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走下神坛?正确使用才利大于弊

书双看健康 2023-05-19 23:31:08

近期有关“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推文引起一阵轩然大波,也让许多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们惶恐不已。那么阿司匹林究竟是个什么药物?是否还有临床疗效呢?

说起阿司匹林的传奇的历史,竟和人类文明几乎一样悠长。它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的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在美洲,印第安人也很早就认识到咀嚼柳树皮或用水冲泡柳树皮饮用可以治疗疼痛和发烧。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记录了柳树皮的止痛功效。

医学小贴士

柳树皮的药效源自它含有一种叫做水杨苷的物质,直到19世纪才被提取出来,而后科学家从水杨苷里分解出水杨酸。但水杨酸作为药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种极难吃的味道,对胃的刺激作用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来治疗比病症本身更难忍受。便有了后面“霍夫曼孝子”的故事,饱受风湿之痛的父亲服用水杨酸来缓解疼痛,但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难以忍受。能否在治疗关节炎时避免或减轻对胃的伤害呢?这引起了霍夫曼的极大关注。后来他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现了阿司匹林能预防血小板凝结,可以减轻血栓带来的危险。从此,阿司匹林从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变成一种心血管类药物,在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5 分钟就通过审批,这在医药史上是极罕见的。

关于“阿司匹林走下神坛”的说法,是基于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两项大型临床试验ASCEND和ARRIVE试验,2个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无益。

那是不是所有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都没有益处了呢?

其实并不尽然。

对于临床上有明确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闭塞性外周动脉疾病、生物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后、部分血栓高危但不适合抗凝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预防复发的明确作用;

对于未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的人群,如果存在:吸烟、高血压(或收缩压升高)、糖尿病、血脂异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如心血管事件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可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心脑血管疾病,还用于其它领域。最近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了妊娠期间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或延迟先兆子痫的发生。

医学小贴士

阿司匹林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也有少许涉足。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通过对4项研究14033例患者的分析显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累计死亡风险33% ;通过对3 项研究47464例患者的分析显示,使用阿司匹林超过10年,可降低40%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所以基于以上结果,USPSTF建议:50-59岁人群可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CVD和直结肠肿瘤的一级预防。而对于60-69 岁、10 年CVD 风险≥10%的人群,可个体化考虑是否应用阿司匹林进行CVD和直结肠肿瘤一级预防。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由于它的作用机制,也存在如下副作用:①导致痛风复发;②引起哮喘;③造成胃肠道损伤,甚至诱发出血。所以痛风、哮喘、胃肠病的患者均应慎用,在应用期间,注意观察胃肠反应,定期复查血小板。

所以,对于阿司匹林,用对,是一把可以杀敌的利刃;用错,又是害己的一把钢刀。因此,“收益”和“获益”一起伴行,如利大于弊,则建议应用,如弊大于利,则弃之或换之。

0 阅读:242
评论列表
  • 2023-06-10 06:58

    只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吧!

书双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