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起家时的10位奠基人

醉柳阅览过去 2024-12-06 10:10:49

新四军,由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而成,成为了我党在华中地区所领导的一支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组建新四军起家的过程中,这10位贡献最大,是新四军的奠基人:

1、项英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治委员

项英、陈毅领导游击队运用游击战术原则,在群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英勇机智,九死一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正是他们的存在,使人们始终意识到共产党还在、红军还在。

1937年9月24日,项英前往南昌,就南方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进行谈判,并恢复了与中共中央中断长达3年6个月的联系。

11月7日到达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被任命为新四军副军长兼政治委员。同年12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

1937年12月23日,项英到达武汉,全面开始新四军组建工作。

接着,同陈毅等分别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将分布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编组成新四军,集中到皖南、皖西。并与叶挺等一起,立即整训部队,加强军政建设。1938年4月28日,派出抗日先遣队赴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并陆续组织部队挺进苏南、皖中、皖东,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

完成组建新四军的任务后,项英随新四军军部进抵皖南不久,就建议派先遣支队去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先遣队出动后,第一、二、四支队也相继出动,取得蒋家河口、韦岗等初战的胜利。

在在严酷的环境中,项英仍十分重视部队的教育训练和干部队伍建设,强调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举办教导总队,大力培养干部,努力提高军政素质。

他的《新阶段中我们江南抗战的任务》、《一年来作战的经验与本军建军工作》等文章,是新四军建军和政治工作史上的重要文献。

在新四军初期的创建过程中,项英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2、陈毅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

陈毅,在新四军的组建中,团结各方面力量,使改编顺利完成,他为新四军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历史转折关头,项英、陈毅等从缴获的国民党报刊中捕捉信息,分析判断政治形势,了解研究中共中央的有关政策,并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中共中央沟通联系、接受指示。

1937年9月,陈毅在江西大余等地与国民党军政当局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之后,他不避艰险,赶赴湘赣边、皖浙赣边游击区,传达党的指示,指导谈判斗争,组织下山改编。

陈毅总是能够将部队很好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知人善任、慧眼识才,他往往能及时发现和起用那些能胜任其职的优秀军政人才。

在新四军改编过程中,陈毅精心挑选了新四军各级领导骨干,合理配置了军政主官。虽然陈毅当时的职务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但是他的党内职务是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仅次于项政委。

3、叶挺

职务:新四军军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参与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新四军是其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叶挺在新四军军部组建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四军的组建成功和部队北上抗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938年1月8日,何应钦核定军费为每月6.5万元,与我们争取的经费相差甚远,而国民党军队一个师的经费每月20万元。

项英在给中共中央电报中反映:如此每月不能维持其军伙食一万余,购买枪支更谈不上,一切衣毯均无,严冬作战成了大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叶挺写信给陈诚和顾祝同,敦促他们帮助解决经费问题。经过叶挺的联络呼吁,再加上周恩来的多处活动,新四军每月的经费由6万多元增加到9万元,情况有所改善。

同时,叶挺利用自己在各方面的老关系,解决新四军的军需物资。

1938年1月,叶挺通过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和广东当局其他熟人,搞到了一批军械物资,并在香港购买了一批武器。

此外,叶挺还利用国际友人的帮助,解决军需物资。林可胜是一英国籍的华裔生理学家,此时正在汉口筹办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4、张云逸

职务: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张云逸以中共代表身份到闽、粤、桂一带与国民党当局商谈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并向南方游击队传达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南方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

由于张云逸当年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做过参谋,他还有同盟会元老的资历,所以谈判比较顺利。

经过张云逸的谈判,各地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在集中整训后,这支英雄的军队——铁的新四军,满怀抗击日寇的豪情壮志开赴抗日前线,驰骋大江南北,以无比顽强的精神予日伪军以重创,取得重大战果。

1937年11月9日,叶挺由延安来到武汉。张云逸于12月19日到达汉口,立即与先期到达的叶挺取得联系,共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12月23日,项英率领由延安赴新四军工作的一批干部到达汉口与叶挺、张云逸会合。

1937年12月25日,叶挺、项英、张云逸召集汉口的新四军干部开了一个会议。叶、项分别在会上作了发言,并就如何组编新四军问题作了说明。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四军军部的成立。

张云逸,为新四军的组建,做出了卓越贡献。

5、高敬亭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于1932年、1934年离开根据地后,高敬亭作为我党在鄂豫皖边区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在远离上级党的情况下,重建红二十八军,指挥红军和游击队,紧紧依靠根据地人民群众,转战鄂豫皖三省45县,独立自主地领导并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同时也掩护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四支队召开东进誓师会,随即分别从七里坪和信阳县邢集出发,成为首批奔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的新四军部队。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时,分别在七里坪和竹沟设立了留守处,这两处成为豫鄂边区抗战的战略支撑点。

1938年3 月下旬,高敬亭率领的新四军四支队主力和由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改编的四支队八团在立煌县(今金寨县)流波䃥会师。

随后,部队继续东进,于4月初抵达皖中地区。

1938年5月至10月,首先进抵华中抗日前线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大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连续展开28场战斗,连战连捷,毙伤敌940余人,俘虏日军8人,击毁敌军车156辆,为打开江北抗战局面和创建皖中皖东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

高敬亭,为新四军的创建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6、袁国平

职务: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1938年4月26日上午,袁国平率领从延安派往新四军的50多名干部,风尘仆仆地抵达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开拓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袁国平两次主持召开新四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四军的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参与主持召开了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作了《过去党的工作总结及今后党的建设的报告》。为确保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主持制定了《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使新四军的政治工作逐步地系统化、条例化和制度化。

他还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委员,亲自把握办学方针、教学计划、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亲自给学员们授课,把教导总队办成抗大式的学校。

新四军教导总队在皖南三年中,共培训各级领导骨干4000余名,对提高新四军干部的军政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黄道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黄道全程参与了新四军的创建和改编工作,他曾经是闽赣边区红军领导人。

1938年2月2日,根据新四军军部的指示,张云逸和黄道从南昌军部出发,赴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及闽东地区,筹建新四军第三支队,并指导第五、第六团的整编工作。他们于2月9日到达闽赣边游击队集结地石塘镇,举行五团营以上干部就职仪式。

会议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主持,黄道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宣布命令,闽赣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饶守坤。

1939年4月,黄道赴上饶并转往皖南新四军军部。途中,黄道在铅山河口镇染疾,住进大同旅社治病。5月23日,被国民政府特务买通暗害,年仅39岁。

他是新四军抗日将士英名录上记载的第一位烈士。

8、张鼎丞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命令闽西南、闽粤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由张鼎丞任司令员。此后,张鼎丞领导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组建整编工作,成为新四军的创建人之一。

张鼎丞

1938年4月,张鼎丞等率领新四军第二支队支到达苏皖抗日前线后,为了使二支队尽快适应从山区到平原水网地区、从内战场到抗日战场、从游击武装向正规部队的转变,抓紧时机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经过整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正规的建军制度,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二支队初步实现了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

9、周子昆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副参谋长

1937年冬,党中央派周子昆参加新四军的组建工作。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在南昌正式成立,周子昆任副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

1939年春,新四军教导总队成立,周子昆兼任总队长,他以自己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为党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他还积极协助叶挺、项英做好重大决策的制定,曾主持制定新四军《参谋工作条例》《军事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

10、傅秋涛

职务: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傅秋涛领导、率领的湘鄂赣地区游击队,约1100多人,350多支枪。

他领导的游击队,是南方八省12支游击队中,人数最多、枪支最多、实力最强的一支游击队。

1937年5月10日,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以傅秋涛为主席的湘鄂赣军区人民抗日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湘鄂赣省人民和一切抗日武装的军事行动。

10月底至11月初,湘鄂赣各分区、各县游击队按照中共湘鄂赣特委指示,全部集中到平江嘉义。经过整训后,统一编入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下辖3个大队,共约900余人,傅秋涛被任命为游击支队司令员。

此后,傅秋涛率领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离开湘鄂赣边区进入皖南,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开赴抗日战场。傅秋涛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由傅秋涛率领的新一支队司令部和特务营及所属新、老一团3000多人被编为左路纵队(即第一纵队),在新一团的拼死掩护下,傅秋涛、江渭清等率领500多人从三节水突围。后几经离合,傅秋涛等12人于2月10日到达新四军十六旅驻地。

这是皖南事变中,唯一突围出来的部队。

0 阅读:3

醉柳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