍这个最大的外部威胁后,开始设计权力构架,思考制度设计,以解决权力归属的问题。
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任命自己为司空,赵温为司徒,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27年后才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
建安十三年,曹操把赵温的司徒也给罢免了,恢复了西汉建立之初设置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取消了管理军队的太尉。
曹操的这套班子,都是自己打天下的亲信,所以太尉不需要特别任命,军队的事都归曹操管,有了丞相的职权,全国的行政军事工作,都由曹操一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