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话,可一点都不假。所以作为一个厨师,能做好拿手的菜肴,让品尝自己菜肴的人都说满意,应该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对厨师长程汝明来说,得到毛主席的夸张和认可,就是他最大的成就,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厨师。
程汝明,出生于山东农民家庭,在天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事餐饮行业。由于他精通多种西餐,1950年成为一名铁路员工后,被派到中南海为外宾提供高级西餐服务。
后来,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被调往毛主席的专列上,成为了毛主席的厨师。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程汝明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每顿饭后都要销毁菜单,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项规定是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窃取领导人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分析领导人的健康状况来选择恰当的时机对中国进行干扰。
对于程汝明来说,保守住这个秘密至关重要。他严守纪律,从不和他人交流,以免泄露重要信息。这种行为让人们以为他摆架子,实际上是他必须为了国家安全和主席的身体健康而做出的选择。
特制美食
毛主席虽然不挑食,但对大葱并不偏爱。而与众不同的程汝明正是喜欢大葱这道菜,他希望能与主席分享大葱的美味。
最初,毛主席并不喜欢吃大葱,但程汝明坚持尝试做了一道葱花饼,让主席终于尝到了大葱的美味。主席吃完后,连连称赞“再给我一个”。从此以后,毛主席渐渐喜欢上了葱花饼。
然而,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的来临,全国人民陷入经济困境,毛主席决定与人民一起吃苦。这期间,程汝明注意到很多人由于缺少营养而患上了浮肿病,毛主席也不例外。为了改善饮食,程汝明偷偷制作了猪油,并将其添加到葱花饼中,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小肉丁。
最初,毛主席对葱花饼的变化并没有察觉,只以为程汝明的手艺越来越好,称赞他的烹饪技术。然而,这一切最终败露了,毛主席对此进行了批评,并要求程汝明停止制作葱花饼。
毛主席喜欢吃鱼,尤其是武昌鱼。程汝明幸运地发现了主席对武昌鱼的喜好,于是在主席的餐桌上经常烹饪这道菜品。
程汝明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毛主席的词中有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实际上是根据一句古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进行改编的。这句词的出处和程汝明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1956年,毛主席在专列上停留在长沙,那里专门提供了武昌鱼作为食材。然而,由于列车要马上出发,程汝明不得不将处理好的武昌鱼放进自制冰箱。
在午饭时间,当专列到达武汉时,程汝明拿出了武昌鱼,这使得长沙的武昌鱼成为了主席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毛主席觉得这道菜十分美味,甚至写下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词句。
主席的批评与信任
尽管程汝明做得很好,并专心照料主席的饮食需求,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犯错。有一次,他将一块毛肚放在了主席的菜品中,毛主席发现后对此进行了批评。
程汝明深感愧疚,并从此以后更加小心谨慎,以防止再次出现错误。尽管主席对程汝明有时进行了严苛的批评,但他也表达了对程汝明的信任和赞扬。
在程汝明的任期内,他为毛主席烹饪了许多有特色的菜品,例如酱鸭、醋熘肉丁等,这些都成为主席喜爱的菜肴。程汝明深知主席对北京菜的喜好,而且把菜品做得简单、清淡。
他将醃制鸭腿用麦粉炸香,再用砂锅煨熟,最后淋上酱油和糖制成的酱汁,味道鲜美。这个菜品之后就成为了程汝明的名菜之一,被命名为“程炖鸭”。
尽管程汝明作为主席的厨师,并且在食材有限的时期仍然能够烹饪出美味佳肴,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过多的赞扬和奖励。
他清楚,做为主席的厨师,他的职责就是将主席的饮食放在首位,确保主席的饮食安全和健康。他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工作,尽自己的能力为主席提供美味的饭菜。
总的来说,程汝明是一位值得尊敬和赞扬的厨师。他不仅保守了主席的秘密,还以自己的厨艺为主席提供了可口的菜品。他的坚守和奉献精神在厨师界和国家的餐饮文化中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