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享乐,建了天宫一般的颐和园,到了民国,沦为筹款工具

白某观文史 2020-12-23 21:26:50

要讲颐和园,就不得不说一下其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了,比如“宫女的传说”。

据说十分孝顺的乾隆为母办寿,集人力物力财力在翁山建了一座延寿寺,为了能够让母亲游览时更舒服,又在昆明湖与万寿山的交界处建立了长廊。

由于乾隆的母亲格外喜爱民间轶事,就让宫女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为了方便记住这些故事,就在走廊的梁木上画上了彩画,这就是颐和园长廊彩画的由来。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享乐,用公款修葺了颐和园,由于要把颐和园修建得更像天上,按照布局把佛香阁当作天宫、昆明湖比作天河。

与天河相连的便是牛郎,织女了。于是在昆明湖旁边放置一座铜牛,寓意牛郎;织女亭建在了石舫旁边。

自此,铜牛日日夜夜看着“女”,却不能在一起。 在一年的七夕节,铜牛突然动了起来,游向织女湖。

慈禧太后知道了,为了阻止铜牛跑,就下令用链子固定住铜牛——这就是著名的铜牛传说。

过去,皇家园林是皇家形象以及皇室兴衰的象征,大多数都是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现如今,历经朝代的更替以及诸多变故,存下来的只有一少部分了。

颐和园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园林,其珍稀程度可见,美丽景色说不尽,布局格式凝聚了无数人民的心血,是真正的“天上人间”。

颐和园是中国的文化古迹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其内的园林植物与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建筑物极具特色,富有观赏、研究价值。

其内的建筑,植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在哪个季节、哪个时辰去观赏,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惊喜。

颐和园内的收藏众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在社会日渐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喜欢去颐和园内旅游,放松心情,感受美丽静谧的时光。

古建筑是对历史文化最真实的诠释、是对过去,未来发展的一种参考,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作为中国现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不仅有令人醉心的景色,也能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山与水、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精巧。

颐和园的选址遵循古典园林的传统,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离北京市区差不多十五公里,面积广、规模大,共占地二百九十公顷,依山傍水,紧邻圆明园。

颐和园最早是金元年间建立的金山行宫,之后它有过许多称呼,元代时曾称呼为瓮山泊,明代时又有西湖的美誉之称。

之前曾在这里创立了圆静寺,清朝时把湖东岸作为岸堤建成了湖泊,更名万寿山、昆明湖,在其荒废后改建大报恩灵寿寺,装饰康桥水榭,取名清漪园。

清漪园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神话的精思巧妙,在昆明湖以及西侧两湖内造了三个美丽小屿:分别是北海南门外的团城岛、昆明湖东南侧的南湖岛和颐和园西南湖的藻鉴堂岛。

清朝道光年后,因为国力衰微,经济不发达,三岛被撤除,逐渐被荒废。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时用大火烧毁了大报恩灵寿寺。

光绪十二年,清廷重建大报恩灵寿寺,在原址建立了排云殿和德辉殿。

宣统三年溥仪退位,颐和园由内务府管理。

民国三年,颐和园启动售票筹款的模式来补贴清室财政。

0 阅读:4

白某观文史

简介: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