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这首抗日歌曲中的班定远,便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伟大人物:班超。
如果说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成为兵家之绝唱,那么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创造了外交史上的史诗级传奇。
仅带领三十七人,出使西域各国。在东汉朝廷无暇顾及时,他却纵横捭阖、气势如虹,以智慧去争取,凭口才去说服,用勇气去征服。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平定西域五十多国。
他顶住巨大压力,赶走意图封锁的匈奴势力,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从此,他在西域成为了天神一般的存在。
如今,我们不仅要重温伟大先辈的外交传奇,更要体会其在斗争中夺得人心的智慧与谋略。
班超征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古代的西域,大致就是如今的新疆。其地理位置独特,自古是中西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更是丝绸之路上主要中转站。
从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但之后匈奴人占领了西域全境,并将西域作为基地,屡次进犯东汉边境。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公元73年,汉明帝发起对西域的进攻,基本赶走了匈奴人。
但匈奴已经掌控西域65年,光靠几场胜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外交手段便显得极为重要。
于是班超登场了。
班超早年一直从事文书的工作。长得燕颌虎颈、虎背熊腰的班超,并不太喜欢抄抄写写,不久便投笔从戎,并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塞。在战斗中,班超表现出色,颇受窦固赏识。公元73年,窦固任命班超为假司马,让他率领36勇士,去争取劝说西域国家归附汉朝。
这便是班超的第一次外交布局:依托武力后盾,进行重点突破。
班超选择重点突破,将争取目标定为于阗、鄯善等国。
他出使的第一站是鄯善。鄯善王非常热情,可没多久,突然变冷漠了。班超感到不对劲,拉过一个鄯善人来问,得知有个一百来人的匈奴人使团来访。
面对对手竞争,要敢于亮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拔刀,带领着36个人偷袭匈奴人的营地。一番火攻,班超战胜了三倍于己的匈奴人。看到汉使如此坚决果断,鄯善王决定归附汉朝。
第二个目标是于阗国。于阗国王信巫术,而大巫师就是北匈奴的人。班超以送马为由头诱杀了大巫师,颇感震惊的于阗国王立马归顺。
公元74年,班超以财宝为诱饵,抓住并诛杀了匈奴册立的疏勒王,拥立疏勒老王的侄子忠为王,从此疏勒也被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
就这样,依托西汉大军的威慑力,仅用2、3个月,班超就接连收服了两大西域强国。引得不少西域国家纷纷选择归顺汉朝。
看到西域形势转好,汉军大部队便凯旋而归。这一撤,匈奴人就乘虚而入,不少国家重新转向匈奴。
这也不能怪西域各国,他们国家实力就决定了他们的特长就是骑墙,谁强势就听谁的。汉明帝死后,北匈奴联合车师等国趁势作乱,屠杀屯田的汉军,并将戊己校尉耿恭围困在疏勒城。
继任的汉章帝注意力在国内一摊子事上,他决定全面撤出西域。
可班超要走,亲近汉朝的疏勒、于阗人民不答应。班超也不忍心辛苦一场的成果就此付诸东流。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一个人捍卫西域!
班超并非一时脑热,他手上的牌其实还不错: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国家已经铁了心归附汉朝,再加上争取到的康居和乌孙两国,对龟兹为首的北疆亲匈四国形成了战略包围。
于是班超在外交布局上走了第二步:利用大汉的外交影响力,发动西域各国合纵,以对付匈奴势力。
龟兹笼络了莎车王,班超便召集疏勒、于阗去摆平莎车。疏勒王被龟兹策反,班超便说服康居前去平乱。龟兹前来进攻,班超便指挥两万西域联军设下埋伏,打得龟兹大败而归。
班超以一己之力,带动西域各国与匈奴势力反复拉锯,未曾落过下风。
公元88年,在汉军重兵讨伐下,北匈奴军队被彻底击溃,北匈奴从此淡出历史舞台。
班超顺势而为,击败来袭的大月氏,逼迫龟兹对汉称臣,斩杀焉耆王,最终完全平定了西域。
经过班超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归附汉朝。
公元91年,班超被汉和帝封为西域都护。
公元95年,班超被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班超之勇
班超的“合纵”之策缺乏朝廷支援的情况下,班超经营西域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只因班超的一系列果断有力的外交手段。其中包括以和为贵,从平等对话开始;恩威并举,宽待投降者,严惩反叛者;以夷制夷,扶持众多东汉追随者为王等等。
但更令人叫绝的是,班超无中生有,自己不出一兵一卒,靠着四处拼凑“联合军队”,将匈奴势力一步步驱逐出去。颇有点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味道。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就是众多弱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被强国兼并。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就是由强国为首,带动一批弱国,共同进攻其他弱国,从而分田分地。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连横最终战胜了山东六国的合纵,并随后一统天下。
但200年后,在西域,班超反其道而行之,竟然率领众多小国,以合纵战胜了匈奴的连横。
特别是在东汉从西域撤走大军之后,班超便主要靠当地军队。
比如公元前87年,班超征召于阗国等诸国二万五千兵马前往莎车平叛。他采取突袭的战法大破莎车,斩首五千余级,同时打退了前来支援莎车的龟兹联军。这一战役成为西域摆脱匈奴统治的关键一战。
此后,无论是安定疏勒、降龟兹。还是伐焉耆,班超都是依靠西域各国联军达成目标。
班超出使西域图
为何西域版的“合纵”会战胜“连横”?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战国时期,连横能战胜合纵,秦国靠的是以利益为诱饵;而到了东汉,班超在西域能用合纵战胜连横,同样是遵循利益。
班超对人心极富洞察力:
1、西域各国向往统一
西域各国有相同的认知,他们向往统一。
莎车国从西汉元帝以来,一直都忠于汉朝。公元29年后,东汉朝廷封莎车王为西域大都尉,统领了西域十五国。在当时,西域各国已经普遍心向大汉。
班超之所以仅用一年便收复西域各国,和西域各国这种一心思归的心理有关。
2、西域各国可从维护商路畅通中获利
西域各国有共同的利益:商路可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
班超对西域的经营,除了巩固国土安全之外,同时还有个重要的目的:确保商路畅通。
当时丝绸之路已经极为繁华。
驰名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为保障经贸之路的畅通,东汉将屯田驻军之地放置在交通要地上,得到了中外商人的支持。而这些商人粉丝,也为班超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使其能够重赏、笼络各国,调动各国合作的积极性。
在平定焉耆、危须、尉犁三个国家时,班超带了1400名文官和商人随军而行,显然这些商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直到班超平定西域六十多年后,大秦(罗马)安敦王还特地遣使东汉,希望建立两国沟通渠道。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深受西域人民信赖
当然在把握人性的基础上,班超在实操层面也很成熟。
西域各国很容易左右摇摆,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外交政策。所以对他们的合作,往往根基不牢,难养易败。
所以,班超采取了求同存异的办法,秉持“宽小过,总大纲”的原则。只要拥护东汉,班超统统重赏,但如果背叛东汉,班超则严惩。
这样,在西域各国认知、利益高度一致的情况下,班超打拉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奇迹般地将众多小国拧成了一股绳,创造了依靠合纵策略成功收服五十多国的外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