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堪比关羽,解析廖化不平庸的人生

曜瑞说历史 2023-04-05 13:08:11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蜀汉后期人才极度匮乏,有一句俗语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后来的人们也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个地方人才匮乏,不得已让不能承担大任的人来挑大梁。

因为这句话,廖化在后人心中也成为平庸将领的代名词。

其实,这句话既不是出自严谨的官方史书《三国志》,也不出自驰名天下的《三国演义》,只是只在清末的一本小说《扫迷帚》中出现过。

不过由于这句话很符合蜀汉后期的事迹状况,就一直被流传下来。

真实的廖化虽然不能和蜀汉前期五虎上将这样的名将相比,但绝对也算得上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

作为蜀汉最长寿的老将,廖化身经百战,却始终活得很硬朗,这似乎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最可敬的是,廖化还做了一件足以和关云长相比的大义之举。从廖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完全可以断定,他是一位讲义气,对刘备忠贞,对蜀汉尽责的老将军。

只是,后来蜀汉的衰落和局势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廖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反而活成了亡国奴。

廖化的早年经历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总以为廖化是一个出场不多的无名小卒,其实廖化既不像后世传说中的那样,是山贼出身,也不是在蜀汉名将们相继离开人世之后,才渐渐崭露头角的。

廖化是荆州襄阳人,他所在的家族也是襄阳一代有名的世家大族。廖化年轻时,既习文,也学武,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了。

有一种说法是:廖化在刘备入川之前,先投靠了刘备,廖化因为仰慕关羽的为人,就主动要求刘备将自己安排在关羽帐下。

后来廖化跟随关羽守荆州数年,直到关羽被东吴偷袭,遇害身亡,廖化也被东吴将领所擒。

廖化不愿意投降东吴,但是面对孙权手下将领的劝降,他也没有硬刚,而是机智地通过诈死的计谋躲过了东吴方面的注意。

不但自己巧妙脱身,且还带着当时年事已高的母亲,辗转回归蜀汉。

千百年来,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关羽的“千里走单骑”是非常潇洒的。

尽管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出走,关羽依然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不愿意放走他,但终究还是对关羽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最终决定成全了关羽的一片忠义之心。

与关羽相比,廖化的出逃就显得异常艰辛,从东吴腹地到与蜀汉接壤的秭归,廖化走了很长时间,大概是乔装改扮,白天不敢明目张胆地在大路上行走,到了夜里,才能缓慢地开展逃亡计划。

因为廖化是诈死逃亡的,一路上一定还面临着缺衣少食的困境,还要巧妙地躲开守关军士的搜查,好在廖化和他的母亲都挺过来了。

在秭归,廖化遇到了正打算与孙权开战的刘备,刘备一见到廖化,就非常高兴。一是因为廖化是关羽的老部下,离开东吴,回到刘备阵营,让刘备既看到了他的忠心。

二是因为,刘备当时也刚刚经历了重大打击,迫切需要有人支持他的东征计划。

廖化战胜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才回到刘备身边,在他与刘备重逢的那一刻,刘备一定抑制不住内心悲喜交加的情绪。为了奖励廖化的忠心,刘备立刻封廖化为宜都郡太守。

在夷陵之战中,廖化还随刘备出征,可惜刘备大败于陆逊、孙权,不久就走到了生命尽头。廖化随败军回到蜀中,在诸葛亮北伐时,又担任了丞相参军。

马谡在街亭之败以前,就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后来颇具才能的杨仪也担任过丞相参军,这说明诸葛亮更多的时候是把廖化当成一个文职人员的,也说明廖化的才能还是可以被重用的。

并且,廖化有时也被任命为先锋,配合诸葛亮率领的主力部队协同作战,作为先锋,廖化败少胜多,也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

后诸葛亮时代廖化的经历

诸葛亮去世四年后,廖化率领军队攻打曹魏的营寨,在曹魏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廖化抓住敌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击败魏军,获得了胜利。

十年之后,廖化再一次追随姜维西征,配合姜维,抵御魏将郭淮的进攻,顺利迎接羌胡部落来降。又过了十年,廖化因为多次立功,升任右车骑将军,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时光走到了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姜维雄心不改,依旧带领着疲惫的军队从狄道北伐曹魏。

这个时候,人们对姜维连年北伐,劳而无功的行为已经有很多怨愤了,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不再支持姜维北伐。

廖化对蜀汉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不然他也不会在自己年老力衰的时候,还一次次跟随姜维北伐。

也许很多时候,他内心对姜维北伐的执着是有一份理解和体谅的。

毕竟,在衰弱的蜀汉晃晃悠悠走过很多年以后,就只剩下廖化是从先帝和诸葛丞相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了。对于那一代人的理想,似乎也只有廖化还记得了。

但是,年复一年、越来越衰老的廖化又能做什么呢?看着蜀汉走向灭亡,不然是他不能忍受的。

但因为心怀不甘,就要像姜维一样,执拗地坚持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虚幻梦想,就是廖化所乐见的吗?

廖化也越来越怀疑,自己支持姜维北伐,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这点可谓是最能体现廖化战略眼光的,到了最后时刻,廖化也忍不住批判姜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怎么能生存下去呢?

廖化深为蜀汉未来的命运担忧,也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偏偏赶上了这个时候。

身处乱世,能得享高寿,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廖化这时的心境,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他已经预感到,即便自己行将就木,也还是会有沦为亡国奴的那一天的。

不久,蜀汉就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战,已经七八十岁的廖化仍然自告奋勇地参加了蜀汉保卫战。

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两路人马,发动灭蜀之战。在这个局势危如累卵的时刻,姜维因为被后主刘禅猜忌,被阉人黄浩陷害,不得不躲到沓中,假借屯田避祸。

廖化在关键时刻,来到沓中,支援姜维。

在蜀汉的最后一战中,廖化几经辗转,与姜维和兵,一心要守住剑阁,却不想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与邓艾交战,不久便全军覆没。

诸葛瞻虽然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又一向被人们寄予厚望,但还是太年轻,难以服众,况且由于实战经验匮乏和自身成长环境造成的性格缺点,诸葛瞻也承担不起蜀汉难以挽回的残局。

在得到刘禅已经投降曹魏的消息后,廖化无奈跟随姜维诈降钟会,希望有机会重新兴复蜀汉基业,可惜计谋败露,姜维死在乱军之中,廖化在去洛阳的途中,因忧愤而死。

廖化的年龄问题

廖化因为长寿,被后人称为“蜀汉的活化石”,那么他到底活了多大年龄呢?

有人说,廖化最初是黄巾军中的一员,后来想要投奔关羽,但因为山贼身份,被关羽拒绝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廖化去世的时候,年龄应该在九十开外,但这只可能是一种民间传说。

史书中没有廖化确切年龄的记载,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中,早期的廖化被刻画成一个比马谡更年轻的小将形象,应该说这时符合历史真实的。

《三国志》中记载:廖化在诸葛瞻主政时期,想要和同是蜀汉老臣的宗预一同去拜访诸葛瞻。

宗预说:“我们年过七十,已经别无所求,又何必屈尊去拜见一个晚辈呢?”通过这句话来看,廖化这时应该七十多岁。

廖化当年投奔关羽时,是一个热血少年,到关羽失荆州,廖化从东吴逃回蜀汉时,应该三十岁左右,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廖化大约四十多岁。

又过了三十年,蜀汉亡国,这个时候,廖化的年龄应该还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

在三国时代,连年的战乱加上瘟疫和其他疾病,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廖化长时间在战场上厮杀,还能那么长寿,真算得上一个奇迹了。

然而,对于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早已经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廖化来说,在蜀汉被灭国的最后时刻死亡,也是一种幸运。

在目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英雄们一一离开这个世界,又看着他们的后代一一凋零之后,廖化心中的痛苦应该是无以言表的。

当年,他曾经亲身经历刘备创业之初的艰辛,又亲眼目睹刘备在白帝城的夕阳中,带着无限地遗憾离开人世。他见证过诸葛亮治理蜀地的辛劳与辉煌,也亲眼目睹了五丈原的如血残阳。

最终,也要眼睁睁看着他和当年的那些故人一起创造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蜀汉烟消云散。

在去洛阳的途中病逝,是上天对廖化这样的老臣最大的仁慈。死亡让他在另一世界里,回到了属于他的时代;死亡也让他免于承受作为亡国旧臣的屈辱。

如果生活还有希望,即使我们生而平凡,也要激情饱满地活下去;如果生活再也没有了希望,我们情愿轰轰烈烈地走向死亡!

0 阅读:58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