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东吴的建立过程就像一场权力游戏,孙策临死前的那句托孤之言,让整个江东陷入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主角就是年轻的孙权。
江东的地盘原本是袁术的,但谁能想到最后全给了孙家,孙坚和孙策父子俩给袁术打工的时候,怕是做梦都没想到这一天。
这事说起来也怪有意思,袁术手下的那些将领,基本上都姓孙,除了孙坚这一支,还有孙贲孙辅这些人,搞得跟孙氏家族企业似的。
当时的情况特别乱,孙策带着人马占了江东,但这帮子姓孙的将领们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也可以当老大。
要说这些将领里面最不省心的就是孙香,这人跟孙策是一家人,但就是不愿意跟着孙策干,非要死心塌地给袁术卖命。
最有意思的是孙贲,这人不但不跟孙策玩,反而跟曹操处得特别好,还把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这下可好,直接成了曹操的亲家。
孙策虽然占了地盘,但这些亲戚们一个个都不太听话,搞得他也很头疼,但还没等他想出办法收拾这些人,就被人给暗杀了。
这下可好,整个江东的局势更乱了,一群太守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服谁,这种情况下选继承人可就难了。
张昭在孙策手下算是最有话语权的人了,但他对孙权这个接班人一点都不看好,觉得这小子不行。
当时张昭跟其他人商量好了,觉得应该让孙翊来接班,理由也挺实在,就觉得孙翊比较能打,跟孙策的性格比较像。
这事把孙策给难住了,他其实更看好孙权,但是张昭的意见他又不能不听,毕竟张昭在江东的威望摆在那。
最后孙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直接把印绶给了孙权,但同时又给了张昭一个承诺,说要是孙权干不好你就自己来接手。
这一招看着挺高明,但实际上给孙权埋了个大坑,因为这等于是给了张昭一个否决权,以后孙权做什么事都得看张昭的脸色。
后来在赤壁之战前,张昭带头闹着要投降曹操,孙权气得直砍桌子,但还是拿张昭没办法,就是因为这个承诺。
孙策死后,孙权的处境特别危险,一边是张昭这些老臣不服他,一边是孙暠这些亲戚想夺权。
孙暠带兵来会稽说是来奔丧,但谁都知道他是想趁机夺权,要不是虞翻及时出面把他怼回去,说不定就要兄弟阋墙了。
这时候周瑜的表现就很讲究了,他带着兵马来了之后,二话不说就认孙权当老大,这一下子就给其他人立了个标杆。
周瑜这人在江东的地位很特殊,他带兵来支持孙权,就相当于给孙权撑腰了,其他人就算有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孙权的地位,周瑜还特意把鲁肃给推荐了过来,这下子孙权的班底就更硬了。
后来孙权称帝的时候说那句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就是在感谢周瑜当年的这波助攻,要不是周瑜,他可能早就被人给赶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