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中国在1955年的时候进行了大授衔,能够在当天被授予军衔的人,势必都是对建国有重大贡献的人。
其实在我们计划授衔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实施了,而我国之所以决定这么多,是为了防止众人在战斗中“扯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不仅要与本国人共事,还需要与别国人共事,如此就涉及到了一个身份问题。
虽然在我们自己看来,身份不重要,但在别国看来,让一个没有军衔的人和他们相处,显得我国不真诚,而且在战争中也会有等级之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于1952年4月正式建立起了我军干部的等级制度,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国就已经进行军衔评定。
规定授予军官军衔的条件有很多,包括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等,也正是因为这些规定,使得一些人错过了军衔。
值得注意的是,有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的人生宛如过山车,曾经叱咤风云,建国后淡出人们的视线,他就是王建安。
更重要的是,王建安作为一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却缺席了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这是咋回事?
王建安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个时候的他只有18岁,是一名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此后参与了黄麻起义。
进入红军时期后,王建安展现出了强大的指挥,在大别山深处多次挫败敌人的"围剿",最终成为红4军的政治委员。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建安依旧发挥着自己的能力,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更是在济南战役中一战成名。
建国后,王建安的事业看似蒸蒸日上,一度被认为上将军衔是板上钉钉的事,可谁能想到,命运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1954年是王建安人生的转折,这一年党内政治风云突变,高饶事件席卷了整个党和军队,自然影响了每一位军人。
王建安是新四军系统出身的将领,和饶漱石的关系颇为密切,当时很多人都在批评昔日的领导,但王建安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王建安拒绝批判饶漱石,此后他被军区定义为“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等标签,就这样错过了全军大授衔。
王建安原本就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但在关键时刻被中央“放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后他的仕途也不太顺利。
尽管在1956年的时候,中央为王建安补录了授予上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接下来的仕途,长年身居副职,日子过得是相当憋屈。
王建安作为新中国的上将,但他的发展还不如一些中将、少将,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曾有人出面为他说话,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说起来,王建安和许世友就有着不可调节的矛盾,当年许世友因为“张国焘”的问题遭到了批判,许世友一气之下准备去创立根据地打游击。
王建安得到消息后,便向中央进行了举报,许世友也因此没走成,还被关进了抗大的小黑屋中,此后许世友便开始记恨王建安。
但站在王建安的角度,他不想看到许世友一错再错,但无论如何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梁子是结下了。
另外王建安和上司陈毅也闹过矛盾,那时解放战争刚开始,国军几乎压着我们打,陈毅在山东指挥了6次战斗,只取得了一次胜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建安等下级将领对陈毅的意见很大,一怒之下和陈毅拍了桌子,这件事情后来传到了中央,王建安留下了“以下犯上”的印象。
“特殊年代”结束后,王建安退居到了二线,过起了晚年生活,1980年7月25日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