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医生提醒:心脏不好的人,记住补3种营养

张老谈养护 2025-04-21 17:56: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三月的风夹着些许寒意,乍暖还寒,正是“倒春寒”的时候。老人们常说:“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这话不假,春季温差大,时冷时热,看似阳光明媚,实则暗藏杀机。

就在这乍暖还寒之间,那些本就心脏虚弱的人,却往往在不经意间走到了疾病的边缘。心脏病发作如同隐忍在暗处的猛兽,出手之际,常常猝不及防。

每年进入春季,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床位几乎不曾空过。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三月至五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病就诊的患者数量较冬夏高出近20%。

这并非巧合,而是与春季特殊的气候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反应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发现,春季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波动明显,心脏的负担也因此加重。

而在所有应对心脏问题的策略中,营养的补充往往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再高明的治疗也难以持久。尤其是三种关键的营养元素,它们对心脏如同油之于灯,水之于田,不可或缺。

在进一步揭晓这三种营养之前,先来看看春季为何成为心脏病的“高发地带”。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也随之由冬季的“封藏”状态逐渐转向“生发”。而这一转变,恰恰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一次严峻考验。

中医讲“春主肝”,肝属木,肝气旺盛易亢,反而会牵动心火上炎,心神不宁;现代医学则指出,春季的气温变化会引起血管壁紧张性增强,血压波动频繁,尤其是清晨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段。

不仅如此,春季人们往往精神压力较大,工作节奏加快,情绪波动剧烈,这些都容易诱发心脏问题。

再加上许多地区春季的空气质量不稳定,细颗粒物(PM2.5)浓度时高时低,研究表明,空气中PM2.5浓度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增加6%-8%。

那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在春天“中招”?从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春季心脏病的“重灾区”。

而在中国广袤的南北方差异中,北方地区因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心血管病发生率高于南方10%-15%。这就意味着,北方人尤其要注意春季养心保健。

回到正题,那三种营养到底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Ω-3脂肪酸、辅酶Q10、以及钾元素。

第一种营养:Ω-3脂肪酸

这是一种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中。研究发现,Ω-3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改善血管弹性,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美国心脏学会杂志(JACC)》在2023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指出,每周摄入两次富含Ω-3的鱼类,可使心源性猝死风险降低38%。

对中国老百姓而言,若买不起进口三文鱼,也可食用国产的带鱼、鲅鱼、黄花鱼,这些鱼类同样富含Ω-3脂肪酸。对于素食者,可以选择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作为替代。

老年人可选择将鱼制成清蒸鱼片、鱼汤粥等易消化的方式食用,陕西、河南等地的群众可结合当地口味做成酸菜鱼、鱼头豆腐汤,既养胃又养心。

第二种营养:辅酶Q10

这是一种在人体细胞线粒体中合成的脂溶性物质,像是细胞的“发动机油”,直接参与能量的产生,尤其对心肌细胞的活力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辅酶Q10的合成能力下降,因此中老年人更需额外补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刊登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每日补充100毫克辅酶Q10连续3个月,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减轻乏力、气促等症状。在德国、瑞士等国家,辅酶Q10已被广泛用于心脏病辅助治疗。

日常生活中,动物内脏(如猪心、牛肝)、深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豆类中含有一定量辅酶Q10。

建议广东、广西等地居民可制成猪心炖汤、牛肝炒菜;而在四川、重庆地区,辅酶Q10可通过凉拌菠菜、豆腐炖豆角等方式摄入。需要注意的是,烹饪时避免高温长时间炖煮,以免辅酶Q10被破坏。

第三种营养:钾元素

钾是维持心肌电生理稳定的关键元素。钾不足时,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心悸、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中,钾的摄入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成人每日钾摄入量应不低于3510毫克。

在中国,很多人摄钠过多(如重口味、吃腌制食品),钾又摄入不足,形成“钠钾失衡”,这对心脏的打击不啻于“釜底抽薪”。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中,高血压患者每日补钾1000毫克,持续12周,收缩压平均下降4.5毫米汞柱,心律不齐症状显著改善。

钾元素丰富的食材包括香蕉、橙子、土豆、冬瓜、豆类等。建议北方居民可尝试土豆炖牛肉、豆腐烧白菜的家常做法;南方多水田菜地,可多吃冬瓜汤、香蕉粥、橙汁饮等。

年龄偏大的群体,尤其是有慢性肾病者补钾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补充不是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过程。就像一位法国心脏病专家所说:“心脏是一台精密的时钟,营养是它最温柔的润滑剂。”若忽视了补给,小小的齿轮失衡,整台机器便可能罢工。

除了补充营养,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几点养心护心的小细节。早起不猛起,天气乍暖不减衣,饮食清淡少油腻,情绪平稳不动怒。春天虽是花开的季节,但也是心病暗涌的时节。养心如养花,需水、需光、需时日,更需一份细致入微的耐心。

在一个名叫奥卢的芬兰小镇,1980年代起进行了一项长达40年的“心血管健康追踪研究”,研究发现,从40岁起坚持每周运动三次、饮食低脂、情绪管理良好的人群,70岁后心脏病风险下降近50%。

这一研究也提醒我们,中国老百姓若能从春季开始做到科学补营养、合理调作息,便能在无声中筑起一道守护心脏的铜墙铁壁。

春天不只是青草萌芽、百花盛开,更是心脏悄悄呼救的时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营养元素,或许正是避免大病一场的关键。心脏不好的人,记住这三种营养,别让春风吹走了健康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3): 201-215.[2]马丽, 李明. 辅酶Q10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2): 295-298.[3]王昭, 刘元. 膳食钾摄入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J]. 中国营养学报, 2023, 45(6): 621-627.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3 阅读:601
张老谈养护

张老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