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爱吃的一道菜,为了让穷人吃得起,最终成了卤煮火烧

白某观文史 2020-12-22 22:31:49

卤煮火烧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受到当地人民群众与国内外广大游客的普遍喜爱。

这一小吃最早起源于光绪年间,由传统的清朝宫廷菜传至民间,历经民间厨师改良后,逐渐成为如今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卤煮火烧。

这种小吃口味咸鲜,以猪下水为主要原材料,加以其他辅料提味,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除了口味优良外,卤煮火烧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人体膳食均衡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这里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风貌,其中就包括诸多北京地区的特色食物,例如北京烤鸭、驴打滚、豆汁等。

而卤煮火烧也是其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一。

卤煮火烧最早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北京城南的南横街,由宫廷特有的“苏造肉”发展而来。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次在南方进行微服私访时,暂住在大臣陈元龙家中。陈元龙家中有一名叫做张东官的厨师,这名厨师厨艺高超,所做菜肴的口味与摆盘形式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

在微服私访结束后,乾隆就将张东官带回了北京宫中,让他在御膳房任职,专门为乾隆烹饪菜肴。

张东官不仅拥有高超的厨艺,也非常聪敏,善于揣摩乾隆帝的心思。

他知道乾隆帝爱吃厚味的食物,就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卤煮火烧的前身——“苏造肉”。

这道菜主料是五花肉,辅之以丁香、官桂、甘草、砂仁、肉桂等香料烹制而成。

这道菜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中使用的香料会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进行份量方面的细微调整。

用这种方法配制成的香料熬制的汤就被叫做苏造汤,其中的五花肉就是苏造肉。

苏造肉传到民间后,也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

虽然苏造肉被广大百姓所喜爱,但是其使用的原料五花肉价格昂贵,寻常百姓根本负担不起,因此,苏造肉往往只作为达官贵人餐桌上的佳肴出现。

而改变这种局面,创造出最早的卤煮火烧的人就是“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

为了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以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苏造肉的美味,陈兆恩决定用廉价的猪头肉取代五花肉,同时加入了更为廉价的猪下水(包括猪大肠、猪肺和猪肚)进行煮制。

这种烹饪方式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美味佳肴,这给了陈兆恩更多的鼓舞和信心。

他积极倡导主张加入火烧一起卤煮,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卤煮火烧就这样孕育而生了,并从诞生之时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0 阅读:2

白某观文史

简介: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