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来自二野的三位正国级,两大名将,分别是谁?

苏子讲史 2025-02-17 18:34:49

解放时期,兵强马壮的第四野战军,巅峰时期,兵员数量达到100万,位居四大野战军之首。如果用名将如云,来形容此时的第四野战军非常合适。更何况,野战军司令员林总,政委罗荣桓,皆是人民军队中最优秀的军政干部,这样的搭配,这样的组合,堪称完美。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铁马雄师,在新中国成立后,行政级别达到正国级的,只有一位,他就是司令员林总。

综合作战能力仅次于第四野战军的第三野战军,巅峰时期,总兵力也达到80万,可谓是兵强马壮。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老总,是属于一位全面型的开国将军,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或者外交,他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因此,被誉为是军中儒帅。

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还拥有当时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粟裕。这样一来,也使得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打了不少漂亮的经典之战。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上海等战役,都是第三野战军,在解放战场上创造的经典之战。

可以看得出: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与副司令员皆是人民军队中的翘楚。然而,在名将辈出的第三野战军,却没走出一位正国级的开国将军。

可能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野战军,综合人数,比不上第三野战军与第四野战军。但是,来自二野的将领个个勇猛好战,如王近山,杨勇,陈锡联,周希汉,陈再道,秦基伟,李成芳,杜义德,曾绍山等虎将都是来自二野,这样的阵容,一点都不逊色,另外三个野战军。

与此同时,第二野战军还出了两位正国级的开国将军。要知道,在开国将帅中,后来的行政级别达到正国级的,总共就六位,其中就有两位是来自第二野战军。

第一位是开国少将李德生。

第二位是开国少将刘华清。

虽然,这两位将军在1955年是获得了少将军衔,但他们后来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国防建设的骨干力量。特别是李德生,任职大军区司令员,总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等职。他的晋升速度,如同坐火箭一般。

虽然,刘华清是在90年代,成为正国级干部。但在此之前,他是现代海军领域的开拓者,我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为新中国的航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属于海军领域的骨干力量。

第二野战军还出了一位没有军衔的正国级干部。

他就是第二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邓政委,曾任职第二野战军的政治委员,与开国元帅刘伯承是搭档,由于两人在一起共事多年。所以第二野战军也被称之为刘邓大军。

如果邓政委在1955年也参加授衔仪式,毫无疑问,肯定是元帅军衔。但让人遗憾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邓政委没有在军中任职,而是投入国家的建设事业。

在80年代,邓政委成为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任职军委主席,提出精简整编,打造一支现代化作战部队。

在经济领域,邓政委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出的改革开放,让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第二野战军不仅出了三位正国级的领导人,同时还有两大名将。

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刘伯承,是人民军队中军事理论知识最丰富的一位。第二野战军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在解放战争初期,就连续取得三场战役的胜利,俘虏国军高级将领赵锡田。

在鲁西南战役中,第二野战军在刘伯承的指挥下,消灭敌军9个旅,与兄弟部队共同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打响战略反攻第一枪,参与淮海战役,消灭黄维兵团,解放大片地区,参与渡江战役,解放江浙,进军西南,屡建功勋,消灭蒋介石盘踞西南地区的残余势力。

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是开国大将中的佼佼者。他的军事才干,在开国十大大将中,仅次于粟裕,位居第二。

陈赓将军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是校长蒋介石最器重的学生之一。后来,陈赓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离开了蒋介石加入我党。在经过战火的洗礼,陈赓将军的战术指挥艺术愈发成熟干练。

要知道,在解放初期,由陈赓将军统领的陈谢兵团,挺进豫西,重创胡宗南军事集团,逐鹿中原,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三足鼎立,在中原地区相互依托,相互歼敌。

在战略追歼阶段,陈赓将军率领的第三兵团是跨区域作战最广的一支王牌部队,消灭敌军10万余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 阅读:108
苏子讲史

苏子讲史

苏子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