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一生英明,最终落个饮鸠而亡的下场,只因做错了三件事

白某观文史 2021-01-02 21:14:03

前238年,秦王政已满二十二岁。按秦制,皇帝要在这个年龄行加冕礼亲临朝政,而此时的吕不韦在秦国执政已长达12年之久,可谓根基深厚。

对秦王政来说,要想真正达到亲政,必须打击以太后为后盾的吕氏集团势力。秦王政感到吕不韦位高权重,实难下手,他要找到一个充足的理由才能剥夺吕不韦的权力,恰在此时,吕不韦向赵姬进献的大阴人嫪毐淫乱后宫的丑事被揭发。

秦王政审问后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就径直去故都雍城蕲年宫举行加冕仪式了。谁知,嫪毐趁秦王政离开宫廷之际,矫王御玺,发动暴乱。秦王政闻知消息,立即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一举平息了暴乱势力。

嫪毐暴乱,作为推荐人的吕不韦自然逃不了干系。秦王政欲诛杀吕不韦,但鉴于他功勋卓著,加上宾客为之说情,不忍对其痛下毒手,只是将其免相完事,仍保留其文信侯爵位,逐其到封地洛阳,以终天年。

吕不韦回封地后余威尚在,拜请他的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自然为秦王政所不容,于是秦王政就下了一道责问吕不韦的诏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万户侯。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其实无异于最后通牒,表明秦王政已对吕不韦恩断义绝。吕不韦深知徙蜀后不能幸免一难,乃饮鸩而死。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工心计、巧谋划、有魄力、有胆略。吕不韦的政治投机固然有为一己私利计议的一面,但他的作为客观上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促进了秦王室的稳定、社会矛盾的缓和与秦国经济的恢复,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之公利。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一书,既是秦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对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贡献。吕不韦虽贵为人臣,权倾朝野,但却无半点贪图享乐之意,其雄才大略与治国才能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因而从政治角度来说,吕不韦不失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但吕不韦所犯的错误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是:其一,他主持编写《吕氏春秋》一书原本想为秦王政提供一套治国方略,然而他倡导的仁政思想在奉行法家路线的秦国根本行不通。

吕不韦没意识到,他亲手培植的接班人秦王政是一个残忍无道的暴君,秦王政力图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与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再说,《吕氏春秋》的治国设想难免过于“乌托邦”化,受时代因素制约,具有不可操作性。于是,这部书的实施计划也就伴随着吕不韦政治生命的夭折而终成泡影。

其二,吕不韦未处理好与秦王政之母赵姬的关系,以致做出了许多致命蠢事。吕不韦非但私通赵姬,还为了避祸,以欺诈方式把无才德的大淫棍嫪毐推上政治舞台,造成宫廷淫乱并与赵姬生下二子, 这不仅让秦王政处境难堪尴尬,实际上也成为对秦王政皇权的一种威胁与挑战。

这种引狼入室之举既扰乱了秦国的政治稳定,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其三,秦王政下诏将吕不韦贬谪后,吕不韦仍与诸侯宾客往来频繁,犯下了政治忌讳。这实在令秦王政无法容忍。

综观上述,吕不韦作为一名由经商走上经国之道的历史人物,尽管有其个人与阶级的局限性,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全面论的观点而论,他对秦国的发展与统一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毕竟是主要的,对他的功绩应该给予适当肯定。

0 阅读:2

白某观文史

简介: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文史记录者,尊重文化,敬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