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持续步入老龄化社会,父母的养老问题让我们越发不能回避。
作为子女,我们如何与晚年父母有效沟通财务事项,牵扯到关注核心与沟通技巧等。
关注核心方面,我们不禁要问问自己——
第一,父母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
第二,他们是否为退休和养老做好了准备?如果没有,当下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父母遭遇意外或疾病,失能失智,是否已经有一套应对预案?
第三,他们还可能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比如,宏观经济下滑,骗子横行,如何有效提升父母的防诈骗能力?
第四,他们内心希望子女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在沟通技巧方面,又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的父母很少能与子女做到“有效沟通”,总是秉承一种吃苦伤心自己藏的态度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造成的结果是,注重孝顺的子女有时依旧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拉家常”,总会出现一种各过各的的“独立感”或“疏离感”。
事实上,由于欧美国家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宗族社会关系”,遭遇类似的父母养老问题,很多欧美国家的社会人面临的问题可能比我们还多。
于是,像《爸妈,我们需要谈谈钱》这种阐述亲子沟通技巧的实用类书籍,就比较应时。
这本书虽然是基于欧美社会文化总结出的一系列案例与应对建议,但我们依旧可以秉承“西学东渐”的态度,将书中行之有效的开场白、处理艰难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来自财务、法律、心理和老年护理等多个领域专业人士的卓有成效的建议等,结合东方儒家文化中特别注重的从善、从孝、从顺,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家庭关系的可行方案。
但正如译者在序中提及的——
“本书并非教我们如何去为父母制定养老规划,而是要让我们尽早认识到与父母开启关于他们晚年财务问题谈话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已经步入老龄的父母几乎从来不与自己探讨“养老规划”?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很忌讳【谈钱】。
因为谈钱,似乎意味着父母从照顾者的角度,变成“被照顾者”,同时,突然提及【钱】,父母往往会担心让子女心烦意乱,“是不是父母遭遇了什么突然需要钱?”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母并不信任你。
不论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哪一种,都应该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不管是开门见山还是旁敲侧击,保持沟通必要的冷静与尊重才是关键。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放下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即使父母一开始未能敞开心扉,我们也应该缓一缓并及时调整策略。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已身为父母,面对自己的子女,也应该考虑另一重亲子关系的财务话题。即如果自己遭遇各种不可测,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多的措施来确保财务安全,甚至,以免让自己已经独立走上人生道路的孩子,不会因帮助你而牺牲自己的财物安全(或人生规划)?
我们生活的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结构良性调整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作为子女,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好如何实现父母与自己的“夕阳红”,“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个很紧迫的现实问题,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这本《爸妈,我们需要谈谈钱》能给有需求的读者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