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解放后怎样了?一生经历比电影还传奇!

三联温度历史 2024-12-29 05:27:53

1936年,西安事变轰动一时,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领因为逼迫蒋介石“抗日救国”而成为了历史的焦点人物。两人自信满满,觉得自己是“抗日英雄”,顺理成章地以“功臣”姿态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心。可谁知道,幕后的真正功臣,居然是个曾经鲜为人知的神秘人物。

有一件事,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蒋介石被“活捉”后,张学良居然亲自给了一位“特殊”的人一大袋银元。这银元的数量可不小,相当于一笔不菲的数目,足够让人心生疑窦:这钱,难道是张学良一时兴起,觉得手头有点多,顺便撒撒钱吗?显然不可能。显然,这个神秘人物必定是有某种“大功”在身。

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回忆说,看到蒋介石被捉拿之后,张学良当场把那袋银元交给了一个人。

那么,这人是谁呢?

01

此人名叫孙铭九。

张学良和孙铭九,这俩人的故事,讲起来就像电视剧的情节,甚至比那些打得热火朝天的宫斗剧还要精彩。孙铭九,一个从辽宁出来的年轻小伙子,生得挺能打,长得也不差,最关键的是,他背后有个大人物——张学铭,张学良的弟弟。说白了,就是一张“免死金牌”。而且孙铭九聪明,他明知道,投靠谁不如投靠张学良。你看看,谁敢在那个时候不给张学良点面子?

话说一开始,孙铭九跟张学良的缘分还真没什么特别的。孙铭九那会儿不过是跟张学铭一起去日本留学,吃点日本菜,喝点日本酒,学点军事,照着课本一页一页地翻,反正就是那么一段青春岁月。张学良当时在他们眼里,就像个远方的“大帅哥”,根本没什么交集。张学良?对孙铭九来说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反正他也不愁吃不愁穿,先在日本留学,过得有滋有味。

直到那个皇姑屯事件爆发了,哐当一声,打破了他们平静的日子。张学良一下子变成了“东北的大帅”,东三省的地盘成了他自己的后花园,孙铭九也算是跟着风头上来了。你要说,这时候孙铭九跟张学良的关系有多亲密?那也就说得过去了。人家都说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那时候的孙铭九,只能是个“背锅侠”,跑去张学良的炮兵部队,跟着大帅混。凭什么?凭他成绩好,反正是个优秀的兵。

张学良那时也不是吃素的,瞧见孙铭九这小子做事靠谱,训练又狠,不禁暗暗点了点头。你想想,一个能在炮兵部队站稳脚跟的,脑袋肯定不傻。于是,孙铭九就有了点“升职”的机会——从普通士兵混成了核心战友。你说这小子怎么不火?从这个时候起,孙铭九成了张学良的小心腹,给张学良送去的不光是炮弹,连忠诚都捎带着。

可别以为张学良就是这么简单地收了一个部下。咱们说,张学良从来不缺忠诚的人,他缺的是能让他出奇制胜的“靠谱小助手”。孙铭九不光是个执行力超强的士兵,他还知道怎么伺候大帅。于是,张学良在一群风头强劲的大佬里,选中了他。你看,那个时候的张学良可不是随便挑人玩的,他知道有些人就是能陪着自己走得更远。

然后,1931年,张学良一跃成了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孙铭九也跟着从东北大圈子混到了中央。你看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孙铭九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跟着张学铭跑的“跟班”了。他成了张学良的“随身秘书”,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到了1935年,孙铭九跟着张学良的身影越来越近,投奔了在武汉的张学良,直接成了他卫队二营的营长。哎,真是一步登天。你说这家伙能不火吗?从一个普通的兵到卫队二营营长,算是从“送炮弹的小兵”跃升为“亲自保驾的大帅哥助手”了。

你得知道,那会儿的张学良不是随便收人进来的,他看人的眼光可真不是一般的毒辣。孙铭九能进得了他的“内圈”,那说明这小子是真的靠谱。后来,孙铭九的名字成了张学良身边的绝对忠臣,几乎成了张学良的“金牌保镖”,每次张学良出门,都会像是带了个“金钟罩”一样——谁敢动他试试看?

哎,别看这小子当时年轻,后来可是老辣的了。他有个好处,知道如何靠近权力,又不至于像那些不懂分寸的人一样丢了自己。张学良一身风华,手下忠臣众多,但孙铭九这个人,算是让张学良一度觉得:有这个人,安全了。

02

张学良和孙铭九的关系,不说你可能不信,但要我说,他们俩简直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活广告。你看张学良心里想啥,孙铭九就能给他算出来,百分之八十都能对上号。你说,这种默契能不好吗?就算张学良今天心血来潮,想去买个包子,孙铭九都能提前掏钱,端个热腾腾的包子等着他。人家说:有些事情,得需要这么一个“心腹”,懂吗?

而说到“三个火枪手”——应德田、苗剑秋,还有孙铭九,大家都以为这三人是铁三角,实际上,孙铭九才是那个真真正正能摸到张学良脉搏的“懂得人”。应德田和苗剑秋?说白了,只能算是张学良身边的“安抚剂”,偶尔冒冒泡,给点外援,拍拍马屁。可孙铭九不一样,他能精准抓住张学良想说的“话”——并且不仅能猜对,还能做对。你说他不牛逼,能行吗?

1936年,张学良终于把心一横,决定动真格的了——逼蒋抗日。之前那些温吞水的劝说,显然是无效的,蒋委员长根本不理会。张学良心里暗暗一笑,知道自己得来点“硬的”,干脆上兵谏这一招。有人会问,这兵谏是啥?那就是张学良让自己的部队“找机会”把蒋介石“请”出来,这一招直接上了电视台,简直就像是“狠角色”才玩得转的套路。

而孙铭九看得清楚,连张学良的小心思都能捕捉到,什么“逼蒋抗日”?不如直接“活捉”了蒋介石当活招牌,才能一举打破僵局。于是,孙铭九拍着胸脯,往张学良面前一站,说:“大帅,放心,活捉蒋介石的任务交给我,包您满意。”

这话一出,张学良心里立马咯噔一下——对,还是孙铭九靠谱。你看看,打仗的事,不能指望那些嘴上总是唱高调的花瓶们,只有孙铭九这样能上得了战场的人,才能分清场上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丝气息。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装的,反正他就是这么稳。

接着,1941年12月,西安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学生们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纷纷走上街头,想给蒋介石好好请愿。听到消息,蒋介石一拍桌子,冷笑一声:“让这些学生进华清池?你们让他们试试,敢来的话,格杀勿论!” 你说,这话说的也够狠,根本就不把那些小屁民放眼里。这不,孙铭九听了,差点没乐出声:“这不正是机会吗?”他那头脑瓜子嗖嗖转,手一挥:“不行,咱得动点真格的,学生打的是旗帜,咱打的是实效!”

于是,孙铭九用了一招“满嘴炮术”,以驱赶学生和监视的名义,把自己卫队的部队和军车安稳地运送到了临潼附近。孙铭九不动声色,把大部队布置得妥妥的,一切都像一盘精心准备的棋,等着张学良的“命令”。一旦上面发话,那些跟学生走的部队立马会飞扑进华清池,所有事情都准备得丝丝入扣。你要说这不是给张学良助力,那就真的是看错人了。

03

那晚,张学良一脸神秘地瞪着满桌酒菜,心里想着——“今儿个,蒋委员长的晚餐,应该吃得特别香。”毕竟,今晚不是普通的宴会,而是为了“促膝谈心”而设的。“你们尽管喝,喝好吃好,反正,别喝死了。”张学良心里这么想,笑得那叫一个灿烂。然后,他偷偷地从嘴里挤出一句:“孙铭九,准备好了吗?”

孙铭九站在旁边,眼神里充满了责任感和一丝调皮:“大帅,放心,今晚我们不抓蒋,抓啥?”他心里早就明白,今晚是个“大作战”,而且,蒋介石那家伙,真敢喝酒,居然能和这些军政要员们碰杯。

等到蒋介石和他的军政老哥们喝得酩酊大醉,张学良终于从自己的酒杯里抬起头,严肃地看了孙铭九一眼:“去吧,别把蒋介石弄死,别打坏了,不然老蒋死了,我也不好交代。”

孙铭九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大帅,放心,打断腿没问题,打死的话,我赔一条人命,咱们不干这种赔本生意。”一边说着,他一边已经大步流星地朝华清池出发,心里念叨着,“这次得把老蒋抓住,可不能让他跑了。”

到了华清池,孙铭九带着手下的队伍如猛虎下山,个个眼睛如鹰,严阵以待,仿佛那一刻时间就凝固了。火力猛烈,一时间子弹啪啪地飞,场面犹如一场大电影。孙铭九稳如老狗,脸上看不出半分紧张,脑袋灵活得像是摸着门板进了蒋介石的五间厅。

打开门,他摸了摸蒋介石的床铺,被窝热乎乎的。“啧,老蒋跑得也真快,这么热的床,他肯定跑了不久。”孙铭九心里有点懊恼,感觉今晚的“抓捕”行动有点像抓住了个虚影。

这时候,电话响了,张学良打来的:“喂,孙铭九,问你个事,蒋介石在哪儿?”

孙铭九这会儿终于觉得自己能放松点了,微微一笑,说:“大帅,蒋委员长在这屋里玩‘消失术’呢,屋里没人,床上热的很,估计他不跑也快了,您放心,他跑不了远,肯定是跑去溜个弯,咱等他回来。”

张学良那边不说话,仿佛能听到他头痛的叹息:“你说蒋介石真能玩这套,他一跑你就知道,他玩得过咱们?”

孙铭九嘴角抽搐,轻咳一声,回答:“放心吧,大帅,别担心,咱们追得上,他跑得了几次?” 他心里乐开了花,“就算老蒋跑到天涯海角,咱们的手段比他快。”

挂了电话,孙铭九决定立刻带队追。背后那群兄弟个个装备精良,火力全开,蒋介石这次想跑,怕是连个影子都逃不掉。

04

张学良那时候电话里的声音简直能把耳朵震掉:“孙铭九,别等天亮!我他妈的要你今晚就把蒋委员长给我拖出来!找不到人的话,别怪我剁了你!” 听得孙铭九心里一阵打鼓,心想:“大帅,您这气也太大了,万一真找不着,我不就是那个被剁的嘛?”

不过话说回来,孙铭九是个急性子,不是那种站在原地咂摸的料。他听到有士兵报说发现了一只皮鞋,顺着墙头有爬墙的痕迹,这一听就知道——“老蒋”八成是钻进了“风月场”模式,急着溜走。于是,他决定手下的部队也别站着当雕像了,立刻“分兵行动”。只见他高声喊道:“一部人负责清理残局,剩下的跟我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给我把蒋介石从地狱里掏出来!”

话音未落,天就快亮了,这边有个兵指着草窝喊:“发现了,发现了!有个兵形的人藏在这里!”孙铭九立马甩下自己手中的烟蒂,撩开队伍往前冲。他抬起枪,一步步逼近那人,冷冷地说:“装哑巴我就毙了你,回答我问题!”

那人瞪着眼睛,额头的汗水几乎要掉下来,结果,连个字都没敢说,手指着远方那片树林,指得都快把自己手指头指断了。孙铭九心里一动,迅速带人冲了过去。很快,在一片狼藉的树林里,他看到了蒋介石,穿着那身“古铜色长袍,白色衬裤”,再加上头上的几片掉了的树叶和身上的泥土,完全一副“逃亡的古代贵族”的模样。孙铭九看了看这个老家伙,嘴角不禁抽了抽:“这身打扮,挺有品位啊,是准备去参加‘荒野求生’吗?”

蒋介石一听到东北军的口音,立马瘫软在地上,像个掉了魂的老虎,眼珠一转:“你们这,什么情况?”

孙铭九不慌不忙地看着他:“委员长,您别客气了,快下来吧,张副司令和杨主任都在城里等您,准备给您安排接风洗尘。” 蒋介石一听,仿佛被雷劈了,心里明白这下是“完了”,愁眉苦脸地站起身,往山下走。

孙铭九不动声色地指挥着,心里却在想:“这老蒋真是个戏精,躲得跟猴一样,最后还是要回去给张学良背锅。”但他也知道,这场“西安事变”走到这里,蒋介石算是落入了张学良的“手中”。然而,这一手让他高兴得太早了。

张学良满脑袋的“英雄梦”似乎愈加膨胀,居然提出了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这一幕,简直让孙铭九从心底升起了几个大大的问号:“大帅,您这是想干嘛?这是送蒋介石回家,还是送自己进监狱?!”

孙铭九知道自己劝也没用,但还是忍不住叮嘱:“大帅,您可得小心点,蒋介石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可不会按套路出牌。”

张学良拍了拍孙铭九的肩膀,带着满脸的自信:“放心,蒋委员长就算有什么心思,他也没办法撼动咱们的阵脚。那几十个大员都在咱手里,他敢动我?”

孙铭九差点没笑出声:“动你?那是肯定不敢的,动我就行了。大帅,您真信得过他?”

张学良的眼神带着一股刚刚的那种“革命信念”: “我就相信他。只要他回去有我张学良的支持,谁能动他?”

结果,大家都知道,张学良这一次算是赌了一把命,结果这把“赌”成了他的一条不归路——蒋介石果然没手下留情,直接将张学良囚禁了。

孙铭九没什么好说的,心里只想着:“我就说,这事不会简单的,结果老蒋一颗心比我想的还要狠。”

“早知道我就不让你去。”

05

张学良一走,东北军的大权突然就落到了王以哲这些人手上,大家都心里明白,这下可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一个政治马拉松开始了。王以哲等人心里想着:“反正大帅走了,我们就继续闷声发财,暂时不跟谁闹内战,先求个安稳。”不过,这种“和平”的态度,显然让孙铭九这些急功近利的家伙觉得挺没劲——这不是摆明了让自己闲着吗?

于是,孙铭九一拍脑袋,决定不让他们舒服。他派出了王以哲手下的几个刺客,直接把刀锋指向了王以哲:“我们不能让这些人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得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局游戏的主角!”

结果,刺杀没成功,反而引起了大规模的混乱。东北军那些原本按兵不动的将领这下可不干了,纷纷站出来反抗,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像火药桶。孙铭九看着局势有些失控,不得不请出了周恩来——这个在政治泥潭里游刃有余的老狐狸:“周主任,麻烦您出手,这局面有点乱,我的脸都快丢光了。”

周恩来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行,事后记得请我吃饭。”说完,他不慌不忙地把孙铭九等人送进了红军苏区,打算给他们来个“休养生息”。孙铭九心里那个别扭:“我就知道,这帮人不靠谱,整天说要抗日,结果一闹起来就都跟着互相内斗。哎,早知道我当初不该走这一招。”

不过,孙铭九也没等太久,张学良一手建立起来的“抗日同志会”瞬间就成了历史的泡影,大家要么投降,要么躲进了山洞里,完全看不见任何抗日的热情。孙铭九心里一急,想着:“我也得混口饭吃,反正苏区的饭不合我的胃口,上海倒是个好地方。”于是,他悄悄地溜了出来,直奔上海,准备开始自己新的事业。

这时候的孙铭九,可不再是那个雄心勃勃的青年了。他投靠了汪伪政府,成为了个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这一转变,比“翻身农奴把歌唱”还要快,简直是“从灰姑娘变成了皇后”,不过是“伪皇后”罢了。大家都说:“哟,孙铭九,你这是把命卖给了那帮伪君子?真是见了鬼!”他倒是看得很开:“这年头,活着才是王道,其他的都是浮云!”

然而,战后,孙铭九这位“大才子”又把自己当成了政治投机的高手——战局一变,他又跳到了国民政府的怀抱:“我反正是个政治死忠,向着谁投降都行,重要的是,得确保自己能安稳点。”结果,他这么一来二去,终于被我军抓住了,不得不向人民解放军投降。然后,他又开始了“政治四季更替”:从卖国贼变成了投降派,再到最后的一位“老实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考虑到孙铭九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决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他在张学良身边还算是个有点脑子的角色,也算是理解过局势的人。“不过,这一变,我也算是从尘土里站了起来吧。” 孙铭九心里想着,反正现在当个小职员也不差,不再是那个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了,“能混到今天,我已经很知足了。”

他回头看了看曾经的那段往事,心里其实也知道自己走错了路。“当初如果我眼光能长远些,看到真正的大势,不至于那么早就跑去投靠那些人。”他喃喃自语,“但谁能知道呢?”

0 阅读:5
三联温度历史

三联温度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