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二十级军功爵中,每一级都有什么待遇?

历史紫陌阁 2023-07-01 01:37:13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除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等大局观之类的作用之外,最为直接有效的作用就是提升了秦国的整体国力,经济和军事两大方面都的得到了发展和加强,而且还是不断提升增强,为此秦国自变法改革后国力日益增强,最终发展成为诸侯列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以强大武力兼并了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六大诸侯,成就大一统帝业。

可以说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其中制定的“军功爵位制度”更是关键所在,正因为不分贵贱,不论血缘,不问出身,凡立军功者便可授予爵位,赏赐宅地俸禄的一套完善全面的赏罚制度存在,才大大激励了秦军将士们对物质利益的巨大贪欲,从而鼓励士气,不断提升战力。加上小家庭制度的推广,为此秦国拥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和战力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统一了六国。

那么商鞅变法中军功爵制有什么特点和待遇呢?

首先是军功爵制的特点,上文中就有提到,最大且最关键的特点就是不论血缘,不分贵贱,不问出身,凡立军功的将士便可根据功劳授予、提升、赏赐相对应的爵位和田宅俸禄。即便是出自秦国王族宗室子弟也需要斩获军功才能获得爵位,而且贵族除了需要继承的嫡长子之外,其余庶子若未能立下军功便要从家族名册中除名,从此沦为庶民,这点也最大限度保证了军功爵制的公平公正。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商君书》

其次是军功爵的待遇,而获得军功爵位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获得第一级“公士”爵位只需要斩敌一人,并带回其首级以核实便可以获得。但要求的斩获敌军一人并不是普通士卒,而是指身披盔甲,手持利器,全副武装的披甲武士,谓之“甲士”也,比如军事家吴起精心挑选而再加以严格训练的武卒那种才行,因此最低一级的军功爵位也没有那么好获得。如果士卒自身军事素质不行,是很难斩杀一名敌军甲士的。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不过即便是最低一级的公士爵,其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可以获得荣耀,而这是拥有再多财富也不能拥有的。秦法规定,没有军功者,即便非常富有的商贾也没有任何可炫耀的地方。其次是田宅等物质的赏赐,获得公士爵后可获得上好田地一顷,上好宅地九亩,以及一名没有爵位在身的普通百姓做自己的庶子,无战闲时无偿为主人每月服役六天,若遇战事,则需要一同前往军中侍奉,如做饭,洗衣之类,时间不定。

“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无役事,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役事,随而养之军。”《商君书》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五十石的粮食俸禄,约现今六十一袋半(五十斤装),足够数口之家日常食用,军中伙食也比没有爵位的士卒好上一些。最后还有一些激励,解决将士们后顾之忧的待遇,获得军功爵后可以在有空缺情况下担任军中官吏或朝中行政官员;另外家人也可以受益,如果是奴隶或囚徒身份可以凭军功转为庶民和无罪开释;若不幸战死沙场,爵位可以传给子嗣或同族之人。

从军功爵的赏赐待遇来看,可见商鞅变法之完善全面,基本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当然赏赐的背后也相对应的处罚,若出现失职行为,会有降爵、夺爵、降职、贬谪、流放、罚役、刑处,极刑等处罚,比如怕死避战、临阵脱逃就会在众人围观之下处以黥刑和劓刑;两次战役中被评为末等就会被削爵。

秦国军功爵制中每一级的待遇

首先需要注意一点,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实行军功爵位制度之初并没有二十级,是没有关内侯(第十九级)和彻侯(也称列侯,二十级)这些爵位的,而是只有十七级。毕竟秦孝公当时也就是伯爵,连侯爵、公爵都不是,只是以公为号,只有周王这个级别才能分封侯级别的爵位,故而军功爵制最初并没有列侯之类以侯为名的爵位。

不然以商鞅的功绩是足以封侯的,而秦孝公也只能封其为君,一种类似侯爵的封君。再比如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也都是封君称号,赵国王族出身的赵胜为平原君,魏国王族魏无忌为信陵君,齐国王族田文为孟尝君,还有楚国黄歇为春申君。尽管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已经达到了封侯级别,但碍于诸侯君主名号,只能以封君代替。

在军功爵制颁布之初,大上造之良者为最高级别的十七级,简称为大良造。在第一次变法改革结束,商鞅率军击败魏国,建立军功就被秦孝公封为了最高级别的大良造爵位。后第二次变法改革结束,商鞅再次率军击败魏国后,由于爵位已经最高,秦孝公封其为商君,并赏赐十五座城邑为封地,地位待遇达到顶级。

其余十六级依次为大更 、右更、中更、左更、大庶长、正卿、客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其中我们听过且比较熟悉的有大良造,商鞅、公孙衍、白起都获得此爵;左更、庶长、客卿、大夫这几个,秦惠文王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将领大多都是这几个爵位,一般也只有达到五大夫爵位才能成为一军主将。

“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公士。爵自二级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战也。”《商君书》

五大夫爵之下,大夫爵之上一般为五百主,千夫长之类的中级将官,大夫爵位之下主要为军中较低一级的军官,如伍长、屯长,一般最高不会超过百将级别,也是主要战斗人员。在公士之下还有校、徒、操三级,属于军中后勤杂役人员的爵位,只有一级以上才属于正式战斗序列人员的爵位。

自秦惠文王首称秦王之后,秦国才开始有了侯爵,不过秦相张仪最后也只是到封君,为武信君。秦昭襄王即位后才正式有了侯爵,如应侯范雎,穰侯魏冉,后来秦庄襄王时期的文信侯吕不韦,秦王政时的长信侯嫪毐,秦始皇时的王氏父子,武成侯王翦和其子通武侯王贲,军功爵制也逐渐发展完善至二十级。

依次为彻侯(通侯,列侯)、关内侯(伦侯)、大庶长(原职爵一体,相当于丞相)、驷车庶长(原掌管军事,王族事务)、大上造(原大良造)、少上造(少良造)、右更(原职一体)、中更、左更、右庶长(原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非王族大臣领政)、五大夫(大夫之尊)、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爵位越高,得到的赏赐和待遇也越高,五大夫爵以下,每提升一级能多一顷地、一处标准宅地、以及一名庶子。达到四级不更爵可以免除服役,不更爵之下除相应赏赐之外,地位仅略高于没有爵位的普通庶民,依然需要轮流服役。不过有爵位者在军中伙食也不同,三级簪袅爵就可以享用精米,还配有酱和菜羹,爵位越高,伙食也越好。

五大夫爵位之上的赏赐和待遇会有一定提升,会有相对应爵位等级的衣食租税户数,也可以养士,创建府邸,招募家臣、武士,毕竟这已经属于高级爵位,军中也是主将级别。不过只有达到十九级关内侯和二十级彻侯才能拥有食邑和封地,从爵位侯名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十八级大庶长爵及以下还是属于军吏或官吏,当然高级爵位的田地、仆人要更多一些,宅地等级也更高更好。地位之尊贵还是当属关内侯和顶级彻侯,其中关内侯相对稍多一些,而彻侯可谓屈指可数,秦国能得此爵者只有寥寥数人。

结语:

虽然商鞅变法中制定的军功爵制大大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但大多数士卒即便打了一辈子仗也只能获得低级爵位。因为战役最后即便获胜,也不是所有幸存下的将士都能获得、提升爵位,而且甚至还会面临处罚。

原因是战争有伤亡,一伍中有一人战死或逃跑,其余四人就要受罚,想要获得爵位就需要斩获敌军两名,战死越多,免罪条件也会类推。将官级别每逢战役若未斩获敌军首级还会被处以极刑,升至高级爵位的难度可想而知,能获得五大夫爵、左庶长爵以上者已经属于军中翘楚,其才能足以胜任一军主将。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0 阅读:1488
评论列表
  • 2023-07-02 17:16

    17级驷车庶长,18级大庶长。大良造和左庶长是没变法前的爵位16级,15级

历史紫陌阁

简介:华夏五千年,四夷十万载。看历史百态,观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