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山海经》有记载:先冀州后雍州

韬滔谈易 2025-01-01 22:03:25

都说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么,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何而来的呢?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就是从黄帝写起的,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黄帝与蚩尤之战。

黄帝与蚩尤之战在《山海经》中也有讲述,其中比较系统的记载就在第十七卷的《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若将《大荒北经》的文献记载与《五帝本纪》稍作对比,就能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就黄帝与蚩尤之战而论,首先一个问题是战争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按照司马迁的《五帝本纪》,战争的地点在涿鹿,然而《大荒北经》的记载却是在冀州,究竟谁对谁错?由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远远早于《史记》,我们更愿意相信《山海经》的记载。

第二个问题是战争的起因。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司马迁的说法看起来也有道理,问题是诸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们不妨读一读《海内经》其中一段文字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这里的“侯”普遍作箭靶解释,发明者就是炎帝的曾孙殳。表面看来,作为箭靶的“侯”以与诸侯没有任何联系,问题是,殳制作箭靶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在《海内经》,再看这段文字记载:“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通过对比这两则文献就不难看出,殳所发明的箭靶“侯”就是专门供“羿”使用的,这里的“羿”就是擅长射箭的人。说到“羿”,人们就很容易想到后羿,后羿的“后”应作“後”,就是掌权的意思。确切地说,后羿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专门管理射箭的官员。如果将弓箭队看作是专门的军队,后羿就是军队的领导机构。

“侯”最初的含义是箭靶,然而它是用来训练军队的,部落一旦有了专门的军队,就称为诸侯。诸侯的出现大概就是这样,作为箭靶的“侯”因此而成为爵位的名称。因此,最早的诸侯也是在帝俊之后才会出现。《山海经》的帝俊其实就是其他古籍中的帝喾,若要详细了解,请看相关文章《山海经中的帝俊究竟是人还是神?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

按照《大荒北经》的记载,黄帝与蚩尤之战的起因是“蚩尤作兵伐黄帝”,也就是说,是蚩尤首先发动战争的。蚩尤为什么要挑起战争?原因是:“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

也许有人问,这算得上什么理由呢?那是因为对系昆之山以及共工之台缺乏基本的了解。

什么是系昆之山?从字义上理解,“系”字就是捆绑的意思。从早期的字形结构来看,“昆”就像是众人在阳光下劳动。从字义上理解,“系昆之山”就是把人都捆绑在一起,堆积成山。当然,这样理解显得很别扭,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口聚集的地方。

所谓的系昆之山,其实就是众人聚集的地方,而不是某一座高山,恐怕大家想不到吧!某个地方人口拥挤时,人们常常以“人山人海”来形容,其含义大概就是来源于系昆之山。系昆之山往往又简化成昆山,江苏省有个地方叫昆山市,如果要在这个地方找出一座高山,恐怕永远找不能。在昆山市南边不远处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古城遗迹:良渚古城。良渚古城就是传说中的昆仑之墟,在古籍中称作昆山,以出产精美玉器而闻名天下,而且有唐诗为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弄清楚系昆之山的含义,共工之台也就不难理解了。所谓的共工之台,其实就是共工氏创建的商品交易平台。为什么叫共工之台?因为这个市场就是共工氏管理的。冀州的共工之台由于人口众多,在上古时期就成了天下的商贸中心,毕竟人多才有市场呀!

作为上古时期天下的商贸中心,冀州的共工之台汇聚了来自天下各地的财富,必然招致各方势力的觊觎,蚩尤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就是上古时期的兵匪,盘踞在共工之台的周围,专门抢劫路过的商客。为了达到最佳恐吓效果,他们在抢劫时,往往将队伍中相貌丑陋、面目狰狞的人推到队伍前面。长相丑陋的人也许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人们的意识中,蚩尤就是丑陋、愚蠢的意思。

蚩尤为何作兵伐黄帝?这里的“兵”在上古时期就是一种全新的职业,相当于后来的匪。蚩尤作为上古时期的兵匪,依靠抢劫别人的财产维持生活,才不管路过这里的人是不是黄帝。长期以来,人们对蚩尤的抢劫行为毫无办法,直到黄帝的出现才改变这种局面。

也许因为早已听闻冀州的郊野有人拦路抢劫,黄帝前往共工之台交换货物时作出周密的部署,因此成功挫败蚩尤的抢劫行为。黄帝挫败蚩尤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共工之台的主人便与黄帝展开合作,希望能够借助黄帝的力量铲除蚩尤。当然,黄帝也深受蚩尤的困扰,同样也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来铲除蚩尤。出于共同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黄帝令应龙攻打冀州之野的事情。传说中黄帝与炎帝联合起来征讨蚩尤,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共工之台的主人,也就是传说中的炎帝本想通过联合黄帝剿灭蚩尤,同时削弱黄帝的实力。然而在围剿蚩尤的行动中,应龙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在冀州站稳脚跟,而且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在炎帝看来,应龙已经对自己的霸主地位造成挑战,与黄帝的关系由当初的合作变成了对抗。

为了将应龙从冀州挤走,炎帝可能采用了多种手段,比如断绝物资供应等等,于是便有了应龙畜水。

应龙为何要畜水?人们普遍以为应龙通过畜水来淹没蚩尤的大军。然而,应龙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并不具备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神通。况且蚩尤是散落在冀州荒野的兵匪,应龙如果能够找到蚩尤窝藏的地点,直接可以将他们剿灭,根本不必通过畜水来消灭蚩尤。

大家是否想过,在马车出现前的上古时代,商品货物是如何长途运输呢?如果对良渚古城遗址稍有了解,就知道应龙为何要畜水。与其他古城遗址相比,良渚古城的布局很具特色,城门基本上都是建在水道上,九座城门竟然有八座水门。众多的水道纵横交错穿梭其间,显然是充分利用水道来运输货物。

冀州的共工之台与良渚古城都是共工氏修建,在布局方面会有相似之处,也有与大江大河相连的水道,不然的话何以成为天下的商贸中心?人工开凿的水道并不宽阔,在水道上放置一些障碍物,水上的交通运输就瘫痪了。因此应龙畜水就是在水道上设下关卡、适当收取少量过路费。在炎帝断绝物资供应后,应龙这些人要想在冀州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自谋出路,只好对过往的船只收取过路费。

应龙畜水肯定会对冀州的共工之台造成巨大影响,炎帝怎么善罢甘休?经过一番较量,黄帝最终成为共工之台的新主人,就连炎帝的妻子也投靠了黄帝,请看《海内经》的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上述这段文献中的赤水就是黄河,《大荒北经》中叔均的一句话可以印证:“后置之赤水之北。”炎帝之妻为赤水之子,说明她在黄河流域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毕竟黄河南边的共工之台是当时的贸易中心,能够接触到来自各地的商客。请注意其中的祝融,大家是否感到熟悉呢?在众多的古籍文献中,祝融是黄帝的后代,在《山海经》的记载中,祝融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大荒西经》就这样记述:“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稍加对比就能发现,祝融既是黄帝的后代,同时也是炎帝之妻的后代,这就说明炎帝之妻在后来嫁给了黄帝,黄帝最终成为冀州共工之台的主人。有了冀州的共工之台作依托,黄帝便继续扩张,发展自己的势力,请看《海内经》的记载:“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耳谨首,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肠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结合《海内经》和《大荒西经》的文献记载便能看出,炎帝名为雷祖,雷祖嫁给黄帝后生下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就是说昌意长大后成家立业、向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到了若水后为了巩固自身的势力,与当地的淖子阿女进行政治联姻,生下一个儿子叫颛顼。至于另外一个儿子韩流,应是在冀州共工之台时所娶的女子所孕,只是到了若水后才出生。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韩流身体外貌的描述是政治谣言,目的是故意丑化政敌。昌意到若水发展势力时,从冀州带走一部分人,这就形成了两股势力,他从冀州来的人属于赤水派,韩流是代表,而当地人则组成若水派,颛顼为代表。为了争夺更多生存资源,若水派的人希望将来由淖子阿女生下的儿子颛顼作主,于是对赤水派的韩流进行人身攻击,将他污蔑成为猪一样的怪物:小脑袋、小耳朵、像猪一样的嘴脸……

若水是什么地方呢?《大荒东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以上这段文字中的甘水其实就是《海内经》中的若水,那么甘水又是什么地方呢?不知大家是否读过《尚书·甘誓》?夏启与有扈氏大战的地方就是甘之野,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关中盆地,甘水、若水在黄河上游,很可能是泾河,甘渊便是黄河上游众多支流交汇处,大概是潼关以东这段峡谷。

最后总结,为什么说冀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呢?从《山海经》的文献记载来看,黄帝发展势力首先是从冀州开始的,然后向若水方向发展,而且采用的手段都十分相似,那就是通过政治联姻。冀州本来是炎帝的势力范围,炎帝之妻称为赤水之子,就是说她在赤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黄帝娶到了她,于是成为冀州的主人。为了向若水扩展势力,黄帝的儿子昌意娶了淖子阿女,于是收编了若水的势力。

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赤水和若水、甘水是上古时期不同区域的人对黄河的称呼,黄河中游的人称之为赤水,黄河上游的人称之为若水。黄帝统一华夏就是先从黄河中游的冀州开始,沿着黄河上游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势力范围:雍州。

因共工氏作乱,应龙、女魃在与共工氏作战中不幸陨落,共工氏沿黄河上游一路追杀,颛顼退至石峁绝地反击取得胜利,他的子孙率领北方联军追杀共工氏,一直追到达南方楚地江汉流域,先后将徐州、荆州纳入华夏版图。楚人就将颛顼视为自己的先祖,屈原的《离骚》一开始便这样写:“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成九个州,扬州便他的势力范围。

0 阅读:19
韬滔谈易

韬滔谈易

从《易经》中探讨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