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龙头福寿园遭遇寒冬:高价墓穴卖不动,靠AI数字人能救市吗

东惠看那份情感 2025-04-07 16:30:55

清明时节,民间祭扫活动如火如荼。

但殡葬行业龙头企业福寿园(01448.HK)的业绩却透出阵阵寒意。

近日,福寿园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腰斩,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这家市值超80亿元的行业巨头,正面临高价墓穴滞销、传统业务萎缩的困境。

而现在,脑洞大开试图破局的“AI数字人”新业务。

高价墓穴神话破灭:销量暴跌30%,利润缩水近半

作为中国殡葬行业的“茅台”,福寿园曾以动辄数十万元的墓穴单价闻名。

但2024年,这一“躺赚”模式遭遇重挫。年报数据显示,公司经营性墓穴销量同比减少3816个,跌幅高达30%,直接导致墓园服务收入减少4.35亿元。

尽管墓穴单价连续7年上涨至12.12万元,但高价策略已难掩市场需求疲软的现实。

更严峻的是,核心业务的利润率从60.2%骤降至41.3%,叠加山东、辽宁两处墓园项目的1.04亿元资产减值计提,公司净利润暴跌52.8%。

这暴露出福寿园过度依赖高端墓穴的商业模式,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墓地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正面临结构性危机。

“互联网+殡葬”的困局:199元的AI数字人VS10元电商服务

为寻求转型,福寿园宣布从传统殡葬服务商转型为“生命科技企业”,押注AI数字人技术。

据其披露,通过1张照片和1分钟语音即可生成逝者虚拟形象,实现“数字重生”。在2024年清明发布会上,公司更以“数智人虚拟发布”形式高调造势。

但市场并不买账。

福寿园数字人服务定价199元/次,而电商平台同类服务仅需10元左右,近20倍价差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触碰了传统伦理的敏感神经——有家属直言:“让亲人以数字形式‘复活’,既怕触景伤情,又担心肖像权纠纷。”

产业分析师指出,高度定制化服务难以规模化,加之政策法规空白,AI殡葬短期内难成救命稻草。

行业十字路口:当“死不起”遇见“数字永生”

福寿园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殡葬行业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天价墓地”饱受诟病,公益性墓地需求激增(2024年福寿园公益性墓穴销量增加1500个);另一方面,Z世代对“云祭扫”“数字遗产”等新兴服务的接受度,与传统“入土为安”观念激烈碰撞。

业内人士分析,殡葬企业需在公益属性和商业盈利间找到平衡点。

日本已有企业推出可种植树木的生态骨灰盒,美国兴起“数字遗产信托”服务,这些创新或可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但福寿园若仅将AI作为营销噱头,而不解决服务性价比和伦理争议,恐难扭转颓势。

截至4月8日,福寿园股价较2021年高点已腰斩,市值蒸发超80亿元。

当“死不起”的民生痛点遭遇“数字永生”的技术狂想,这家殡葬巨头能否破茧重生?或许答案不在科技本身,而在对生命尊严的重新定义。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福寿园年报及公开市场信息)

0 阅读:0
东惠看那份情感

东惠看那份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