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主席为何从未踏足福建?1953年,他批准了福建一1300万大工程

红色先驱 2023-08-07 18:02:36

建国以后,毛主席先后曾6次离开北京,外出视察。

毛主席每到一个地方,对一个地方的干部及群众来说就是激励是慰问,同时也是对一个地方发展成果的检验。

在我国东北、华北、中原以及华南的广大土地上,毛泽东的足迹已然遍布。

不过例外的是,福建这个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毛主席自建国以后从未踏足。

是毛泽东对福建无感吗?其实不然,毛主席同福建之间的渊源还是颇深的。

建国以前,他曾先后7次去到福建,在福建这块土地上先后生活和战斗了500多个日夜,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作也是在福建写成的,此外,他同贺子珍的儿子也是在福建出生的。

建国以后,1953年,毛主席更亲自批准了福建省委的一个需耗资1300万人民币的大项目。

所以毛主席在建国后为什么一直没有去福建?他同福建又有什么渊源呢?

一手创建中央苏区

192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入闽,和朱老总率领着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翻越了群峰叠翠的武夷山,甩开了蒋系军阀的跟踪,进抵福建长汀县。

长汀镇内有个辛耕别墅,就此成为了红四军司令部,毛泽东在辛耕别墅开始了“风火”17天的工作

这17天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

会上,毛泽东确立和宣布了要“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

时隔多年,朱老总在延安接受外国记者史沫特莱的采访时,谈及当年那场会议,依然记忆犹新,并直言:这个扩大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这次扩大会议后,红四军战士第一次统一了军装,灰蓝色新军装,每一套还配着一副裹腿,以及一顶带有五角红星的军帽。

这个新军装的样式,是毛泽东当年亲自找了老佃农、老裁缝师傅、老教书先生、老钱粮师爷、老衙役以及老流氓头子等“六种人”,集中商讨最后确定的。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这样写道,朱将军说:“它(新军装)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已经是极好无比了。”

而除了统一军装,在辛耕别墅的17天里,毛泽东又领导红四军各部动员群众参军,筹集军饷,收买子弹……

17天后,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即率部离开汀州,回师赣南,趁蒋桂战争爆发,内战混乱之际,相机与湘赣边界连接起来。

5月20日,敌人紧紧尾随,毛泽东和朱老总当机立断,即率红四军二次入闽,并成功歼灭闽西境内大股军阀部队以及民团势力,扩大了闽西红色区域,红四军也进一步壮大。

二次入闽,毛泽东相较第一次在福建待了更长时间,足足有个把月。

因为长途跋涉日夜行军,毛泽东病倒了,但就是在养病期间,毛泽东同时主导了组织代表们对整个闽西地区政治、经济、土地、物价等等情况的全面了解,并带病出席中共闽西“一大”,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进行深度剖析。

也正是毛泽东在养病期间组织领导的这些工作,为之后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7月,蒋介石组织赣、闽、粤三省军队对闽西革命根据发起的第一次“三省会剿”。

而红四军在朱老总的带领下,于9月20日一举攻下了被冠以“铁城”称号的上杭城,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三省会剿”。

这时,毛泽东病情加重,无力行走,但为了进一步指导上杭苏区建设,原本在乡下养病的毛泽东让几个农民武装抬着担架,将自己送到了上杭县城。

这期间,毛泽东带病工作,一直到10月下旬,身体好转,此时国民党军逼近上杭城,毛泽东于是再次隐蔽居住到一村庄。

此后一个月,毛泽东正好抓住机会,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村子里开办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农民运动训练班以及平民小学,大病初愈的他即为亲自为学生们授课解惑。

11月中旬,病好利索,毛泽东当即同朱老总和陈毅会合。

此时距离第一次“三省会剿”过去已有两月之余,毛泽东等深知,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即总结经验,开展全军整训。

1930年1月初,果不其然,蒋介石再次调集赣、闽、粤三省军队,发起了第二次“三省会剿”。

毛泽东和朱老总即兵分两路,决定出闽,回援赣南。

一路上,红四军所到之处,足迹遍布闽西,沿途宣传号召群众,大大鼓舞了闽西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众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也就是这路上,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福建境内写成了那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伟大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月21日,毛泽东率部回到赣南,与朱老总会师,紧接着便开始在赣南广大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分兵游击,就此打通了闽西和赣南两大苏区,根据地范围进一步扩大。

中央苏区开始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巩固和发展壮大起来。

1930年6月,毛泽东率部三次入闽。

此时分歧初现,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攻打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附近省区首先胜利”的冒险计划。

毛泽东和朱老总都表示了怀疑和抵触。

1931年5月,蒋介石再纠集20万大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兵分四路,从江西的吉安到福建的建宁构成一条八百里长的战线,向中央苏区发起攻击,号称第二次反革命大“围剿”。

而毛泽东在分析敌情后,当即提出:

“我军从富回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处建宁、黎川、太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

由此,在毛泽东和朱老总的完美配合部署下,红军与“围剿”之敌一连激战半月,最终取得四战四捷的重大胜利。

之后,毛泽东更是趁热打铁,很快部署了解放福建西北山城建宁的战斗,最终在5月31日,即将敌7000余负隅顽抗的守军大部歼灭,解放建宁城。自此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五仗重大胜利。

此后不久,毛泽东回到江西南丰康都,召集会议。

在会上尤其讨论了今后福建工作的重点,以求进一步将赣南和闽西联系起来,早日实现两年前在辛耕别墅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确立的要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

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会后,毛泽东四次入闽,返回建宁,紧接着,1931年7月初,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开始。

毛泽东当即在驻地召开军事会议,深入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确定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胜后再追”的方针,并做出决定,红军主力由闽西回师赣南,待机歼敌。

7月中旬,毛泽东即率部离开建宁,千里回师赣南。

到1931年9月,按照最初蓝图,赣南、闽西二十余县已然连成了一片,形成全国面积最大的一块苏区。

1931年冬天时,长期在长海秘密主持领导中央工作的周恩来,经组织上的秘密交通线,去到了毛泽东和朱老总首次入闽时进驻的长汀,见到中央苏区的景象,都不禁赞叹:“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

此后中央苏区发展到鼎盛时期,范围已经横跨4省,其中,包含了福建全省半壁。

而毛泽东是中央苏区当之无愧的缔造者。

毛泽东在瑞金

被误解被指责

不过,就在此后不久,毛泽东却被误解,受到了指责。

就在1932年2月,红三军团强攻赣州,苦战月余,攻城不克,伤亡重大。

3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在在赣县江口召开扩大会议,总结攻打赣州失利的经验教训。

也就是这次会上,毛泽东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置险攻坚的错误,并极力反对“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继续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

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更切实际。

但是,“江口会议”最终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做出了将红军主力分编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两路,“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的决定。

会上的毛泽东闻言,依然坚持己见,极力建议将中路军的行动方向同时改向闽西,不过建议未被采纳。

最后,苏区中央局只批准了红一、五军团改称东路军,向闽西发展。

福建30年代

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即跟随东路军,第五次入闽。

这期间,毛泽东先后几次致电周恩来,说明自己对东路军每下一段工作部署的意见。

最终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攻下福建东南沿海城市漳州,此后,毛泽东又组织红军各部抓紧时间发动群众,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最终成功扩大红军800名,筹款百余万,并给当地贫苦群众发放了大量粮食、食盐和财物。

5月底,毛泽东即率红军主动撤离漳州,向赣南转移。

没多久,一封来自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指示信就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指示信其中一部分这样说:

“在漳州占领的一个月内,红军中政治领导的同志没有能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和良好环境进行充分的群众工作......”

信中内容同事实显然并不符,毛泽东看过指示信,清楚这是在指责自己了,对此,他只能报之一笑。

不得不说,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成见实在太深了。

此后再到10月的“宁都会议”,再次批评了毛泽东主张的不冒险进攻,而是要诱敌深入的战略。

和此前“江口会议”上一样,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更符合实际,但是苏区中央局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毛泽东的主张。

此次会后,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被撤销,调回中央政府主持工作,并“批准毛同志暂时请病假”。

周恩来曾为此多番努力,但最终只能同毛泽东告别。

临行前,毛泽东仍然十分关心前方军事,并表示何时电召何时回来。

10月中旬,毛泽东第六次入闽,前往3年前时第一次踏足的长汀。

因为当时他的妻子贺子珍就在长汀,而且已经怀胎9月即将临盆。

抵达长汀后不久,毛泽东先是在汀州城外西门外的罗汉寺住了19天,又移住到了长汀城内老古井旁的一幢小楼。

很快到1932年11月,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儿子毛岸红就在长汀福音医院出生了,这个好消息令有些失意的毛泽东十分开心。

由于贺子珍当时患疟疾,没法给孩子喂奶,毛泽东给孩子找了个奶妈,由于奶妈是江西人,江西人爱把小孩子叫毛毛,毛泽东和贺子珍便也开始叫儿子“毛毛”了(长征开始后,毛毛被托付出去,后下落不明)。

与此同时这期间,毛泽东没有为先前的经历沮丧,而是打起精神,抓住空闲机会,开始深入到工厂、农村,实地调查,与群众谈心。

在调查中,他发现了汀州市苏维埃政府领导存在不关心群众缺盐缺粮缺柴等实际生活困境的问题,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并邀请了盐业、造纸、制衣等各方面工会代表参加,将代表们所提问题通通记下来。

而后对汀州工会的负责人做出了指示,希望汀州的干部们能学会做生意,重视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进一步将手工业生产组织起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支援革命作出贡献。

除此之外,毛泽东从小做起,他在福音医院照顾贺子珍和毛毛的同时,观察细致,注意到了福音医院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还指导医院举办了3期医务人员培训班,培训医务人员100多名,成功解决了红军中医务人员不足的困难。

1933年1月,毛泽东结束在长汀3个月的休养,返回瑞金,临行前,他又做主,将福音医院迁往瑞金。

这期间,远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开始意识到,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让毛泽东回瑞金工作。

坚持实地调查,用脚丈量

不过,这时的毛泽东依然坚持着此前的主张,大半年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正确,毛泽东决定继续进行实地调查。

长岗乡调查后,1933年11月,毛泽东即带领中央通讯排的一个警卫班,第七次入闽,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入闽。

这一次,他走了福建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在这里,毛泽东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和群众达成一片,并为根据地建设总结了典型而宝贵的经验。

1934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那篇光辉著作——《才溪乡调查》。

自此,从1929年到1934,毛泽东先后7次入闽,同福建这个地方结下深厚的渊源。

毛主席在延安

后来长征开始,选择延安,再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毛主席却再未踏足福建了。

其实不是毛主席不想,实际毛主席曾提过要到福建,只不过,当时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钢铁哨所,同台湾一衣带水,蒋介石更一直试图发起反攻。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前线并不太平,中央出于毛主席的安全考虑,始终没有同意让毛主席去往福建。

而毛主席对福建的关心并未减少,建国后负责福建前线的叶飞将军便是毛主席亲自指定的。

1953年时,福建省委向北京方面提交了一份工程报告,建议修建厦门海堤。

叶飞在福建

这样做,一方面为国防交通,一方面则是为了福建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福建铁路计划修至厦门,海堤修筑后,不仅铁路、公路畅通厦门岛,而且能更有效地使用岛上的海港,增强海陆联运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从这些角度来看,修建厦门海堤独具前瞻,不过,需耗资1300万人民币,这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而当这个报告递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不作犹豫,予以批准。

毛主席7次入闽,踏遍了福建大部土地,他更深知,长久以来,福建山地面积多,交通不便给民众和当地发展造成的困扰。

此后,中央当即拨出了1300多万元人民币作为专款。

同年6月,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第二年1月,全面施工开始,1万多工人投入工地,采石场炮声隆隆,到10月中旬,厦门海堤修建任务即提前完成,12月正式通车。

此后,中央又批准了鹰厦铁路建设项目,链接了江西鹰潭和福建厦门,1957年,耗时两年的鹰厦铁路正式通车,福建南北一举贯通。

此后,毛主席曾用脚丈量过的福建,铁路、公路畅通无阻,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而这些,正是毛主席心里挂念,一直想看到的。

参考资料:

1、史丹.毛泽东在福建——革命活动年表[J].福建党史通讯,1986(09):44-59.

2、郑庆荣.福建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J].福建党史月刊,2003(07):29-30.

3、林强. 毛泽东与福建中央苏区政权建设[N]. 福建日报,2012-06-27(005).

4、叶飞.福建:东南沿海的钢铁前哨[J].福建党史月刊,2007(01):26-28.

3 阅读:1597
评论列表
  • 2023-08-09 01:05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我的老家[点赞]

  • 2023-08-09 01:05

    伟人不仅仅在长汀,上杭呆过。武平,永定也留下了主席的足迹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