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去年和朋友在国博看了一场意大利之源-古罗马闻名展,颇受震撼,在对西方古文明更深了解的同时,每一尊富有内涵和意义的雕塑也都让人印象深刻。雕塑中有很多是残缺的,但目光所及是残缺反衬出的另类美好,就像断臂的维纳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件杰作。
安吉提亚女神坐像
中国古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古陶瓷是美丽的,它的美源于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地域文化以及即便是残缺器物中亦能带给我们的无限想象。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古陶瓷中的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残器。
宋-金 钧窑青釉碗(同期锔钉修复)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华夏民族的哲学冠以自然为美。圆满中有美,残缺中亦有美,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残缺和遗憾,也有让人从中产生共鸣的情愫。正如《庄子·外篇·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获得更多“不完整中的美好”。
古陶瓷瓷片标本
说到残器,大抵分为两类。有因高温烧造变形或出现裂纹的先天残缺,也有人为原因出现的后天残缺,有些经过修缮焕发了不同于原物的生机韵味,有些即便没有诸如金缮、锔钉等操作依旧耀眼和被大众视若珍宝,还有些残器虽不似珍稀,归其学术意义在探究古陶瓷历史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可以说,残亦珍。
广被大众熟知的残器是南宋“蚂蝗绊”龙泉青釉花口碗,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级器物。它的价值不只是器物本身的价值,还有器物重塑后的艺术价值和历经数代流传有序的人文价值,才让它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器物。
南宋 “蚂蝗绊”龙泉青釉花口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烧造于南宋龙泉窑的它,本是一件作为礼仪的馈赠之物,因出现裂痕,在明代已无法重新再烧制出同样品质的器物后,退而求其次采用了锔钉将碗修补。残损的古陶瓷经过匠人的双手,被赋予了新“生命”,器物之上多了艺术之美,留有想象空间,一袭“残念”却将器物升华超出物本身的古拙意境,也自然成为残器中的王者。
南宋 “蚂蝗绊”龙泉青釉花口碗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而在2009年出土的一件曜变天目残件也同样富有神奇色彩,它虽不是全品,却以曜变斑备受瞩目。盏内壁的曜变斑展现出梦幻般的光泽,透过釉色、夺目的窑变斑和精修的底足就可见它不是一般普品,这件残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说明了曜变天目曾在中国烧造,打破了长期以来曜变天目的传世物仅存于日本的观点。
南宋 曜变天目残盏
文化价值与归于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成就了它。它的出现,是我们的幸运,一直以来曜变天目也被认为是“陶瓷史上的不解谜团之一”,器物之上斑纹在光线中的莫测变化,是极富动感的,与日本传世的三件曜变天目茶盏相比也毫不逊色。它的不完整里,有历史的沧桑感,有时光打磨形成的丰厚文化积淀,更有旁物无可比拟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南宋 曜变天目残盏
残缺器物就缺少市场价值?真的不见得,在过往拍卖会中,也有一些残器拍出远超估价的成交价,也充分说明器物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完整,是否经过修复,更在于残缺的美,残缺中是否还留有器物本身的精华。
清道光 粉青釉大碗(本朝锔钉修复)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在2020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中一件近乎碎拼的宋代钧窑碗以约130万元成交,它们都印证了何为虽残犹珍,器物之美,在破碎中可以延续,可以重塑,依旧可以是连城之璧。
宋 钧窑天青釉紫斑泡泡碗 2020纽约佳士得
又如2021年保利秋拍中的一件定窑倒流壶,虽也有修复痕迹,但依旧阻挡不了器物筋骨中透出的“纯粹”,精细与珍稀,意韵悠长,最终以782万元落槌,物有所值,在懂的人之中自见分晓。
北宋(明) 定窑白釉「官」字款刻莲瓣倒流壶 2021北京保利秋拍
透过那些不完美,惜宝的人看到了藏于器物中的那份珍,所以,有爱之深,有情自溢,更有归于先贤的哲思之意,“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下一期,继续与您分享残器中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