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陕西楼观派:你不知道的道教重镇秘密!

翊祥国学研修 2025-03-30 12:11:21

道法重镇陕西的楼观派

楼观派因楼观而得名。据《楼观本起传》说:“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现存的楼观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终南山麓,距离古都西安大约七十公里。最早在此定居的道士是曹魏末期的郑法师及其弟子西晋时期的梁湛。

据《历代真仙碑记、杜阳宫太和尹真人》记载:尹喜从弟尹轨在“晋永兴(304—306年)中,复降斯观。道士梁湛遇之,授以丹书而去”。

楼观,在北朝时期是道教的重要中心。北魏太武帝曾向楼观的道士尹通赠送香烛,命其设立斋戒并进行道法仪式,从此,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络绎不绝,众多知名道士也纷纷聚集于此。例如,道士牛文侯、尹通、尹法兴等四十余人,在楼观传播道教教义,受到朝廷和民间的广泛尊敬,楼观派因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道士王道义对观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土木工匠忙碌于其中,使得楼观的坛宇焕然一新。此外,他还购置了超过万卷的经书,存放于楼观之中,从而使楼观初具规模。到了北周时期,楼观道士王延被武帝召至通道观,负责校对三洞经书,并撰写了《三洞珠囊》七卷,其中包含了经书、传记和注疏等内容,论八百三十卷,藏于通道观。

武帝选拔了楼观派道士严达、苏道标、程法明等九人,让他们一同居住在通道观,他们被世人尊称为田谷十老。在隋唐时期,楼观派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楼观派逐渐走向衰落,到了元代,它被并入全真道。楼观派尊崇尹喜为老子的弟子,并将其视为祖师,因此将《道德经》作为其主要的经典,同时也传授一些上清派的教义。楼观派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修炼方法。

史载梁湛“食气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精通遁甲占候之术,同时擅长辟谷和行气导引。因此,楼观派在道教思想和道术方面的影响力,相较于灵宝、上清等派,显得较为有限。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