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农历二月,刚刚即位四十余天的唐中宗李显,被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的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旧唐书》记载,他先是被“幽于别所”,“其年五月,迁于均州,寻徒居房陵(州)”。
在迁往房陵的途中,李显身怀六甲的妻子韦氏腹痛难忍,在押送他们的车子上生下一个女婴。李显听到女儿呱呱落地的哭声,身边连一张包裹婴儿的被毡都没有,这一幕让他心酸不已,也成了一生难以释怀的伤疤。
情急之下,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冻得啼哭不止的女儿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紧紧抱在怀里。
看着出生在人间疾苦里的女儿,李显流下了热泪,他给女儿取了一个既酸楚又朴素温暖的名字:裹儿。
在流放之地房陵,李显一家始终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一想到与自己手足情深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和一位尚在襁褓之中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取的妹妹死于母亲之手,本就懦弱的李显便如惊弓之鸟般陷在惶恐中,无法自拔。他知道,只要有人在朝中多说一句对他不利的话,他的母亲便可能差遣人来,要了他的性命。在绝望恐惧的日子里,李显几近崩溃,只要听说母亲又差人来了,他就像疯了一样,到处找绳子想要自我了断。
如果没有妻子韦氏的安慰与疏导,甚至是恨铁不成钢的训斥,如果没有小女裹儿天真浪漫的绕膝陪伴,李显很难走出这长达十四年的黑暗日子。
正因为如此,他对同生死、共患难的韦氏充满了感念之情;对因己遭罪,天真烂漫的小女李裹儿充满了愧疚宠溺之心。
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年初,武则天听从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劝说,决定将三子李显召还东都,重新立为太子,以便在百年之后,将江山还给李唐。
这一年农历九月,武则天正式封李显为太子。之后,武则天又封李显和韦氏所生的儿子李重润为邵王,女儿李仙惠为永泰郡主,李裹儿为安乐郡主。
《旧唐书》记载,“(安乐)生于路次,性惠敏,容质秀绝。”也就是说,安乐小女初长成,不仅冰雪聪明,而且容貌绝美,倾国倾城。有一种说法,安乐公主乃大唐第一美人,这不是虚言,而是确实如此。
武则天决定重立李显为太子后,有一个心愿——李、武两家能够消弭数十年来的恩怨情仇,将来不要再有你死我活的政治争斗。武则天以为,李、武两家联姻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安乐郡主的姐姐永泰郡主,由武则天做主,嫁给了她的大侄子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安乐郡主则被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另一侄子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安乐郡主正式出嫁武崇训,是在武周长安年间(公元701——703年)。《新唐书》记载,李显被重立为东宫太子时,武三思刚刚被任命为中书令不久。李显溺爱小女,想为小女办一场风光无限的婚礼,以冲散以往十多年的晦气,弥补对小女的愧疚之情。
对于这一场皇家盛事,大唐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追捧的诗句,诗人宋之问《花烛行》中的几句尤为经典——“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辆自天来,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
然而,就在安乐郡主对鲜花着锦的富贵生活充满期待时,一桩突然而至,惨烈无比的悲剧事件却让她的心灵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公元701年的某一天,安乐郡主的哥哥李重润与姐姐永泰郡主、姐夫武延基私下议论,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俩如此受宠,这样随意出入后宫成何体统,可祖母却听之任之,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也许是隔墙有耳,身边藏有阴险小人,这一番牢骚话说完没有即刻消散,而是被张氏兄弟听去了。为了报复李家兄妹,张氏兄弟添油加醋地告到了武则天那里。晚年疑心猜忌颇重的武则天经张氏兄弟挑唆,勃然大怒。
九月初三日,武则天下令,将嫡孙李重润当庭活活打死,武延基被逼自杀身亡。受此惊吓,怀有身孕的永泰郡主第二天便出现早产征兆,血流不止,不久母子即双亡在血泊之中。
一个是亲孙子,一个是亲孙女,还有一个是亲侄孙、亲孙女婿,仅仅因为私下里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牢骚话,身为九五之尊的祖母,竟然就下了如此毒手。而眼睁睁看着一双儿女以及尚在胎中的孙儿顷刻间死于非命,作为父母的李显和韦氏,除了悲悲戚戚,暗自垂泪,竟然一句话也不敢说,一点不服不满的情绪也不敢流露。
这一切,让永乐郡主在战栗中体会到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原来是如此的凶猛狰狞,唯我独尊!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张柬之、李多祚等人率领五百余人冲进玄武门,诛杀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及其党羽,迫使武则天传位于太子李显,二月,正式改国号为唐。
由此,大唐正式复国。
复位后的唐中宗封韦氏为皇后,安乐郡主晋升为安乐公主。四年前惨死的那一双苦命儿女,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二人的尸骨被分别迁葬乾陵,陪葬唐太宗。中宗李显还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其规格与帝王相同。
因为武则天带来的恐惧与痛苦,太过漫长而沉痛,当中宗李显一家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后,他们对权力不仅产生了畸形的迷恋,发泄式的滥用,而且具有更加疯狂的掌控欲望。
这其中,尤以韦皇后为最。
中宗李显即位后,曾多年担任武则天“女秘书”,有着“巾帼宰相”之称的大唐野心才女上官婉儿,被拜为昭容,仍负责昭令的起草。上官婉儿撺掇怂恿韦后,应效法武则天,有朝一日成为第二位女主。
按照上官婉儿的设计,韦后第一步应利用身份、权力之便,尽力收买人心,赢得拥戴,然而可效法当年李治和武则天“天皇”、“天后”二圣并尊的做法,请中宗加尊号“应天”,韦后加尊号“顺天”,实现帝后同朝理政。
中宗李显在落难时,曾对不弃不离的韦氏发下誓言:“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即位之后,对于韦后,中宗李显是一味纵容,无论韦后做什么,他从不管束。
二圣并尊的怪相在朝堂上再次出现后,时任侍中桓彦范实在看不下去,上表苦劝中宗,应以古人“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为戒,以江山社稷、黎明苍生为重,让韦后退回女人所应该待的地方去,去做她应该做的事,不要再干预国政,省得再惹出许多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来。
可悲的是,对这一番苦口良言,中宗李显不但不听,反而在韦后、武三思等人的唆使下,“进封彦范为扶阳郡王”。这项任命,表面上是优待升迁,实际是剥夺实权,典型的歹毒妇人手段。
韦后效仿武则天,不光在朝堂上,还在后宫里。《旧唐书》记载,上官婉儿为了自身利益,别有用心地向韦后灌输了许多邪说,而且还以“闺蜜”身份,将自己的情人武三思推荐给了韦后。脏唐确实冲击后世的眼球,就这样,韦氏跟武三思,这一对亲家母和亲家翁很快便不知廉耻地搞在了一起,有时候两人甚至就在后宫的御床上公然行苟且之事。中宗李显对此始终保持难得的糊涂,韦后和武三思有时候在宫中下棋,他甚至还居中为他们摆放棋子,计算输赢,丝毫不在乎头上那一顶巨绿的帽子。
此时的安乐公主,更加的光艳动天下。
出于溺爱与补偿心理,中宗李显和韦后对她是爱宠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旧唐书》说,韦后宠爱纵容安乐公主,还有一个鲜明的政治目的,那就是扶持小女,作自己的同盟军。为了提高安乐公主的待遇,她特地下了一道制书,准许太平、安乐、长宁、宜城等七公主开府置官。七公主中,太平公主因为辈分高,且又在神龙政变中立有大功,仪比亲王,但安乐公主,除了“不置长史”,其他的待遇居然跟太平公主相差无几。
中宗李显为了给安乐公主开府置官行方便,也是毫无原则地特开了一道“后门”,搞了一个“墨敕斜封官制度”。
《资治通鉴》记载,不管是谁,无论你什么出身,什么学历,水平能力如何,只要给足三十万钱,就可以买一个官来做。只要你交了钱,就有人写下你的名字和拟任官职,斜着封好上角,直接拿给唐中宗。唐中宗在上面用墨笔写一个“敕”字,然后派人从侧门直接交付到中书省去办理。这种买来的,跟一般黄纸朱笔敕命正封任命的官员截然不同的,就叫“斜封官”。
此道“后门”一开,一时间,疯狂出售“斜封官”,便成了中宗朝贵族女子敛财、参政的一种手段与捷径。安乐公主,自幼生长在穷乡僻壤,从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一朝改天换日,来到京城后,她的见识、修养、能力、人脉其实都十分有限,况且公然卖官本就是恶政,所以最后能纳钱三十万,到她府中做属官的尽是屠夫酒肆之徒,土豪劣棍之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某种意义上,安乐公主的黑化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旧唐书》中说,安乐公主不但“所署府僚,皆猥滥非才”,而且“又广营第宅,侈靡过甚”。
历史上,粗陋野心家吞噬权势,往往都是从穷奢极侈开始的,安乐公主自然不能例外。神龙三年二月,诗人宋之问随扈唐中宗“幸安乐公主宅”。当进入府邸时,见多识广的大唐诗人也不禁为公主府的精致奢华而感到震撼不已。
长安城皇家园林昆明池,本是汉武帝时期所开凿,历经历代帝王不断打造,到大唐时成了京城一道著名且具有象征意义的皇家景点。
那时候的安乐公主竟奢靡张狂到这等地步,她公然要求中宗将昆明池赏赐给她。此请因为太过分,中宗没有答应。安乐公主一气之下,竟然强夺民田,在长安城西自行开凿了绵延数里的一个大水池,取名定昆池。
定昆池建成后,中宗李显不但不生气,反而率群臣前往祝贺。
那一时期,安乐公主的骄横远不止修一个“定昆池”,她甚至飞扬跋扈地将祖姑母临川长公主的老府邸强行夺了过去,然后再大张旗鼓地改造翻新,来作为自己的行宫。
庞大的行宫建成后,她又纵使家奴在长安城四处出击,抢掠百姓家的儿女来做公主府邸的奴仆侍婢。
对这一切,中宗李显只有默许、袒护,从不训斥、制止。
韦后更是,安乐公主闹得越凶,她心底越高兴。
随着穷奢极侈愈演愈烈,安乐公主在那帮无耻之徒的怂恿下,渐渐地开始蜕变成一头年轻的被权欲操控的母兽。
她变得与母亲韦氏越来越像,手也越伸越长。
《新唐书》记载,有好几次,安乐公主甚至自己预先拟好了诏书,然后拿进宫去,撒娇弄痴地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捉住唐中宗的手,要他什么也别看就在诏书上签字。
中宗李显因为爱女心切,竟然真的看也不看,也不去问她到底写的什么,一笑签名了事。
《新唐书》中记载的这个历史细节,是一个重要的暗示——这样荒唐的把戏都闹的出来,安乐公主权倾天下,也就近在眼前了。
但安乐公主还不知足。
渐有权势之后,她曾多次要求中宗废掉现任太子,立她为皇太女,明确将她列为大唐皇位的继承人。中宗李显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理智下来,拒绝了安乐公主的猖狂要求。
现任太子李重俊,也是个可怜人。因为他并非韦后所生,虽然贵为太子,却被阴影笼罩,终日受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打压、排挤。武三思害怕太子未来掌权,与自己不利,也是歹毒心肠,他暗中不断指使儿子武崇训,让他唆使妻子安乐公主对太子进行各种羞辱,有时候甚至当面“呼之为奴”。
对待现任太子李重俊,与韦后、武三思沆瀣一气的上官婉儿也是一个毒妇。她利用帮中宗起草诏书的机会,每次都拐弯抹角地推崇武家,贬低李家。
唐中宗神龙三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深夜,受够了韦后排挤、安乐公主欺凌和上官婉儿戏弄的李重俊,终于在愤怒中爆发了。
他与当年神龙政变的功臣,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假传圣旨调出三百羽林军,打着火把浩浩荡荡地开到城南武三思府邸,手起刀落,将武三思、武崇训这一个奸恶父子斩杀府中。
将武三思家血洗之后,李重俊一不做二不休,在分兵把守好四门后,亲自率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直奔韦后和安乐公主住所,想一举擒获她们。
韦后和安乐公主得知李重俊率羽林杀来,情急之下挟持中宗紧急避入玄武门楼,并召前来勤王的左羽林将军刘仁景,率军环守于楼下,待大军前来围剿。
李重俊见韦后、安乐公主逃掉,转而又率兵直入肃章门,一一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万分危急之下,上官婉儿一路狂奔到中宗和韦后那里,大声呼叫:“陛下、皇后,看样子太子是要先杀了我,再依次捕弑皇后以及大家啊!”
中宗被激怒了。
一方楼上,一方楼下,冲天火光中,双方激烈对峙着。
这时候,中宗显出了他罕有的帝王霸气。在玄武门楼上,他对着楼下发动兵变的将士说:“诸位将士,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之士,怎么能跟着李多祚造反?如果你们现在反戈一击杀了李多祚等逆贼,朕不但赦免你们无罪,今后还要与你们共享富贵。”
此话一出,太子军心尽散,李多祚、李承况等人随即被斩杀,太子仅率几名随从杀出重围,奔钟南山而去。
《旧唐书》记载,太子李重俊气喘吁吁地逃到终南山下,下得马来坐在一棵松树下刚想喘口气,他的左右随从目露寒光,一刀便斩杀了这位悲情太子。
此次太子兵变,安乐公主本人虽然逃过一劫,但她的公公、丈夫以及家里的几位亲人,都成了刀下之鬼。
中宗为了安慰宝贝女儿,追封武三思为梁王,武崇训为鲁王,让他们父子俩享尽哀荣。此后,中宗又派人将李重俊的人头拿来,放在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前,祭奠他们的亡灵。
父皇做完这些,安乐公主还觉不够,执意要求中宗以永泰公主例,为武崇训也建造一座陵墓。
此请遭到了朝中重臣的激烈反对,中宗无奈,只好作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权力是嗜血的,宫廷之中,流血的悲剧从来不能让人变得理智,只能让人变得更加的疯狂、扭曲、凶残、暴虐。
韦后和安乐公主舔舐完此次兵变的伤口之后,没有反思自身恶行之危,反而激起了赶尽杀绝之心。
这一对母女认为,李唐子孙,曾经的唐睿宗、现在的安国相王李旦和他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以及镇国太平公主,将是她们抢班夺权路上最致命的威胁。然而,在谋划如何除掉这几位李唐子孙的时候,韦后和安乐公主却露出了短板,比起武则天,她们只惯于叫嚣,却离杀伐果断相去甚远,终了给人妇人只能坏事,万难成事的感观。
就说当时,她们最应做的该是抢先行动,坚决斩杀,而不是不温不火地造谣,说这几位李唐子孙是太子兵变的后台。
中宗李显,虽然纵容韦后和安乐公主,但在江山社稷的大问题上,却没有完全失智。
这对大唐江山,是一件好事。
但对他的家族却是绝对悲哀之事。
纵观历史,这一幕曾反复上演,最近的一次离我们并不遥远。
韦后和安乐公主,没能如愿除掉那几位李唐子孙,接下来,她们在朝堂上的表演,十分的荒唐、恶劣,让人不忍直视。
韦后见安乐公主丧夫,没多久,便给女儿定了一门新的亲事。这一次,她给安乐公主选的如意郎君是武承嗣的第二个儿子,她前夫的堂弟,武延秀。
武延秀这厮,是个极善拨弄风情的鲜肉小白脸。与安乐公主成婚,享拥荣华富贵之后,他竟与丈母娘韦后暗通款曲,搞在了一起。
《旧唐书》说,有一个叫郎岌的定州人,见韦后、安乐公主淫乱后宫,干预朝政,处处模仿武则天,上书中宗,说韦后和宗楚客等人有谋反之图,朝廷不能不防。
韦后知道后,在中宗面前攻击郎岌,挑拨离间,妖言惑众,一定要严惩。
此时,中宗秉承的帝王逻辑太晦涩了,他听信韦后的恶言,一挥手便将郎岌杖毙了。
时任许州参军的洛阳偃师燕钦融,也是一位刚直之臣。见中宗执迷不悟,他向中宗直言,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正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恐危及社稷,请皇上警醒。
《资治通鉴》上说,中宗听完燕钦融的揭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韦后和安乐公主上演了大唐历史上背叛纲常、丧心病狂的一幕——
宗楚客以韦后之命,亲自调令飞骑营捕杀燕钦融。飞骑营的人抓到燕钦融后,将他头前脚后,朝殿前的石头上狠狠地摔了下去。
燕钦融当场被摔断脖子,死相极惨。
站在一旁的宗楚客大呼:“痛快痛快!真是痛快!”
中宗得知此事,被韦后一党的冷酷残暴惊呆了。此后,他虽然没有追究此事,但内心第一次对韦后及其党羽产生了警觉厌恶之情。
中宗与韦后关系产生裂痕之时,散骑常侍马秦客因精通医术,光禄少卿杨均因为烧得一手好菜,均可自由出入宫禁,这意味着此二位成了继武三思、武延秀之后韦后床上的新宠。
无耻鼠辈,有时候最为可怕。
因为担心丑事败露,中宗砍他们的头,这两位便不断怂恿韦后干脆临朝称制,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安乐公主求之不得,于是乎,这一对母女一拍即合。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农历六月初二,几人合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一包毒药掺进唐中宗李显的面饼里,五十四岁的唐中宗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暴崩在神龙殿。
韦后弑夫。
公主弑父。
贼人弑君。
这一群没有格局的母狼公狈原以为获得了武则天式的胜利,殊不知,中宗一死,无形之中,他们已失去了保命的靠山。
六月初七日,李显的小儿子,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即帝位,改年号为“唐隆”,韦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
为防止意外,她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左右羽林军、飞骑、万骑等京城禁军、诸营统管等要害部门,统统换成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来掌控。
但面对天下人心尽失,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公元710年七月二十一日夜,正居于别处的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在姑妈镇国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率幽求等数十人自苑南入,总监钟绍京又率丁匠百余以从。在掌控了万骑,杀了羽林军韦播、高嵩,解决了外围羽林军后,李隆基挥军攻入白兽、玄德等门,斩关而进,左万骑自左入,右万骑自右入,合于凌烟阁前。
韦后见大势已去,慌不择路地逃入飞骑营,终死于乱兵刀下。
眼见深夜大乱,正揽镜画眉的安乐公主丢下眉笔,慌忙逃至右延明门,被追兵赶上,一刀斩杀,香消玉殒,年仅二十六岁。
韦后、安乐公主被杀,韦氏一党尽除,太平公主等人策划拥立李旦复位。
七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小皇帝李重茂照例出视早朝,太平公主走到她这位娘家侄子面前,高声说道:“天下人心已归相王,这已经不是你小孩子所应该坐的地方了,赶紧下来吧。”
时隔二十年,唐睿宗李旦在继中宗李显之后,顺利复位。
此后,韦后被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被贬为“悖逆庶人”。
更触目惊心的是,这一对母女只比唐中宗多活了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