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首先,是曹操俘虏了关羽,而不是关羽主动投降的,这里的区别是主动投降与被动投降。其次,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关羽当然想活命,史书没有记载关羽是否投降了曹操,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曹操很器重关羽,不仅任命他为偏将军,而且对他非常礼遇。
来对比一下关羽与张辽的投降有何不同。“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是主动投降曹操的,而且是率领部将来投降的,关羽是被曹操俘虏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像张郃、徐晃等将领都是主动投降曹操的,“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郃惧,乃归太祖。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唯有关羽是被动的,曹操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投降的,像吕布、高顺等人,就被曹操杀了。像沮授这样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也被曹操杀了,曹操之所以对关羽很好,根本原因是关羽是三国唯二的万人敌,这样的将领是可遇不可求的。
曹操对待关羽与其他将领也有一点不同:曹操对关羽礼之甚厚。这就是曹操有意拉拢关羽。
《关羽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曹操认为关羽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想法,还让张辽去问关羽,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并没有投降曹操,如果关羽投降了曹操,曹操何必要张辽去问?
关羽
如果关羽没有投降曹操,那么曹操俘虏关羽之后,对关羽的礼之甚厚其实就是一厢情愿,曹操身为一方雄主,想得到什么人才却得不到的,唯独对关羽如此大方,不仅没有要求关羽必须投降,甚至还让别人去向关羽打探去留的问题。不觉得曹操这么做很卑微吗?从来只有别人投降曹操,哪有曹操求着别人投降自己的?只有关羽例外。
曹操这么做,只是想得到一个万人敌的将领,但是,关羽对张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以曹操的德性,一个不愿意投靠自己的万人敌猛将,曹操为什么不杀关羽?答案就是关羽的忠心。
曹操是一方雄主,带甲数十万,战将上千员,作为主公,最在乎的就是将领的忠诚,尤其是在乱世之中,有一帮忠诚的手下,比什么都靠谱。
乱世之中,忠诚更显得可贵,关羽对张辽说的话显然也感动了曹操,关羽是在战场上被曹操俘虏的,曹操没有杀关羽,这就是恩,关羽要报恩,所以关羽暂时不会离开曹操,他要为曹操立功之后再离开。
关羽斩杀颜良之后,为曹操立下大功,等于还了曹操当初的不杀之恩,然后离开曹操投靠刘备,这就是忠义。
关羽
关羽的这个行为在当时是难以理解的,哪怕放到今天同样有很多人理解不了,曹操控制着汉献帝,代表着朝廷,势力又强大,是统一天下的热门人物。拿刘备跟曹操来比,简单天渊之别,曹操当时已经占据中原四州了,而刘备还在流浪,处处投靠别人,没有自己的地盘,过着寄人篱下的流浪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脑子稍微正常的人,都会投靠曹操,但关羽的选择却是刘备。
关羽这个选择不让人感动吗?他在那个时代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让很多人不能理解。
关羽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因为关羽与刘备曾经发誓要同生共死,而且刘备对待关羽更加礼遇,刘备与关羽、张飞睡在一张床上,刘备好歹是主公,是皇族后裔,关羽、张飞出身底层,古代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不是同一个等级,不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刘备与关羽、张飞睡一张床,那是自降身份与关张称兄道弟,这是情感拉拢。
忠义是克服一切外在条件的,不会因为强大或者弱小,不会因为成功或者失败,也不会因为今天到处流浪而放弃,而是一直跟随、不离不弃、永不放弃。
关羽的这种精神就显得难能可贵,曹操不杀关羽,并且还劝阻手下人追击关羽的根本原因是:曹操想对外宣传忠义这种精神,培养自己的将领对自己忠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