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美国国会研究局发布了《2003-2010年向发展中武器出口常规武器的情况》报告。
该报告指出,全球武器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全球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
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尤以印度、沙特阿拉伯进口武器最多。

沙特,这个中东国家,在中国互联网上,有一个亲切的称呼——“狗大户”。
什么是“狗大户”呢?在沙特眼中,能用花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叫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
在军事武器装备的购买事务上,沙特的这一豪爽性格展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沙特就斥巨资,和中国眉来眼去,购买了价值35亿美元的导弹,还花了150亿人民币邀请中国驻军进行培训。

中东是关系世界格局的重要战略地区,一直是时政新闻的“热点”地区之一。
由于中东地区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复杂,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又长期插手期间,进行激烈争夺。
“二战”结束以后,中东始终战乱连绵,形势紧张。

根据战争研究所的统计报告,战后四十年的时间,中东地区爆发的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有四十余起。
长时间的战乱让中东人民和国家都陷入到一种深深的不安全的感觉之中,各国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来保卫国家,免受战争的威胁。

沙特作为一个君主制国家,其社会没有进行前现代化的洗礼,也就无法从一个宗教性质国家转变为一个世俗性的国家。
特殊的政体,从客观上制约了沙特的社会发展。尽管上天赐给了沙特用之不竭的石油,让沙特不必为经济而担心。
但是从石油获取的经济利益,大部分都落入了统治阶级的口袋,生活在沙特的人民仅仅处于温饱状态,也就不可能会甘心国家卖命。

马列主义认为宗教是精神的鸦片,以宗教为主导的国家,第一要义是控制人民的思想、限制人民的行为。
因此,处于统治阶级的沙特王室及其附属的神职人员不会将手中的金钱用来投入工业发展,从而建立一支独立的国防军队。

对沙特而言,发展独立国防工业耗资过大,倒不如从国外购买。秉持着这样的思想,沙特一直就和域外大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可是进入八十年代,中东连续爆发了两场激烈的战争,一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二是长达十年之久的“两伊”战争。

两场战争十分血腥,尤其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这场战争,说是入侵,实则是一场力量碾压的屠杀,大量的黎巴嫩人民被屠戮,妇女被凌辱。
一旁的沙特深怕这样的灾祸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便产生了从国外购买战略性武器的想法。

美苏两国虽然也时常向沙特出售武器,但对于战略级别的武器,两方都很克制。沙特一想:“行啊,平时称兄道弟,如今我掏钱,从你们手里卖一些看家的武器,你们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行,那老子找别人。这白花花的银子给谁不是给啊,只要武器合格,多少钱咱也出得起。”

沙特瞅了瞅放在桌上的世界地图,将目光瞄准了古老的东方大国。
中国手里有可以形成战略威慑的东风导弹,并且中国还十分缺钱。要是能予以大利,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两颗小型核弹。
基于这样的思路,沙特联系到了同为伊斯兰宗教国家、和中国交好的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中间人的牵线搭桥下,驻美大使班达尔·本·苏尔坦·阿勒沙地亲王和防空部队司令哈立德·本·苏尔坦·阿勒沙地兄弟正式同中国建立了秘密联系。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仅有10年,国家缺少外汇,迫切需要资金。
沙特希望进行军事合作的消息,传到中国最高领导层的耳朵,自然是欢喜的很。
于是,中国方面派出了负责交涉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总装备部副部长曹刚川同沙特亲王兄弟进行谈判。

谈判伊始,哈立德说了一些礼节性的话语,随后便对曹刚川副部长讲道:“我们希望购买你们的东风-3导弹。”
东风-3导弹是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足够覆盖大多数中东国家,至于几百公里外的以色列,更是在打击范围之内。
此外,东风-3还能携带核弹头,不然也不会称之为战略武器。

对于中国而言,东风-3并不是最先进的导弹,出售给沙特不会泄露最先进的导弹技术。
曹刚川便对哈立德说:“不知贵国想购买几发东风-3导弹。”
哈立德见中国愿意出售,很是高兴,就继续说道:“我们有意购买35发东风-3,这样才能保护沙特人民。”

曹刚川又说:“35发,不算多,但是单发价格……可不便宜啊。”
一旁的班达尔口直心快,说:“尊敬的曹先生,你出个价吧。”
曹刚川也不含糊,缓缓举起了一个手指。班达尔疑惑的问道:“是一亿美元一发导弹吗?”

曹刚川心想:一个亿,我的意思是一千万美元啊。
看来,这沙特是真有钱啊。不等班达尔反悔,曹刚川便说:“没错,就是一亿美元一发东风-3,绝不讲价。”
班达尔痛苦答应,还说:“一个亿就一个亿,再不许变。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一个亿包括工厂生产设备和后勤保障综合服务费用。”
对于这个合理要求,中方自然是会接受的。就这样,中国第二炮兵司令部成立了一个“金轮工程”,并委任干敏少将为工程负责人。

这一消息最早是由《华盛顿邮报》曝光,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莱本·佩尔得知后大怒,还发出了口头警告,称沙特购买的东风-3导弹是对以色列的威胁,呼吁美国对沙特和中国进行经济制裁。

然而,华盛顿发起的“外交风暴”最终落了个“虎头蛇尾”的结果。
沙特并没有屈从美国的压力,二是和中国签署了导弹协议。
合同总额达到35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军售订单。
要知道,那时中国的外汇也仅有29亿美元,这一笔军售就将外汇收入翻了一番。

协议一经签署,中国二炮部队就派出了建设工兵来到了沙特,选定了两个军事基地AI Sulaiyil和AI joffer。
在随后的几年建设中,沙特又花费了150亿美元作为基地的建设费用,还包括中国军人的工资。

有关东风-3的传言中,还流传着携带了核弹头。
但中国政府严守核不扩散条约,更明白核武器的恐怖之处,绝不会将这一压箱底的武器交付给沙特。值得一提的是,东风-3导弹的发射权力也控制在PLA手中。

比如说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沙特接连遭遇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袭击,并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方寸大乱的沙特军方一度启动“金轮工程”,而当时主管“金轮工程”的解放军也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可是面对沙特方面的要求,单位全员并没有失去理智,投入使用东风-3导弹,而是向伊拉克公布了东风-3导弹的录像视频,进行威慑。

事后,苏尔坦亲王回忆,正式东风-3的亮相,才使得萨达姆没有轻举妄动。
看到PLA言而有信后,沙特很识趣的快速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十多年建交史,中沙关系一直保持着稳定、繁荣,没有出现大的波澜。

步入新世纪,特别是在2015年,萨勒曼即位后,沙特提出了“2030愿景的东向政策”。
所谓“东向政策”指的就是和中国、日本、印度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三个国家都是沙特的石油进口国,有着机密的经济联系。

从2000年-2015年,沙特连续16年都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在2018年,两国贸易额达到 了6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占沙特总贸易额的17%。
彼时,美国等欧盟各国都在科技领域打压华为。可沙特却向华为伸出了橄榄枝。

2018年11月,沙特国王萨勒曼亲自出席了在利雅得举办的“哈立德国王责任竞争力奖”,向华为公司授予了金奖,借以表彰其在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次年3月,沙特电信公司(STC)携手华为完成了中东地区首个305G赫兹频段的室内5G测试,以实际行动释放出对华为的信任和支持。

另外,对于中国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政策,沙特也是鼎立支持。
这主要是由于在沙特的“2030愿景”中,有许多基建工程都需要得到中国承包商。
另外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问题上,沙特和中国达到了最理想的契合。

2019年年底,中沙高级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就能源、金融和产能合作等领域达成了许多共识,计划建立200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共担风险和利润。
一旦基金正式运作,恐将成为中东地区下“一带一路”最大的一笔共同投资基金。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放松了位于中东的力量。
中方趁此机会,于2022年12月召开了中阿峰会,成功斡旋了沙特和伊朗两国的建交。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将有利于改变中东的势力格局。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同“狗大户”沙特的关系将会日益紧密、繁荣。
参考资料
《沙特外交“东向政策”及中国的态度》郑州大学学报
《神秘的“金轮工程”有多少传奇经历》 中华必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