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供器之美,是物我合一的坚守

森风聊文化 2023-02-23 13:42:03

大家好,我是沐言。

上期我们说到钵式佛供器物的艺术之美,无论是从艺术造诣还是器物本身而言,很多佛供器物都是可圈可点的“匠心之作”,今天再与您分享几件。造物之作合乎于形,更在于情,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蕴,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诚然,古陶瓷作品中亦如此。

作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的净瓶是典型的佛供器物,虽不同时期的造型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从器物形制与艺术价值来说,也都是各有千秋。

左:隋 邢窑点褐彩净瓶 日本富苑家族旧藏 中:唐 白瓷白颈瓶 法王寺地宫 右:北宋 耀州窑青釉净瓶 日本富苑家族旧藏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八棱净瓶是广被大众熟知的,尽显越窑青瓷的高超技艺。“千峰翠色”是对秘色瓷的赞美,釉色中有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的融合,看似釉层轻薄,却是施釉细腻均匀,淡雅柔和,更有盛赞其“秘而成绝,色泽留香”。

八棱净瓶取胜的不只是釉色,也在精巧端庄的造型,瓶颈修长,不偏不倚,肩部圆隆,将锋芒收敛在柔和中,腹部呈八瓣瓜棱形,线条在刚柔间调和,简洁流畅,有棱角亦有圆滑,成就了独属于它的一袭青绿,承载着对信仰的虔诚之光。

以前我还设想过,如果这件八棱瓶上绘有纹饰,是否会锦上添花?随着对唐宋古陶瓷了解增多,成形于此,才是最好的它。简亦是繁,在釉色里,在器形上体现工艺的繁琐,而让成型后的一袭简洁大气,无纹饰却气质超凡,展现它的与众不同。如你我所见,这类造型独特的净瓶,存世极少,珍稀自不必说,肃穆悠远的釉色中,沉淀莹润淡雅的清澈碧绿,也将佛门的空灵与清净透过它,遗落凡尘。

唐 秘色瓷八棱净瓶 法门寺地宫出土

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净瓶不同,河北定窑龙首净瓶则是另一番风韵。在定州塔基地宫出土过两件龙首净瓶较为特殊,一件是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因体型高大,工艺精湛,有定瓷之王的美誉。

整器以莲瓣纹为主,并刻划竹节纹、卷草纹、弦纹等,肩部塑龙首流,将定窑白瓷的装饰工艺和烧造工艺尽收眼底,纹饰层叠交辉,造型巍峨挺拔,彰显神圣静穆。这是不同于越窑的北方窑场佛供器物风格,也是繁复工艺之美的展现,繁而不乱,有节有序。

北宋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净瓶 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而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的龙首净瓶给了我们另一种观感。同样烧造于定窑,同为龙首净瓶,前者更多硬朗之感,后者更增柔和之意。

北宋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净瓶 河北定州静至寺塔基地宫出土

这件龙首净瓶也为细长颈,颈中部饰一相轮状圆盘,圆肩鼓腹下收,腹部饰以莲瓣纹,但与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净瓶中莲瓣纹有明显差异,采用粗细线条结合的方式刻划,似呈现肥厚叶瓣包裹器身之感,圆肩与鼓腹相称,使净瓶多了圆润饱满,自然也让器物少了刚劲多了柔美。

肩部塑龙首流,刻画的较为细腻,将龙首的双目、双耳及角在较小的空间比例下,也都显露分明,嘴呈张开状,上唇尖翘向上,牙齿外露寒光,龙啸的凌厉,让人有不怒自威之感。用心打造的器物,精细体现在每一处小细节,整体上呈现一种观感,每一处细节又有不同的变化,蓄势待发且张弛有度。

北宋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净瓶 河北定州静至寺塔基地宫出土

唐宋时期净瓶多为单色釉,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素净无纹还是纹饰加持,我们都能在净瓶中感受到工匠的用心良苦,釉色中深浅色调的变幻,形制中的庄严淡雅,装饰中的深刻浅剔,层次富于变化,都是火与土赋予它的神奇。

又如这件耀州窑青釉刻花净瓶,器型修长,装饰上是耀州窑冠绝的刻划工艺,从肩腹至底足,通过蕉叶纹、花卉纹、莲瓣纹作饰,线条根据纹饰的不同错落有致,繁密中自有耀瓷的章法和节奏,整体观之油然而生的是对佛供器物的敬意,还有悠然致远的心境。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净瓶 波士顿美术馆藏

佛供器中的艺术之美,在于淡然明镜的素心,在于物我合一的坚守,匠人把美如实的反映到心里,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抒发表达,进而凝结成艺术佳作。

岁月流光浸染古瓷之美,是一捧泥,一把刀,一颗心浇灌出的辉煌。它无言,却又胜似万语千言,将那份懂得与慈悲传递,而观赏佛供器物又何尝不是一场美的修行呢?

0 阅读:18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