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国的外交领域当中,有很多的人都让民众很是称赞,他们能够轻松的应对外国记者“犀利”的提问,也能站在我国的立场上保障我们的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他们挺拔的身影站在各个媒体面前的一幕,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曾经周总理也是那样站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为我们遮风挡雨。
那么,在周总理身上又有哪一些有趣的外交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周总理曾经担任过外交部长一职,而他的外交能力在国际同行中都备受赞誉。这一切都是因为周总理的“情商”和反应能力真的很强。
记得有一次,有外国媒体记者提问:你们的国家难道生产不出钢笔吗?我看到您手中使用的钢笔,是来自于美国生产的。这句话不可谓不刁钻,一方面嘲讽的意味很明显,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好,那么也可能影响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这个时候,周总理笑了笑,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的确,这一支钢笔是来自于美国,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的战利品。”这句话一出来,媒体的记者已经问不下去了,要知道“战利品”三个字可直接戳中了他们的心窝。
如果说这个问题就足以让很多人心中不满了,那么国际上记者的提问还远远不止这般犀利。例如说有一次,在一个公开场合上,一位国际记者将话筒举在了周总理的面前,他问到:“想知道贵国是如何看待“马路”这个词语的?毕竟这是人行走的通道。”
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将人行道称为马路,实际上隐含的意思就是“马”是动物,但是你们将人行走的路叫做马路,是不是说明人和动物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这种充满了不友好的询问,同样在周总理巧妙的语言下被化解了。因为周总理只用了一句——“我们要坚持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才称为马路。”
当然,周总理的反应能力还并不体现在这些小事情上,对于那个时候的他们而言,这些提问不过是小问题,而真正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在1952年。
当时,澳大利亚派遣了代表团前往我们国家的“五一”国际交流峰会,在出场的时候他们就颇受震撼,因为台下的人都纷纷在喊一句话“毛主席万岁”。本来这个场合相当的和谐,但澳大利亚的代表团却打破了这一点,他们一开始询问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而不是喊周总理万岁。
翻译沉默了一会儿,用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措辞:在我们的国家毛主席是领导核心,和周总理之间的职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局面。本以为这事情就此打住了,结果没有料到他们下一句就高声呼喊:“毛主席万岁,周总理万岁。”
不知道他们是故意为之,还是因为当时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国家的现状,只是想单纯的表示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美。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这些言论都不能泄露在公开的场合,因为后面可能引起的事情或许难以把控。在这个时候,翻译都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也是周总理反应快,直接摆摆手意思就是不用翻译,这才巧妙的化解了一场尴尬和一个即将到来的风波。
从这些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周总理的情商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而也恰好是他这样的反应,所以在国际上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周总理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在过去的历史事迹,和他为人民不断的付出,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每一个后人都为此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