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2025年可能会诞生3种“新型穷人”!

悟道空间 2025-02-17 13:49:02

去年有个事挺有意思,网友在职场论坛发帖说被裁半年找不到工作。

这人之前在深圳做UI设计,月薪两万五,现在投简历发现所有岗位都要求「必须掌握AI视觉生成工具」,而他连Midjourney都没碰过。

更魔幻的是,他在招聘网站刷到前公司招的「AI视觉工程师」,工资比他当年还高30%。

这事让我想起个数据:2024年国内新增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岗位数量,比三年前翻了12倍。

但另一边,传统设计岗的招聘量直接腰斩。

你猜最惨的是什么人?

就是那些干了七八年、工资卡在2万左右、觉得「经验能当饭吃」的老员工。

现在企业宁可要个会调教AI的应届生,也不愿养个只会PS的老油条。

第一种新穷人可能要叫「技能过时型」。

以前总说「越老越吃香」,现在这话得改成「越老越慌张」。

刷到过某位中年IT从业者的自述视频,45岁被裁后跑去开滴滴,结果发现滴滴系统都换成自动驾驶车队了——他现在天天研究怎么用AI写代码,评论区都说这学习劲头堪比高考冲刺。

再说个更隐蔽的现象。

上周去商场买剃须刀,导购小妹死活要给我推荐某款三千多的新款。

我说这价格够买十把普通剃须刀了,她神神秘秘掏出手机:「哥你看这个博主测评,用这款剃须刀的男人更容易脱单」。

后来查数据才知道,202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突破50万亿,95后人均负债12万。

最狠的是看到个新闻,00后小伙为买最新款折叠屏手机,竟然同时在6个网贷平台借钱。

这就是第二种「精致穷型」新穷人。

他们可能住在月租3000的合租房,但朋友圈必须晒出798的Brunch;可能信用卡都刷爆了,但得咬牙买3999的瑜伽裤。

某直播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现在最火的带货套路是制造「身份焦虑」——「不用这款美容仪,开会时同事都觉得你憔悴」「没去过这网红餐厅,聚餐时都不敢说话」。

最后说个最要命的。

在某知识付费平台的维权群里看到个典型案例,有人去年迷上「财富密码课」花了八万多。

结果现在每天在社交平台发「央行即将发行数字货币,现在注册送原始股」的链接。

更夸张的是这哥们抵押房产投资「元宇宙地产」,评论区全是「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队形。

第三种该叫「认知韭菜型」穷人。

现在网上人均「认知升级」,可越是信息爆炸,越多人掉坑里。

公安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遭遇网络诈骗的人群中,本科以上学历占61%。

刷到过反诈民警的科普视频,说现在最容易被骗的就是那些整天把「底层逻辑」「商业闭环」挂嘴边的小老板。

说这么多不是要制造焦虑。

其实有个规律挺有意思:那些在2023年就开始学AI工具的设计师,现在反而涨薪了;那些坚持用老年机的老大爷,存款比天天换手机的年轻人多得多;至于网上疯传的「元宇宙地产」,后来被扒出来就是个网页小游戏。

某职场类播客里听到个金句:「现在混得好的,要么特别会玩新工具,要么特别能守住老本行」。

最怕的就是卡在中间——新技术玩不转,老经验不值钱,还要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

说到底,2025年最值钱的本事就两条:知道什么东西必须追,明白什么钱不能花。

1 阅读:15
悟道空间

悟道空间

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