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凌晨的英超第24轮焦点战,以阿森纳主场5:1血洗曼城告终。瓜迪奥拉治下的曼城将“传控”战术的优点和缺点完全展现出来了。
优点就是:人人都可以是持球大核,都可以发起传球。
而缺点就是优点——当人人都是持球大核,没有人愿意进行大量的无球跑动。
阿坎吉和斯通斯开场的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每个人都想在中前场当持球大核、都想以自己为中心带动队友传跑的时候,这支队伍的战术执行就完蛋了。
传控战术最大的命门,就在这里。
没人愿意做无球跑动,意味着扯不松对手的防线;
扯不松对手的防线,意味着找不到空当传球;
找不到空当传球,意味着自己进攻没有效率;
自己进攻没有效率,防守还烂,意味着要被对手血洗。
2月3日凌晨的曼城,就像《叶问I》里面的武痴林,整天把“攻中带守、守中有攻”挂在嘴边,通篇高论比不上叶问一句“你要打得倒人才行”。
用一些问题明显的比赛片段截图,来分析此役曼城的症结。
从上半场第6分钟开始,曼城镜像一样踢出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冠军阿根廷——后来才当上的冠军,小组赛首战时还啥也不是——面对沙特人摆出沛莫可御的“406”阵型时,我就有强烈的预感,这场比赛曼城将遭遇惨败。
以上半场6分32秒的截图作为开始。阿森纳在边路三防一,两条防线将曼城前场六人连盯带撵,中距离、近距离可能向前的传球路线和空间全部被堵死。中圈里面没有一个蓝衣服的球员,大家都挤在前场等球,也没有人回撤,于是转移只能通过后卫,这样踢完全不利于向前组织。
十几秒之后曼城通过转移发展到右路进攻,此时阿森纳的4-3-3快速落位变成4-4-2,在有球侧依然是前卫线对位盯人防守。为什么要给福登一个红圈,就是因为他自居球队核心,伸手要球然后可以大展拳脚。问题就在于他明明在伸手过程中已经左右扭头看过了,而且还是两次,主队对他的防守随时可能变成二防一的包夹。
谁给你的自信呢?持球的阿坎吉是疯了才会把球传给你。
见右路没办法把主队的防守撬松动,科瓦契奇又把球转移到左路,结果镜像一样的防守场面再次出现了。
之前阿森纳三人防守的是26号萨维尼奥,现在有一点点微调,厄德高在兼顾科瓦契奇,而边路廷贝尔和马丁内里在包夹新晋转会的7号马尔穆什。主队的目的很明确,不让客队的边锋、边前卫和中路发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倒脚回传没问题,随便,怎么传都行,过了中圈以后,以最大的防守资源遏制客队中路和肋部的向前传球。这样一来就算能传给边路,两名边锋、边后卫害怕丢失球权被对手打反击,做得最多的就是回传。
而且在前场传跑的过程中,曼城的前锋和前卫,折返跑强度比阿森纳防守人员相对明显低了一个档次。进攻还想少跑,真的是在踢大爷球。
阿森纳也有不少球员察觉对手的奔跑强度上不来了。到了7分49秒,曼城第二次打到右路行不通,又转回左路时,厄德高敏锐发现对手传球速率偏慢,于是果断向前压迫5号斯通斯,并两次招手让右边路的马丁内利也上前对位压迫24号格瓦迪奥尔。上面的截图是第一次招手。这次向前组织发展到格瓦迪奥尔传给左边路的萨维尼奥,然后遭遇压迫再次回传,由斯通斯长传找左路的27号努内斯,结果后者越位,球权易手。
这是第一个3分钟时间段的双方攻防,曼城的进攻组织通过中线后只能找两个边路,但两个边路遭遇对手多人包夹,只能回传,一次次如此发展,成了本场比赛曼城进攻的死循环。
当高位压迫不成,被迫退防时,阿森纳的4-3-3变4-4-2或者4-5-1是非常讲究的。如上图。上半场11分38秒,主队有序后退,三前锋+三中场将曼城实际上的双后腰科瓦契奇和贝尔纳多·席尔瓦紧紧包夹住。一点一点切割两个人的空间,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科瓦契奇和B·席尔瓦不回撤,就没有办法接球,起到球队向前组织的衔接作用。这样的包夹也切断了曼城其他人和这两人的联系。
这个时候需要曼城三条线过分往前的球员更多次地回撤,通过大量无球跑位,创造传球空间。来打乱对手的防守意图。然而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一直按部就班。即便阿森纳在前场的逼抢人头急剧上升到五对五,直接把客队的后防逼到退无可退,福登、努内斯、马尔穆什依然在中线一带站着看球——这“VIP中P”的席位确实零距离。如下图。
阿坎吉争顶拉亚开出来的球门球因伤倒地后,努内斯放铲拼抢不下球权,是科瓦契奇将球抢下回传,此时阿森纳锋线上是三对三,B·席尔瓦回撤到左后卫位置上、科瓦契奇回撤到中后卫位置上,试图创造接球点,但斯通斯被哈弗茨压迫,格瓦迪奥尔被马丁内利压迫,还有一个正在瞄着科瓦契奇不断靠近的“戳萨”。
福登、马尔穆什,还有起身的努内斯,就这样一直看着,长达10秒。这简直是疯了。在球场上10秒钟足够完成一次团队进攻了好不好。
比赛进行到20分47秒,曼城前场进攻的问题开始全面暴露了。如上图。马尔穆什和B·席尔瓦两人位置重叠,加上哈兰德,三个人在中路蹲坑。此时阿森纳5-2-3的防线被压得异常的扁;加上右肋的福登,共计四个人在前场没有合理的无球跑位,但这时候四个人的位置是万万不可能持球的,理由很简单,主队在中路加肋部的站位已经形成六防四,队友和队友的间距不超过10米,随时可能对对手形成局部的包夹。
而且比赛节奏很慢,防守方的跑动强度几乎不构成巨大的体能消耗。对客队蹲坑的四人来说,几乎全部是背身状态,就算球传到脚下,也很难形成有效摆脱。
破密集防守的时候,通过横跑、前插、换位带开对手的防守,是基本跑位策略。但只有一个人跑没有用,要三四个人都跑动,同时加上大量的转移球,创造多变的节奏,才能扯开对手的防线。很明显,曼城的进攻手们都在等着队友传跑来拉扯,自己才择机去和他们产生联动,前场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很容易陷入单一节奏,导致位置站死,然后被防守方贴身。
当福登发现站在人堆里没效果的时候,他选择了回撤,阿坎吉也在持球不断向后退,试图吸引阿森纳的防线前移。
问题在于,光福登一个人回撤没有用,曼城前场还站着四个人,分别是萨维尼奥、马尔穆什、哈兰德、B·席尔瓦),被五名阿森纳队员看守着。这样壮观的景象持续了上半场的最后30分钟,以及下半场的前25分钟,也就是说,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比赛时间,曼城的传控完全没有效率。
而且从局部分析,福登单点回撤也被厄德高盯死,在局部形成二防二,就算他拿到球可以向前,中路也没有人通过横跑、穿插去和他完成衔接。不是说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好多人的比赛习惯已经固定了,非得拿球带几下或者指挥几下,不这样显不出自己来。回撤的福登就是个中翘楚。阿坎吉是把球给他了,但是他持球以后能起什么浪吗?无非带两步传一脚安全球,仅此而已。
所以不要埋怨努内斯老是回传,他在边路持球以后,肋部和中路的队友都光站着看,不回传又能干啥呢?
哈弗茨面对近乎空门无压力推射打偏之前,曼城被阿森纳的中场逼抢搞得只能回传门将,回传没有出问题,锅都在中场和前场球员身上。请注意上面截图当中被框住的科瓦契奇,他一面往回跑接球一面回头看前场队友有没有回撤。
阿坎吉回传门将奥尔特加瞬间是25分37秒,科瓦契奇回撤时是25分40秒,他接奥尔特加的传球被跟上贴身的赖斯放铲断球,是25分42秒,哈弗茨无压力推射瞬间是25分45秒。这8秒之内,只有B·席尔瓦一个人在往回跑。
前半小时的比赛足够说明瓜迪奥拉信奉的整个战术体系正在被对手全面肢解。新老交替完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中还要加上罗德里的重伤康复,以及新人(马尔穆什、胡萨诺夫、尼科·冈萨雷斯等)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这个磨合期应该不止一个赛季。
阿森纳的高位逼抢不是没有被曼城破解的时候,如下图。
当马尔穆什在空位得到后场的一脚传球,而阿森纳边后卫12号廷贝尔,边锋马丁内利的位置过分前提,曼城新7号的边路快下就成为了守转攻过程中很有特点的一笔。这样的场景,阿森纳是有应对预案的,曼城整套战术的缺陷在对手的预案面前进一步放大。
马尔穆什单边快下的时候是上半场31分20秒,只用了10秒钟,主队9人回防到位并且站成了完整的防守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客队进攻的左路,主队局部形成五防三,而且双后腰帕泰和赖斯全部就位,甚至连边锋马丁内利都内收了。
图中科瓦契奇持球,左边路是马尔穆什,左肋(科瓦契奇上方)是福登,禁区弧顶是萨维尼奥。这时候曼城的传跑完全不敢恭维。
马尔穆什和福登打二过一,自己准备横跑,而中路的萨维尼奥加速前插,想带走赖斯。这样的战术执行确实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1.前插的萨维尼奥身后没有更多的人员后插上。也就是说,萨维尼奥的前插只能带走赖斯。
2.福登给马尔穆什做完球以后,原地不动了。这是他被马丁内利贴身,进一步解放了帕泰,让帕泰可以上前准备拦断马尔穆什。
如果还要说第三点,那就是哈兰德不会跑位。这个时候他回撤拉到禁区外接横传球,那马尔穆什就可以传球之后进行下一步跑位。而且他回撤的同时,B·席尔瓦在右肋可以插上,这样一来阿森纳的半条后卫线就会因为“哈兰德回撤、B·席尔瓦后插上”被搅乱。
为什么我一直说哈兰德目前是个中锋的半成品,这就是根据。
最终,马尔穆什原地踩球——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执行前场进攻战术了。
这张图的后续发展非常简单,马尔穆什把球给到福登,太子也没什么办法,简单粗暴传中被挡出。一次本来可以发展得很好的进攻,就这样流于形式。
没有人愿意穿插、换位、横跑、拉扯,各个都想当持球大核,最终就是谁都做不好自己的事情。
不但进攻无力,回防也不愿大量付出跑动,曼城这场比赛不输才是怪事。
客队下半场54分钟扳平的进球,其实就是传控战术比较流畅地执行,找到了对方防守的漏洞。首先是26号萨维尼奥在左路突然转移到右边路,努内斯再传给福登的时候,阿森纳整条后防线重置防守不及,给了弧顶横跑的萨维尼奥从中路侵彻右肋的巨大空间。
如上图,福登传给从左路疯狂跑过来插上的萨维尼奥,是本场比赛太子唯一的亮点。你让他去跑这个位置,对不起,太子做不到。因为他要当持球大核。就是因为萨维尼奥这超大距离的一跑,阿森纳中后场盯人布置乱了,才给了哈兰德在后点一对一绕前的良机。
然而曼城本场比赛太多人想当持球大核,只创造出这样一个好机会。当阿森纳吃透了对手的比赛方式,通过持续的压迫,将比赛强度一提再提,跑动跟不上的客队前卫线无法帮助后卫线进行防守,整个战术体系最终全面坍塌。
如今的人员储备,估计瓜迪奥拉的二次创业会非常艰难,罗德里伤愈后能恢复到什么状态还是未知数,俱乐部的钞能力也存在巨大的受限风险。
至于哈兰德这个半成品,那就是另一篇内容了,会非常的详细。