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提起三国纷争,就一定会想起家喻户晓的蜀国五虎上将,大名鼎鼎的马超就是其中的一员。
据史书记载,马超面若冠玉、武艺高强,素有“神威天将军,西凉锦马超”的美誉。可惜的是,如此一个虎将,却在早年遭遇了家族被屠勠的悲惨,后期也因为疾病而早逝。
不过上天也未曾薄待于他,在他的后代中,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人。此人继承了先辈神威将军的勇武,凭借自身实力在海外缔造了一个国家的新生,而且还被载入了当地的史册。如今这个国家美女如云,发展蒸蒸日上,境内还分布着诸多马超后人的血脉。
这个国家就是位于西亚地区的亚美尼亚,而这个马超后人名叫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目前他的后裔还定居在亚美尼亚,形成一个名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大家族。
身为马超的后裔,为何当初他会跑到异国他乡?在这个名为亚美尼亚的国家,瓦尔丹做了什么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如今的马米科尼扬家族又过得怎么样呢?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故事还要从三国时期(220年-280年)说起。当时的枭雄曹操占据中原,实力非常强大,为了制衡曹操,他的对手刘备就修书一封给马超,想要马超出兵,让他扰乱曹操的后方。
当时的马超位于西凉,他看到此刻曹操的主力在与刘备对峙,后方空虚,自己又占据了地利之便,于是想要分一杯羹,遂率兵攻打曹操。
不得不说,马超无愧于“神威将军”的称号。自起兵之后,马超率领他的西凉铁骑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扰得曹操后方不得安宁。
万不得已之下,曹操只得放弃与刘备的争夺,被迫回防。即便如此,仓促而来的曹操一开始还是被马超打得丢盔弃甲,甚至在历史上留下割须弃袍的笑话。
只是,随着曹操慢慢扎稳阵脚,他很快看出马超的西凉铁骑并非铁板一块,于是施展离间计,挑拨马超和其他将领之间的关系。
最后曹操反败为胜,西凉铁骑被打得四处逃散,马超也不得不逃跑。本来将军打败战是很常见的事,不过马超的失败来得太突然,他甚至都没有时间去转移自己的家眷。因此,曹操就抓住时机去抓捕马超的家人,并下令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马超的一个后人也因逃避曹操追杀而跑到国外。据史书记载,马超身上有着羌胡人的血脉,尤其是马超统率的部队擅长使用西式的长标枪等武器,行军作战也采用西式密集军阵(马超本人曾经穿过类似当时西方国家的铠甲),可见马超与西边的各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
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这个时期,马超的后人马抗为了躲避曹操的追杀,逃到了西亚地区。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许许多多在我国并不出名的人物到了国外却是名震一方的存在。那么身为名将之后,马抗到了外国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公元三世纪,一个叫马抗的人为躲避曹操的追杀,千里逃亡来到当时的另一个大国波斯。他自称其父亲是当地国王,自己正在被另一位皇帝追杀,因此出逃到波斯。
波斯国王赏识马抗的勇武,但又不想得罪曹操的军队,就谎称把马抗杀了,实则把马抗下放到其属国——亚美尼亚。在那里,马抗不仅被皇室看重,造就了一个名动一方的大家族,而且其后辈孕育出了一个英雄人物瓦尔丹,缔造了一个国家的新生。
据记载,马抗来到了亚美尼亚之后,凭借自身的勇武和谋略帮助国王特尔达特二世平定当地的叛乱。
他出色的表现很快就赢得了国王的欢心,于是国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抗,并赐姓马米科尼扬以表嘉奖。从此,马抗也就凭借平叛之功和“驸马”身份在亚美尼亚稳定扎根,并将马米科尼扬家族在当地发扬光大。
事实上,对于马抗究竟是不是马超的后代,史学家们曾有过考证,最终得到了以下几点依据:首先是史书的记载。据《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是马抗,且明确记载有马抗是从中国迁徙而来的。
这部史书的作者是莫夫谢斯,有着亚美尼亚“史学之父”的美称,因此他所记载的关于马抗与马米科尼扬家族之间的关系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其次,是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也对应了。波斯皇帝特尔达特二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17-238年,因此马抗来到亚美尼亚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时期,时间上十分吻合。
如果再参照他被中国皇帝追缉、孤身一人来到西亚等历史事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马抗有着马超后人的身份。
则是史学家的推测。阿尔达希尔二世宁愿得罪实力强大的曹操也不交出马抗,原因应该并非简单地看上了马抗的勇武,与其身份也有一定关系。
由此可推测出马抗应该是名门之后,而不是一个中国史书上没记载的普通家族的后人。再联想到波斯的地理位置和马姓名门,马抗极有可能是从西凉逃避曹操追杀的马超后代。
马抗的身份之所以显得如此扑朔迷离,令史学家们没有十足把握确定,其实和曹操的追杀离不开关系。
为了躲避追杀,波斯国王没有直接收留马抗,而是对外谎称杀了马抗,这也就导致后来的马抗不得不更名改姓来到亚美尼亚这个小属国,身份也随之变得没那么清晰。
不过,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隐姓埋名的马抗也没有想到,两百年之后在这个小地方他的后代会有一番大作为,一手缔造了一个国家的独立并且推动民族解放,成为当地青史留名的存在。
时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间马姓(或曰:马米科尼扬)家族已在异国他乡定居了将近200年。这两百年间,依靠着祖先马抗带给他们的荣耀,该家族过的可谓是顺风顺水。
不过也就是这个时期,亚美尼亚迎来了一次灭国的危机,马抗的后人瓦尔丹·马米科尼扬挺身而出,不仅帮助国王解决了危机,而且让亚美尼亚这个小国家获得了新生,再也不是大国的附庸。亚美尼亚人非常感谢这位带领他们走向民族独立的英雄,将他写入了史册。
公元五世纪,为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波斯皇帝要求派兵驻守亚美尼亚,并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波斯人所信奉的玛达教,引起了亚美尼亚民众的强烈反对。
虽然,亚美尼亚是个小国家,实力比不上波斯。但是亚美尼亚与波斯的关系从来只限于从属关系,而不是吞并与被吞并的关系。
前者在古代很常见,我国唐朝、明朝时期就有诸多属国,但后者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了,这自然激发起亚美尼亚人的反抗。
他们的不满并未引起波斯皇帝重视,皇帝依旧一意孤行。于是在公元450年,忍无可忍的东亚美尼亚宣布全民起义,而起义军的统帅正是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以保持民族独立性为目标,与波斯军队展开激烈的厮杀。
在战前的誓师大会上,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和跟随起义的亚美尼亚人说:“不明不白的死,这与草木枯朽差不多;为了捍卫正义而战,纵是死了也算永生。”这句话极大的鼓舞了当时起义军的斗志,哪怕至今也是亚美尼亚人家喻户晓的名言。
公元451年,双方在阿瓦赖尔(现伊朗境内)进行决战。与波斯人的战斗战况十分惨烈,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也为了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起义军虽然最终战败了,但他们的决心和意志展现的淋漓尽致,逼迫波斯当局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不再要求亚美尼亚人改信玛达教。
但事情没有结束,亚美尼亚人的反抗不止于此。在公元482 年,东亚美尼亚在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侄儿——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再次爆发了反对波斯人统治的起义,最终迫使波斯当局签署和约,使亚美尼亚实际上恢复了自治地位。
一个独立、不受外部势力干扰的国家,在瓦尔丹叔侄的手中,完完整整的缔造出来!
从此,瓦尔丹和瓦安·马米科尼扬就成了争取亚美尼亚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英雄,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1991 年亚美尼亚独立后,政府还设立了“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表彰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时光荏苒,如今已是2022年,马超后人瓦尔丹也已经在历史长河的滚滚流动中沉寂千年。不过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瓦尔丹虽已不在,但他的反抗精神和丰功伟绩却永远刻在了亚美尼亚人的心中。
那么,这个由他和侄儿一手缔造的国家,如今又是怎样的境地?他们的后代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首先是亚美尼亚的发展,亚美尼亚独立后,1992年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以此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此后十多年,中亚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一直保持着贸易往来和相互尊重。近年来,亚美尼亚政府更是积极响应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在更多领域展开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亚美尼亚政府这样的举措之下,亚美尼亚的人民一直维持着比较安稳的生活。和平造就发展,没有外部势力干涉,亚美尼亚的人民也就安居乐业,相传国内更是美女如云,国家也一步步地走向富裕。
而这一切的奠基人——马米科尼扬家族,如今也发展兴旺。曾有国内记者前往采访瓦尔丹后人苏里·马米科尼扬,想了解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现状。
记者刚到亚美尼亚时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位于首都埃里温市一个广场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雕像。只见在偌大的广场,一个英武的将军策马挥剑,在象征自由的蓝天里无畏战斗。
后来记者打电话约苏里在广场见面。在祖先的塑像前,苏里十分骄傲的说到:“我们的祖先马抗是中国一位大将军马超的后代。马超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如果换成现代的军衔,最起码也是个上将!”
说到这里,苏里停顿了片刻,随后仰望着这座高处的塑像,一脸骄傲地说:“曾经我们还在中国的祖先也是一名威震天下的勇士,瓦尔丹能成为亚美尼亚的英雄绝不是偶然的,是有基因遗传的!”
最后在被记者问及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现状时,苏里告诉记者:“如今,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人丁兴旺,各行各业都有。中亚一些国家也有许多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人。”
不得不说,历史充满着奇妙。当年马超在潼关叱咤风云,杀得一代枭雄曹操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任谁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他的后代竟然会出现在西亚,而且威风不输先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异国他乡为一个新的政权做出巨大贡献。
经过瓦尔丹当年领导的独立抗争,这才有了如今的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人民不会忘记瓦尔丹这位民族英雄,在当地还有着诸多建筑、书籍记录着他的功绩。如果有机会,不妨去国外亲身领略一番马超后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