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建堂专家提出的观点,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重新审视老年群体的新视角。
他在论坛上提出了 60 到 70 岁的老年人可以被称为“青年老人”这一新颖概念,并且指出在他们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继续活跃在职场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年人由于养老金不足,难以支撑日常开销,或者出于改善生活质量等实际需要,已经默默地延长了自己的工作生涯。
以日本为例,其老龄化问题堪称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日本的各行各业中,高龄劳动者随处可见,这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有些公司为了传承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甚至重新聘请了 90 岁的老员工作为培训讲师,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者就像一座宝藏,将他们一生积累的智慧和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
而在街头巷尾,年迈的司机仍然驾驶着车辆穿梭,他们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为了赚取生活费而奔波劳碌。
这些高龄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场景,无疑是一道令人感慨万千的社会景观。他们之所以在晚年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退休金无法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也如汹涌的浪潮般越来越明显。为了缓解养老金可能出现的缺口问题,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
按照目前的规划,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提高到 60 到 65 岁。如果参考日本的经验,未来我们的退休年龄可能还会进一步推迟。
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可能成为“青年老人”,在年老之时仍需在职场上继续奋斗。
这种变化不仅对老年人自身有着重大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许多老年人仍然依赖子女的资助来维持生活。
但现实情况却常常令人揪心,有的子女忙于自己的事业,每天都在为工作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
有的子女自身经济条件有限,面对生活的压力已经自顾不暇,根本难以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论是从个人层面的关心、帮助身边的老人,还是从社会层面倡导尊老敬老的风尚,都至关重要。
政府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
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工作岗位和合理的薪酬待遇,来保障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这是我们对老年群体应有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