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因在新中国成立后离开了部队,从而与军衔失之交臂。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仅是程子华将军一人,因离开部队错失军衔,还有很多开国将军,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投入其他工作岗位,没有在军中任职,从而错失军衔。
第18兵团的参谋长陈漫远,在建国后的1955年,错失上将军衔。
陈漫远是广西蒙山人,在1927年,他就参加了革命,并且经历了百色起义,参与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红七军营级别的干部。
可以看得出:在革命早期,陈漫远的起点并不低,他跟随红七军转战桂,湘,粤,赣等省边界地区。在这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先后担任红军队伍中的团政委,师政委。
不过,在八年抗战时期,陈漫远任职344旅的参谋长,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没有再担任政工干部,都是任职军事干部。包括,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漫远任晋绥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参谋长,第18兵团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在新中国成立后,陈漫远协助张云逸治理广西,任职省副主席,省委副书记等要职,成为经济建设大军的骨干。
第19兵团的参谋长耿飚,是一位作战型的猛将。在建国以前,他基本上都是任职军事主官,如红一师的参谋长,八路军385旅的参谋长,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第二兵团的参谋长,协助杨得志将军共同投入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
华北战场上的第二兵团,又被称之为杨罗耿兵团。主要是因为该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还有参谋长耿飚,都是我军战争史上的名将,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任职都不低。
杨得志当了25年的大军区司令,在80年代任职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建国初期任职公安部长,授予大将军衔,60年代任职总参谋长,还是唯一一位任职副总理的开国大将。
虽然,耿飚同志在建国后投入外交事业,错失军衔。但他后来的任职可一点都不低,担任副总理,国防部长,是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两位兵团参谋长没有军衔外,还有三位兵团政委,也与军衔失之交臂。
第二兵团的政委王世泰,同时还是第四军的首任军长。
要知道,在全军没有改编之前,王世泰可是标准的军事干部,任职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司令员,是属于解放西北的主力战将。
假如,王世泰没有任职第二兵团的政委,他也是第四军的首任军长。按照这个级别,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少可以获得中将军衔。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王世泰离开了部队,加入建设大军,从而与军衔失之交臂。
第七兵团的政委谭启龙,是属于杰出的政工干部。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离开了部队,被调到地方主持工作,杰出的工作能力,让他先后任职山东,浙江,青海,四川的省委书记。谭启龙能够多次被委以重任,这也说明他的能力强,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第八兵团的政委袁仲贤,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离开了部队,投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中国驻印度首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