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合景泰富终于公布了审核过后的年报。
通常情况下,审核前后的年报数据应该出入不大。
但是,合景泰富这版最终数据,比未经审核的版本逊色了不少。尤其是各项利润指标,均出现下降。
不过,在当下的行业背景下,盈利多寡不重要了。更为关键的,是房企的资金流动性有没有问题。
而从相关数据来看,合景泰富要想成功穿越这场行业“寒冬”,有不小的困难。
利润“变脸”,投资物业公允值成“罪魁祸首”3月,本该是港股上市房企披露年报的月份。然而,多家房企都先后表示,无法在3月31日前发布年度业绩。
合景泰富也位列其中。
3月30日,合景泰富几乎“毫无征兆”地宣布,称经审核的业绩报告将不晚于4月15日刊发。随后在次日,合景泰富披露了未经审核的业绩报告。
合景泰富的此番操作,使得市场对其业绩数据产生了一些怀疑。
果然,就在4月18日,合景泰富交出了最终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合景泰富的营收数据前后出入不大,但是其利润指标,包括毛利、年度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数据,全面下降。
尤其是年度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两项,2021年合景泰富分别录得25.63亿元、24.21亿元,同比减少都高达63%,而此前公布的未经审核数据,分别为31.99亿元、30.57亿元。
审计前后的两项数据之差,都是6.36亿元。
也就是说,一经审核,合景泰富的利润,少了6亿元。
对于数据“变脸”,合景泰富给出的解释是,投资物业公允值的亏损扩大。
此前,合景泰富披露称,2021年公司录得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约780万元。而在审核之后,其录得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约6.62亿元,多了差不多6亿元。
事实上,投资物业公允值的变动,一直都是影响合景泰富利润表现的重要砝码。
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合景泰富的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3.29%、42.5%、37.9%,功不可没。
但是在2020年,合景泰富的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同比上年大幅减少,导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超三成。
而到了2021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使得其归母净利润大降六成以上。
真是“成”也是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败”也是它。
现金无法覆盖短债,还有“明股实债”危机对于房企而言,利润,看似重要,也没那么重要。
做买卖,挣多点挣少点,都正常。
尤其是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背景之下,绝大多数房企盈利能力都下降了,合景泰富的利润指标下滑,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当前的房企,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穿越行业“寒冬”,活下去。
而从合景泰富这份审核后的年报来看,要想活下去,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合景泰富的现金及现金结余,有294.48亿元。
这些,可是合景泰富穿越行业“寒冬”的最终仰仗。
那么,这些钱,够吗?
从年报来看,截至2021年年底,合景泰富一年内需偿还的银行及其他贷款,有75.8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优先票据,有75.5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境内公司债券,有52.02亿元。
三者合计,共203亿元。
而合景泰富账面上有294亿元,应付这些负债,毫无压力。
但是,合景泰富的短期负债,可不只是这些。
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合景泰富一年内需偿还的应付贸易账款及应付票据,有133.48亿元。
这部分钱,是经营性负债,虽不计息,但也是要还的。
而如果算上这部分负债,合景泰富手上这294亿元现金,更不不够用。
这些,还只是面儿上的负债。
事实上,过去几年,为了高速扩张、冲刺千亿规模,合景泰富频频借助合营企业转移表内负债,少数股东权益的激增就是“证据”。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合景泰富的少数股东权益达103.8亿元,相较2019年暴涨了324%,少数股东权益在所有者权益中的占比,也由上一年的上升6.4%,上升至19%。
而在2021年,合景泰富的少数股东权益进一步增长至153.8亿元,增幅近五成,其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上升至25%。
只不过,在2021年,合景泰富的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只有5.5%
这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现象。
合景泰富,光是面儿上的负债缺口,就有40多亿元,在加上“明股实债”部分,压力多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