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九州的刘表,曹操却认为虚名无实,刘表真的是个软柿子吗?

元昊说历史 2024-05-12 05:35:54

被刘备称为「名称八郡,威震九州」的刘表,为什么曹操却认为是虚名无实,刘表真的是个软柿子吗?

曹操在评价刘表的时候说: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刘表的履历

要搞清楚刘表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可以看看刘表的履历,第一感觉可能是遗憾,也明白了风口的重要性。

刘表是142年生人,年轻时是太学生的领袖,26岁因为党锢开始逃亡,这一下就逃了16年。

可以说,刘表年富力最强的青年壮年时期,基本被党锢完全给耽误了

等到黄巾之乱爆发,党禁解除后被何进征辟入朝,官拜北军中侯,刘表已经42岁了(光和七年,184年)。

荆州刺史被孙权所杀,董卓让刘表去荆州担任刺史,是在初平元年(190年),这时候刘表48岁。

48岁对于现在人来说,还是壮年,保养的好,可能看起来只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但是对于平均寿命只有30岁,卫生保健知识相当古朴的古人,48岁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人了

人无再少年

同时期的曹操155年生人,刘备161年生人,史书上没有写袁绍具体的年月,考虑到和曹操青年就是玩伴,估计年龄相差不大

所以刘表相对于曹操袁绍和刘备这帮人,差不多年长了一辈

如果再年轻个十岁,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后,或许刘表会回到家族,也招募个几千子弟兵,来到荆州也不会处处被动

我们欣赏刘表能单人单骑平定荆州,但也意味着,刘表没有靠山和背景,需要对大家族更多的妥协和利益输送。

史书上对刘表“表面宽厚,重礼修学,保境安民”的印象,或许也可以从年龄上去思考,是其垂暮之年试图保本守心的心理原因

刘表的个人能力

刘表是190年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的,当时的荆州是个什么情况

他的前任王叡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同时孙坚和武陵太守曹寅、江夏太守刘祥合谋,还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占据南阳的袁术试图吞并整个荆州,襄阳被江夏的贼寇张虎等人占领,荆南四郡则宗贼四起

刘表改名换姓,孤身一人躲过了袁术等人的阻截,来到荆州,摆下鸿门宴,一夜诱杀55个宗族家长,夺襄阳,定荆南

开始,刘表是想拉拢袁术,还上表朝廷,保举袁术为南阳太守,只是袁术没有领情,还派了孙坚率兵进攻刘表,刘表只能一路打一路撤,把治所从武陵郡搬到了襄阳

孙坚因为意外被射杀,刘表的襄阳危机解除

期间袁绍和袁术交恶,二人展开远交近攻,由于先前袁术已经派孙坚进攻过刘表,所以刘表和袁绍结盟,共同对付袁术,并于初平四年(193)派兵攻入南阳,成功将袁术赶跑并斩杀了江夏太守刘祥。

刘表得到整个荆州,被朝廷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大本营安定之后,刘表的目光转向了益州。

瞧,他的进兵路线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可早了十多年

刘表征讨益州的计划

初平四年(193年),刘表51岁,上书朝廷,说益州牧刘焉僭拟舆服图谋不轨,其实就想挑拨朝廷和刘焉的关系,让朝廷发兵益州

另一边的刘璋和马腾韩遂结盟,联合进攻被李傕郭汜主导的长安,只是事情泄密,朝廷提前得到消息,联军失败,刘璋在京城的三个儿子只逃出了一个刘璋

儿子的死让刘焉几近崩溃,加上绵竹大火,刘焉的城府被烧,急怒攻心,刘焉的背疮发作,没几天就死了

刘焉一死,朝廷就派了扈瑁为益州刺史、荀攸为蜀郡太守,希望重新主导对益州的控制权

两人路过荆州的时候,刘表让别驾司马刘阖一同入川,而后联合益州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打算推翻刘璋。

当时的曹操袁绍袁术以及各路诸侯已经开始相互征伐,努力扩张地盘,而刘表针对益州的谋划,还是以稳为主,派人去内部策反,自己再出兵收拾残局。

可惜刘阖的策反失败了,刘璋和刘表正是进入敌对和战争状态

刘表的雄心壮志

兴平二年(195年),刘表53岁,这一年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攻陷长安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内乱,相互攻伐,郭汜护送汉献帝返回洛阳,在路上与杨定、杨奉、董承再次发生冲突。

在长安的战乱,使大量百姓逃难来到荆州,刘表派娄圭前往南阳带兵迎接,收拢人才,设立学官复兴文化事业;而同一时间,袁绍和曹操都在和手下的谋士商量,要不要去接汉献帝,最终曹操得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在与李傕、郭汜的战争中失败的张济,因为缺粮进入荆州劫掠,在进攻南阳郡的穰城时,中流矢而死。

张济死后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并且接受刘表的招降,屯兵宛城。张绣成为荆州的北部屏障,帮助刘表抵御来自北方,主要是曹操的进攻

建安年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联合零陵、桂阳,三郡同时叛乱,刘表出兵镇压

不能北上,也没法西进,刘表南下攻入交州,开启了长达4年的战争

这期间爆发了影响整个三国历史的大事件,官渡之战

袁绍派人求助于刘表,刘表只答应却并不出兵。

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刘表失去了对南阳郡的控制,荆州的大家族开始重新站队,曾经支持刘表的蒯家、蔡家也都劝刘表投降曹操

为什么这些大家族,曾经的盟友,不再支持刘表了呢

因为这时的刘表已经58岁,膝下没有出色的继承人,他的儿子都不堪大用。相对来说,刘表的次子刘琮更容易控制,或许这也是蔡瑁后来选择扶植刘琮作为荆州牧,而长子刘琦去了江夏的原因

建安六年(201年),皇叔刘备来投

建安八年(203年),交州牧张津被部下杀害。刘表抢先一步派遣属下赖恭出任交州刺史,同时,他又任命部属吴巨为苍梧太守,以接替刚病故的史璜。另一方面,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刘表在交州的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柳城,刘备建议刘表北伐,没有采纳

建安十三年(208年),66岁的刘表去世

纵观刘表的一生,当得上治世能臣的评价,即便枭雄如曹操、刘备,在中青年便开始历练,有着二三十年的丰富阅历,也相继在其晚年(210-220年间)走向保守(曹操不再大规模南进)、走向重大失误(刘备夷陵大败),何况刘表这个丧失了中青年锻炼时间、直接从中老年开始创业的人呢?

0 阅读:1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