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拼命买房?

小毛楼视角 2024-04-03 07:04:58

2022年第一季度马上结束,在接下来的第二季度里,不出所料的话,大家都会亲眼目睹昆明房价是如何逐步量价回暖的。

但无论房价如何回暖或上涨,总有人能抓住机遇踏准节奏享受红利;也总有人选择事不关己或自欺欺人。而自欺欺人的,他们一般都是从脆弱的心灵上就对高房价口诛笔伐,并告诉身边的所有人,房价已经高到云霄了,再涨就要崩盘了。

这类人,只要在网络媒体上看到谁说房价要跌,就会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并奉为此生唯一不变的信仰。

这种劣质思维背后的惨痛代价就是:用自己一生的错误行动,甚至付出几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来验证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是多么的幼稚与无知。

我只想说都是成年人了,该买就买,该停就停;只是唯实不唯心、顺势而为,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今天不写房价趋势,也不聊枯燥乏味的避坑指南,掏心窝子给大家深度解剖下,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富有了,但还在拼命买房?

1

无房就是底层

相信关注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贫苦出生的农村娃。每次逢年过节回家之时,村间邻舍的同龄小伙伴,甚至大我一轮的都喜欢来找我喝酒闲聊,去年春节回家也不例外。

而在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或创业、事业单位公务员,白领之类的。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大我十多岁的大哥。

2008年他重点大学毕业后,在昆明手捧较为稳定的“铁饭碗”,从此开始他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是我们全村的希望与骄傲,是身带光环能光宗耀祖的角。

众所周知,2008年~2009年我国正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房改大战,昆明也是如此。当时他手上本来就有不少的奖学金,加上工作单位的买房福利,就萌生了买房的想法。

可是在家人的再三劝阻之下,加上自身也对房地产没有任何概念,身边的同事也没有买房的,自认为早已出人头地。于是就听信了当时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毒鸡汤:我国年轻人思维太过于死板和腐朽,世界很大、应该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在努力工作攒钱买房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于是,他就愉快地决定:活在当下,享受好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错误思想的主导下,他每天从不迟到早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期间他也存了不少钱,但也都花出去了;世界也确实挺大,身边的亲朋好友他也对比了很多,觉得自身社会阶层很高,不可能会被社会按在墙上蹂躏摩擦。

一来二去多年已过,他也结婚生子了,他就发现自己辛苦努力工作了这样多年,好像什么都没有留存下来,反而年纪已经快到了不再适合全力以赴的年龄。

于是从2016年起,他固执已见的思维终于开始幡然醒悟,时不时就会找我聊聊天,询问昆明的房价行情,但依旧举棋不定。

而在16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这几个月里,随着局部去库存和房改政策接近尾声,整个楼市行情进入暂时的下滑期,他又有幸见证房价下跌的事实,更再次坚信认为:房价已到最高点了,说不一定还要跌。

直到18年房价在经历短暂下滑期后,突然又开始暴涨之时,他才彻底被现实打醒。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福祸兮,这世间诸事总有不随人愿之处,在他下定决心要买房之时,家里老人身体突发状况,让他瞬间掏空了这些年的所有积蓄。

自此开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已和买房彻底无缘,此生想要跟上社会步伐,想要翻身又谈何容易?

去年回家过年再聚之时,他酒后向我感慨万千道:本来拿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却依旧很迷茫、很无奈。在午夜时分常常睁着眼睛,想办法和那股愧疚感和现实作对;每次看见父母媳妇和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没遵守当时的诺言,没能让他们幸福起来。

如今房价翻了多少、涨了2倍,此刻的他,只能在高房价前举步维艰望尘莫及。每当他回想起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光景,都觉得自己很苦很累,什么都没有做错过,唯独买房这事。

他告诉我,现在开始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想办法积累上进,赶上社会发展进程,逃离社会底层,不想再被现实蹂躏。

当时我不知如何安慰他好,只说了:我们一个普通工薪阶层,这辈子想要靠自身的财富积累能力,和匠人精神的勤奋节俭来实现翻身,无论再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当时已买房的,享受过房产红利的朋友。

换言之、在过去,我们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阶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职业和工作。现在不一样了,房子成了重头戏,准确一点来说:房子、财富、事业,偶尔搭配下职业和学历,组成了一个人的阶层属性。

一个残酷扎心的现实就是:只要是工作生活在城市里,没房子、生活将会处于长久的困局之中;没房就是底层,连睡觉和呼吸都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所以、不要犯,不懂得基本经济运行和社会生存规则的错误意识,更不要拿自身仅有的钢镚和单一的财富积累能力,来与社会大趋势对抗,要懂得敬畏与顺势而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残酷现实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抛弃。

2

阶层的羁绊

对于一个有进取之心,能正确认识社会价值观的人来说,在解决好生存问题、跳出社会底层之后,自己都不会画地为牢,追求反而会越来越高。

他们都会向更高的阶层眺望,开始不断利用自身现有条件和能力,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财富积累。

在日积月累不断的折腾下,从原有的阶层再次逃离破限,彻彻底底成为大家口中的中产。

达到这个阶层的人,一般都已是不惑之年,他们除了研究如何活得更体面与追求富裕阶层外,就开始为下一代谋福祉。

在我所触及的圈层领域里,就有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大多都是事业有成的老板、身家几百万、千万以上的投资客、也有身处高官要职之人,这些人都是手握多套房产,口袋里随时掏出一堆钢镚之人。

他们不仅自己名下车房无数,就连家眷亲人名下也都早已限购限贷,更有甚者已把往后几代人的金钥匙都准备好。

时至去年我们一起达成共识,提出“共同富裕”的方针后,无数中产和富裕阶层的同志更加亢奋。因为这个表面看似是穷人和富人之间实现双赢的攻略,实则是免费送给中产和富裕阶层的饭后甜点。

因为中产和富裕阶层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形式下,无论是嗅觉敏锐度还是财力物力都远超底层。在绝对的实力和财力双向碾压之下,任何技巧都会如同虚设,天才也有可能沦为笑话。

到最后,看似本是共赢的机会,结果却沦为中产和富裕阶层再赢一次的利剑。像极了我们每次都说要保护刚需,同时出台诸多利好政策,可惜每次这些利好都沦为他人的垫脚石。

很多时候,在这个看似平等却又不平等的现实社会中,早已注定强者永远都是被社会大众所拥护的,弱者真的很难逆天改命。除非,天赋异禀、觉悟之高,同时还愿意付出诸多行动,不然只会一代输,代代输。

请别抱怨上苍和社会不公,我们都没有输给任何人,可能只是当初一句很流行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让我们起步打滑而已。

所以,人这一辈子,圈层和阶层真的很重要,能决定你生命和认知的高度与宽度。唯有放下功利之心,低头努力扭转局势,改变思维、提高认知跳出原本阶层,才会感知更多,得到更多,其它纯属扯淡!

当然,破圈并非易事,前提是:你需要在做好朝九晚五的劳保工作时,学会掌握如何最大化享受到社会红利,比如每轮的房价上涨、每一次的社会红利等,若单靠一项之技,那又谈何容易?

3

生命的意义

自我开始写房产号至今,被多个粉友当猴耍过,质疑过;也被不少同行贴上耻辱柱的标签,直指爹娘口吐芬芳过;当然,后台私信致谢、打电话感激,找我约茶的粉友更多,整体来说还是温暖更多。

与此同时,我在无数个深夜里写作时分,曾质问过内心深处的自己,为何卖房?

为何明知自己写作水准低下、前言不搭后语、错字连篇;可偏偏凌晨3点还在坚持写枯燥乏味的避坑指南?身为29岁的中年油腻大叔,究竟是妞不好泡,还是酒不好喝?

从19年第四季度至今,做付费咨询也两年多了。为何加上微信知晓情况后,对于囊中羞涩、情况特殊的朋友总是心生怜悯,不但退还咨询费,还免费送上砍价攻略;为何陪粉友看房时,粉友自己都心满意足要交定金了,我又横加阻拦,强行拉出售楼部?

难道单是为解决温饱或生存,所以要赶紧搞点业绩和提成,或是赚点粉丝的流量、割点韭菜,还是找点成就感;还是出于喜爱写作文的癖好,又或是想通过如此方式来证明或告知大家自己是多么的厉害,还是已到马总不喜欢钱的至高境界?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我和诸多粉友请教讨论过:我们都生如喽蚁,社会又如此内卷和固化,人性又如此贪婪丑陋难以满足;那当我们完成从生存阶段到阶层跨越之后,在自身饿不死、家庭风险可控之时,那接下来的意义是什么?

目前,我听过三观最正的最佳回答是:有时生活太单调,需要太多的色彩与温暖。当自身物质基础和精神深度,都开始富有之时,就会开始追求有意义和有灵魂的事物;就会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做些有意义的美好事物,不求回报多与少,但求问心无愧。

正所谓,有早知就无乞衣,很多人需要亲自撞下板才会知道痛;也只有当社会阶层达到一定层级,缸中有米、温饱能足,又心无大志之时;大多数人才会开始关心事物的真相,也只有如我这等吃饱撑伤之人,才会对人生意义产生执念。

不过谈论这个话题之时,大多数人终究是可悲的。因为太多的人,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有限热情,最后都消耗在挣扎与生存上。就算懂得再多的道理,知晓再多的阶层晋升通道或方法,当落到实处之时,则需要忍受刮骨疗伤之痛。

光是这一点,就已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也导致他们被阶层之门狠狠拒之于门外;久而久之,在社会负担的不断释重之下,他们也曾再次鼓足勇气,想要再次尝试跨越之时,现实却早已让他们望尘莫及。

加上、上一辈守旧的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让诸多后补的奔跑者们,永远只能不分年龄的全速奔跑在生存与脱离底层的赛道上;只能以此来对抗阶层跨越、通胀和房价上涨,又何来的幸福感?最后的命运就只能是:长期逗留在底层,并很不情愿地接受着来自上层、下层社会的歧视与凌辱。

在国内,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一套房子决定一个阶层,甚至几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同时还牵绊着一个人、一代人,几个人、几代人的幸福美满生活。

此时此刻,我想阿拉斯加的鳕鱼,不知已跃出过水面多少次,我同村的大哥又体会过几次?

真可谓,这条鳕鱼又看过多少次,这些可笑可叹的人间故事!

这篇文章看似人云亦云、飘忽不定,但措辞简单直白易懂;如果能让大家有所感悟,我深感荣幸之至,若恰巧触及之痛,那说明你很需反思了。

最后、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请别忘记右下角点赞和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

此文完!

原创作者:毛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毛小伙侃房

0 阅读:0

小毛楼视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