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腹黑男曹操,为什么会愿意去刺杀董卓呢?
董卓是谁?是国相,是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手握战斗力强悍的凉州军,京城内外到处是他的士兵,身边还有天下第一的武人吕布保护,曹操去行刺董卓,成功了被杀,失败了还是被杀,明明是必死的局面,曹操为什么会同意去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国热情,因为年轻中二?
要知道曹操不是第一个决定刺杀董卓的,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人付出过行动,结果无一例外,死状相当恐怖。
第一个是尚书丁管,在董卓废除少帝以及何太后,扶持刘协成为汉献帝的典礼上,丁管看着皇帝如此被侮辱,非常生气,直接把手里的象简扔向董卓,砸到了,董卓也不废话,让人拉出去斩了
第二个是越骑校尉伍孚,因为董卓下令毒杀了被废的少帝刘辩以及何太后,伍孚把暗器藏在自己的工作服里,等董卓来上班的时候,伍孚迎上去就是一刀,没想到董卓肥胖的身材下,动作却很灵敏,一把就抓住伍孚拿着刀的手,身边的吕布反应也很快,伍孚被拿下,车裂于市,夷其族。
连续被刺杀了两次,董卓加强安保的同时,行为也变本加厉,留宿皇宫,宠幸宫女,司徒王允约了一些朝廷大臣在家商量,怎么对付董卓。
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候,大臣们早没了做忠臣的勇气,只能哭,除了曹操。
于是王允约曹操到内宅,两人商量了一些刺杀董卓的细节,王允拿出家传宝刀七星刀送给曹操,第二天,曹操就按计划去刺杀董卓。
那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敢去做这种赴死的行动呢?
宋代的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曹操是为了死后的名声吗?
丁管和伍孚死后,在士子中间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丁管击卓而死,伍孚杀贼而亡。两人并称丈夫,忠魂犹绕汉庭。”
但是在丁管和伍孚之前,有个人顶着压力冒死去揭发十常侍与黄巾军通信,一度被关进监狱,皇帝甚至都下令问斩了,结果现在却贵为司徒,这个人就是王允
所以作为三国演义的男主,腹黑男曹操肯定是希望,借鉴王司徒的成功经验,名声也要,性命也要
曹操为什么要借王司徒的家传宝刀
当时的王允无疑是文官集团的领袖,有了这把七星刀,曹操就和王司徒绑在了一起,当初王允得罪十常侍张让,被关进囚车,是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才保住了性命,曹操借宝刀,就是买一个保险,万一失手被擒,王允也会想办法搭救
如果成功刺杀董卓,曹操有活着的可能吗
参考吕布厮杀董卓,联合王允,很快就控制住了京城的局面,曹操也不是完全没有活着的机会,关键是吕布是在外面杀的,而曹操是在董卓的宅邸,主人被杀了,府里的家兵就可以要了曹操的性命
有什么办法是赢得了名声又能合理的活着呢
董卓有午睡的习惯,背着曹操睡觉,无疑是曹操的好机会,是曹操犹豫了,在当时那种性命攸关的时刻,感到害怕也很正常。曹操有想过动手,只是作为一名政客,顾虑太多,下不去手,一耽搁,就失去了刺杀的最佳时机
等董卓醒来,发觉曹操的行为可疑,曹操就顺势献刀,逃过一劫,事后骑着马逃出京城,等董卓和吕布反应过来再去追,连曹操的影子也看不到了
这次的刺杀行动没有成功,反而让曹操的利益最大化,人们不再称颂袁绍的叫板董卓横刀长揖而去,而是赞美曹操的壮举,县令陈宫不就是为了这个,才愿意舍家弃业,跟着曹操去干一番事业的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曹操献刀是三国演义编造的,史书上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