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4873b760c23a97d20c21c6a5bdbb71.jpg)
其实王允是可以和平接收李傕和郭汜部队的,方法就是把兵权交给留在京城的皇莆嵩
汉灵帝的时候,凉州军叛乱,皇帝让皇莆嵩和董卓各自带着两支精锐边防军去镇压叛乱,叛乱结束后,朝廷让皇莆嵩接收董卓的部队,董卓不让,找借口拖延,一直到大将军何进调董卓去京城威慑朝廷
随后,何进被杀,小皇帝被劫,京城陷入混乱,董卓强势镇压,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曾经的领导皇莆嵩带到京城,夺了兵权,还封他做议郎,有空就恶心一下他
王允策反吕布,成功杀了董卓,控制住朝廷后,把皇莆嵩放回凉州,去对付董卓的弟弟董雯了
当时王允的下属就建议让皇莆嵩去统帅董卓的残党,王允不同意,认为董卓和皇莆嵩都是并州人,不安全
王允也没有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吕布,也是这个原因,不安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c99be2407c9d9130006dc2b7ab993b.png)
没有主帅,董卓留下的这十几万部队怎么办
王允的办法是遣散回家
这时候的王允又做了一个骚操作,把蔡邕给杀了。
蔡邕是谁?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出身寒门,博文多学,在仕途上却一直没有起色,都是些县令这样的小官,还因为参与党争,在江南隐居了12年。董卓进入京城后,重用蔡邕,历任尚书、侍中、左中郎将
董卓死后,王允就把蔡邕给抓起来了。
有人认为,原因是董卓当政期间,王允也陪着干了不少坏事,现在王允保驾勤王,成为当世第一人了,需要注意正面形象,而蔡邕知道的黑幕太多,王允不想留着他给自己抹黑
蔡邕在狱中表示,愿意在脸上刺字,愿意被砍掉双脚,留下自己性命一条,完成《汉史》的著述。
有人帮蔡邕求情,但王允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蔡邕遂死狱中。
蔡邕死了,董卓的部众,都是凉州军,他们认为蔡邕只是受了董卓一点恩惠,王允就把他给杀了,那他们这些亲信部众,还有好的结果吗?
刚开始王允是同意全部赦免董卓部众的,到了晚上又觉得没必要,王允的原话是:赦免就意味着他们本来有罪,所以要赦免,但这些人也是情非得已,身不由己,专门下旨赦免,反而让这些军人恐惧害怕。
所以王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事后把凉州军解散就行了,也不知道王允哪来的自信,认为凉州军不会谋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2a508627ace2e68b432d438455e400.png)
王允的这种不赦免,也不捕杀的政策,弄得凉州军人心惶惶,大街上,甚至小孩子都相信,王允要杀光所有凉州士兵
这时候的凉州军除了被杀,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就地解散,隐姓埋名的过一辈子;另一个就是打回京城,杀了王允,自己做主。
拥有谋士贾诩的凉州军显然会选择第二种
当时的凉州军分散在京城周边:
“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其实王允笃定凉州军翻不出浪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八路诸侯反董卓期间的关东联军,由他们去牵制凉州军。没想到关东的部队全部是袁绍那帮人的私兵,只听各自领主的,对王允的命令阴奉阳违
没有了关东兵的支持,王允就只有少量禁军,还有一些董卓的旧部。
打肯定打不过,唯一的办法就是讲和。
之前李傕他们去求王允赦免他们,王允没同意,现在再去讲和,而且还是派了董卓旧部去讲和。结果就是派出去多少,这些人换身衣服,转头跟在大部队里一起攻打京城
加上王允歧视吕布,吕布没有足够的威望约束部下,一支蜀兵趁乱打开城门迎接李傕和郭汜,结果董卓旧部重新掌握京城,王允被杀。
王允出生世家大族,从小知名,并且和姜维的志向一样,能文能武,不但懂经学,还能骑马射箭。黄巾之乱的时候,王允也是能披甲指挥,和皇甫嵩一起同时接受黄巾的投降。
他一生唯一一次改变自己性格的时候,就是和董卓同朝的时候:
“时董卓尚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
历史上并没有连环计的故事,吕布和董卓的侍婢私通,和王允联合吕布,是独立的两件事情;也就是说王允只是看到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加以利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e1c6cb591605280e8c12d5956de5e9.png)
王允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信任吕布。
吕布是个出生很一般,靠武力一步步往上爬的可怜人,虽然每次跳槽都杀旧主,的确很损名声,但是只要王允对待吕布能够多一些信任,多放一点兵权给吕布,后果很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