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讲过两件事情,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件是外公和鬼子拼刺刀的负伤经过;第二件就是日本人的罐头。”
外公身上有过多处伤痕,被子弹击穿手掌一次,头部被刺刀捅伤一次,被子弹划破一次,腿上被炮弹炸伤一次。
外公说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挖公路,日本人的汽车就来了。日本人的汽车上架着机枪,机枪嗒嗒响着,子弹落在脚边噗噗作响,空气中有尘土的气味。
日本士兵跳下车后,疯狂冲向八路军,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近战。在被炮火轰击变得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瘦弱的八路军士兵勇敢地迎上去与敌展开白刃战。
外公回忆,他面对的是一个异常强壮的日本士兵,对方每次进攻时都会发出低沉的嚎叫,就像野兽般咆哮。
当外公的步枪与日本士兵的三八大盖相撞时,他感到手臂麻木,步枪几乎脱手而落。
那天,外公仅仅吃了一种名为“哄上坡”的食物,这是将面粉和野菜混合后煮成的粗糙食物,虽然看起来量多,但实际上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在饿着肚子作战的情况下,外公在力量上不占优势。面对日本士兵的猛烈攻击,他只能机智地避开攻击。几次都险些被敌人的刺刀刺中。
但外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混乱中占据了优势。他精心引诱日本士兵靠近自己挖掘的深坑,然后利用地形优势,使对方掉入深坑中,一时间难以爬出。
外公拾起石头向坑中的日本士兵砸去,深坑中传来了对方的连声惨叫。
战斗结束后,外公发现自己头部受伤流血。他说当时很多士兵剃光头发,以便受伤后方便包扎。最简单的包扎方法就是撕下衣物包裹伤口,止住流血。
外公还提到了缴获日本士兵的罐头食品的事情。
饥饿的八路军士兵最高兴的时刻就是能伏击日本人并缴获他们的食品,尤其是日本兵的牛肉罐头,与他们八路军平时吃的一比简直美味得不行。
有一天晚上,他们伏击了日军的车队,车厢里放着很多罐头,八路军高兴得不得了,外公拿起一盒罐头,揭开就吃,可是罐头盒子里装的都是粉末,根本就不能吃,味道很怪。
大家都问:“这是啥罐头?怎么这么难吃?”
营长赶来后说:“这哪是罐头啊,这是鬼子骨灰。”大家开始呸呸地向外吐唾沫,有好几个人把肚子里的胆汁都吐出来了。
一般日军打完仗后,还活着的就火化死了的,把骨灰装进空罐头盒子里,拉回国内,供奉在靖国神社。
外公他们把那一车日军的骨灰吃的吃了,扔的扔了,不知道抗战结束后的靖国神社里,在这些日军名字下面供奉的是什么?
在资源匮乏的战争环境下,八路军珍惜每一份物资。战场上,他们经常会收集日本士兵遗留的物品,如棉衣等,以补充自己的装备。而像粮食这些,他们也会分发给附近的老百姓。
有时八路军会缴获日本军队的汽车,但由于缺乏驾驶技能,最初他们会用手榴弹将其炸毁。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获取资源,他们开始拆卸汽车,取走可用的零部件,如轮胎和扳手,甚至连车厢的挡板也不放过。无法移动的部分,如风挡玻璃,最终也被毁坏。
在山西晋南的东坞岭,1938年7月29日发生了一场由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伏击日军行动。东坞岭的地形狭窄,一边是山,一边是沟,为伏击提供了天然优势。
日军的300辆汽车在这里被完全截停,最终全部被烧毁。据当地人回忆,那场火焰燃烧了三天三夜。
20年后大炼钢铁时期,当地人将这些汽车残骸投入炼钢炉,成为了当地钢铁产业的原材料。
外公说八路军之所以能在敌后战场坚持八年,并且不断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众的支持。
他还讲过一次被日军追击时的经历:他们躲进一座庄子,当地人将他们藏在地窖里,外面覆盖着柴火。
尽管日军威逼利诱村民,但没有人泄露八路军的藏身之处。在残忍的拷问中,一名孩子被日军拉出来折断了十根手指,但他和村民依旧一句话不说。
这些记忆一直在外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多年后,他仍然记得那名孩子的遭遇,想着那孩子未来的生活会怎样。
外公曾经想去山西寻找那个孩子,可家中实在太穷,拿不出路费。没有去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是外公一生的遗憾。
结语
弹指一挥间,现在还健在的抗战老兵已经不多了,希望老人家们都能安享晚年!
活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万人敬仰!
逝去,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永矗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