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对心血管有利还是有害?

元昊看健康 2025-01-31 03:17:19

晚餐时,满桌川菜飘香,红彤彤的辣子鸡丁格外惹眼。小李看着患心脏病的父亲夹起一大筷子辣椒,心一紧,赶忙劝道:“爸,您有心脏病,少吃点辣,对心脏不好。”

李父却头也不抬,边吃边说:“我吃辣几十年了,能有啥问题?别瞎操心!”

小李急了,拿出手机:“网上都说吃辣加重心脏负担,您别不当回事!”

李父把筷子一放,有些生气:“网上的话能信?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瞬间紧张。相信不少人也有类似困惑,吃辣到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好是坏?下面,就一起探寻其中的奥秘。

辣椒中的 “秘密武器” 与心血管的奇妙联系

辣椒,之所以能让我们的味蕾感受到刺激,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辣椒素。这辣椒素可不简单,它与心血管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个比方,心血管系统就像我们身体里的 “交通网络”,血管则是一条条 “道路”,而辣椒素就像是这个 “交通网络” 的 “调节员”。

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的大卫・朱利叶斯。TRPV1 不仅分布在神经系统中,在心脏、血管等非神经元组织和器官中也有表达。当辣椒素激活内皮细胞的 TRPV1 时,就像给血管这个 “道路” 发出了舒张的指令,让血管变得更通畅。同时,它还能促进一氧化氮(NO)的产生,NO 可是血管舒张的 “小帮手”,能让血压降下来。而且,TRPV1 的激活还会增加细胞内钙水平,促进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维持血管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吃辣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联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不少研究都聚焦在吃辣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系上。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就像一个 “大侦探”,把来自美国、中国、意大利和伊朗的相关研究都找了出来。这些研究涉及总共 564748 名成年人,经过长达 9.7 年的随访发现,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了 12%,而且心脏病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这就好比给心血管健康上了一把 “安全锁”,吃辣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

在中国,有研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在中位随访 8.5 年期间,发现经常吃辣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率更低。这表明吃辣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就像给糖尿病患者脆弱的心血管系统撑起了一把 “保护伞”。

不同地区吃辣对心血管病影响有差异

在四川盆地,吃辣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就像一场 “性别差异秀”。对于女性来说,吃辣与高血压呈负相关,也就是说,适当吃辣的女性患高血压的几率更低。而在男性中,这种关联却不明显。对于血压值,吃辣在男女两性中都有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但男性的效果小于女性;对于舒张压,仅在男性中发现吃辣年限与年龄比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女性中除了每周吃辣 1 - 2 天的参与者舒张压降低外,其他情况未发现明显关联。

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人群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就像不同的土壤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样,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特质也会影响吃辣对心血管病的作用效果。

吃辣对心血管病也有潜在风险

虽然吃辣有诸多好处,但也不是毫无风险。短期内大量摄入辣椒素,就像给心血管系统来了一场 “暴风雨”,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动过速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辣椒素会使循环血量增加、心跳加快,这无疑是给本就脆弱的心血管系统 “雪上加霜”,可能加重病情。而且,辣椒素的摄入量和频率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适量食用辣椒(如每天 1 - 20 克)与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但过量摄入(如每天超过 50 克)则可能增加风险。

吃辣对心血管病影响的研究展望

未来,关于吃辣与心血管病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在机制研究方面,科学家们会像 “探索者” 一样,进一步深入探究辣椒素受体作用机制,以及吃辣对炎症和氧化应激、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机制。在不同人群研究中,会针对特定疾病人群、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研究吃辣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提供更精准的饮食建议。同时,也会研究吃辣与其他心血管保护因素(如运动、健康饮食、药物治疗)的联合作用,以及开发新的辣椒相关产品,提高辣椒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回到开头小李和父亲的争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适量吃辣对心血管健康是有益的,但像小李父亲这样有心脏病的患者,在吃辣时一定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不妨把这些科学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能吃得健康,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困扰。

参考资料:

1. 阳莹,李敏,包海燕等。大蒜辣素保护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国中药杂志,2023.

2. Richard Ofori-Asenso、Mohammad Ali Mohsenpour、Mehran Nouri.《Association of Spicy Chilli Food Consump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Angiology》.

3. Zhiming Zhu.《Beyond Thermal Sensation: Roles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Member 1 and Spicy Food i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4. Qiuyi Li、Meiying Chang、Runmin Lai.《Potential benefits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ohort study of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J].《Nutrition (Burbank, Los Angeles County, Calif.)》.

5. Liling Chen、Rui Ding、Qinwen Luo.《Association between spicy food and hypertension among Han Chinese aged 30–79 years in Sichuan Basin: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

本文作者:

丁亚辉,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坛新秀,硕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浙江省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担任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生命健康学会联合体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与心衰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副组长,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及心律专委会常委兼智慧医疗学组组长。

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擅长疑难病例处理。曾赴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4项,主参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主要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0 阅读:22
元昊看健康

元昊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