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常使用文字的人,文字写得越好就越是不能放松对技巧的精益求精和尽善尽美。
这是不常使用文字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杂感是鲁迅在文字技巧方面最显本领的所在。
现代作家中写杂感写得最多最好的,没有超过鲁迅的,鲁迅自己的作品之中,数量最多的,成就最高的也没有超过他的杂感的。

鲁迅前期的杂文集主要有《热风》(1918~1924)、《坟》(1907~1925)、《华盖集》(1925)和《华盖集续编》(1926)。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标志着鲁迅杂文风格的确立,有不少好的篇章,如《华盖集》里面的《牺牲谟》《战士和苍蝇》《捧与挖》;
《续编》里的《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有趣的消息》以及三篇日记:《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马上日记之二》,四篇通信:《上海通信》《厦门通信》(一至二)《厦门通信(三)》《海上通信》是鲁迅杂感作品中最具艺术性的。
另外,他的第一部杂感集《热风》虽然技巧上还没有到十分成熟的地步,文字大多都是平铺直叙,讽刺也很直接,但是里面已经出现可读的厉害文章,如《来了》《即小见大》。

《坟》这部集子收录一些杂感和论文,《论“费厄泼赖”应缓行》,笔调从容雍雅,明晰而不失深沉,算是一篇讽刺的好文章。
《野草》形式颇为古怪,偏偏含义又很深邃,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认为是散文诗集。说散文是没有问题的,但仍然是散文式的杂感而不是诗。
因为诗的性质是主观的,情绪的,从主观出发的,纯粹审美的,但《野草》并不是。
《野草》的重心在于攻击愚妄者,礼赞战斗者,讽刺性胜于抒情性,理智的色彩几乎等于情绪的色彩,不是纯粹的,也不是审美的。
所以这不是一本诗集——
要说一部分是诗,那还可以。
书中的二十三篇短文中有七篇特别出色分别是:《影的告别》《复仇其二》《希望》《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又以《复仇其二》《死后》《淡淡的血痕》艺术性最高。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鲁迅写《朝花夕拾》到时候也还没有到连回忆都没有的地步,但当时作者难过的心情,是我们可以想见的。
因为是回忆,说的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感到亲切。
如《狗,猫,鼠》文字简短却极有力量,让人感到从容、宁贴;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平淡而富有深情,是一篇极好的抒情性文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形容的私塾和园子,是那么真切,那么具体;
《父亲的病》描写中国旧的风俗习惯是那么活灵活现,人死了,也不能平静;
《琐记》记叙前往日本的经历,是那么清晰!
——鲁迅以前的中国人记忆总是模糊的,从鲁迅的文章开始,中国文学的回忆文章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